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3)
2023(12744)
2022(10276)
2021(9499)
2020(8005)
2019(18066)
2018(17578)
2017(33096)
2016(17699)
2015(19488)
2014(19021)
2013(19118)
2012(17431)
2011(15667)
2010(15390)
2009(14782)
2008(14991)
2007(13259)
2006(11628)
2005(10867)
作者
(51997)
(43384)
(43319)
(40712)
(27708)
(20698)
(19289)
(16882)
(16524)
(15221)
(15019)
(14320)
(13945)
(13758)
(13572)
(13148)
(12936)
(12548)
(12526)
(12518)
(10763)
(10540)
(10512)
(9947)
(9668)
(9618)
(9557)
(9393)
(8564)
(8554)
学科
(85371)
经济(85277)
(82419)
(75185)
企业(75185)
管理(66883)
方法(38474)
数学(30592)
数学方法(30489)
业经(28591)
(27098)
(26574)
中国(22259)
(20437)
财务(20431)
财务管理(20417)
企业财务(19397)
农业(18903)
(18758)
贸易(18743)
(18290)
(17820)
技术(17131)
(15154)
(15096)
(14099)
(13505)
银行(13473)
(13426)
(12993)
机构
学院(263966)
大学(261072)
(125133)
经济(123433)
管理(107895)
理学(92918)
理学院(92062)
管理学(91177)
管理学院(90695)
研究(88745)
中国(74530)
(55918)
(54362)
科学(49985)
(49254)
财经(45260)
(44444)
(41545)
中心(40236)
研究所(40169)
经济学(39339)
业大(39056)
农业(38886)
(38082)
经济学院(35670)
北京(34288)
财经大学(33730)
商学(31954)
商学院(31661)
(31032)
基金
项目(172228)
科学(138298)
基金(131006)
研究(122677)
(115245)
国家(114270)
科学基金(99194)
社会(84125)
社会科(80111)
社会科学(80090)
基金项目(69098)
(64230)
自然(63789)
自然科(62450)
自然科学(62429)
自然科学基金(61486)
(54115)
教育(53708)
资助(52981)
编号(45638)
(40386)
(39485)
(39344)
重点(38375)
(36977)
国家社会(36713)
创新(36028)
成果(34630)
教育部(34156)
人文(33331)
期刊
(136186)
经济(136186)
研究(77999)
中国(48200)
(46051)
(44895)
管理(44325)
学报(39431)
科学(39151)
农业(30543)
大学(30206)
(29823)
金融(29823)
学学(29260)
财经(24168)
经济研究(23266)
业经(22971)
技术(21413)
(20885)
(19798)
问题(18179)
(17578)
世界(16120)
技术经济(16037)
国际(15726)
教育(14424)
商业(13560)
现代(13088)
财会(11933)
统计(11642)
共检索到396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卢书媛  
本文以上市的发债企业为样本,将国内评级与定量模拟出的标普信用评级进行对比,发现外国评级机构对国内发债企业的评级分布更趋于正态分布,且信用评级的区分度明显提升,但总体信用等级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企业股东属性和财务状况在国内评级与标普模拟评级中的显著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股东属性在国内评级体系中的显著性高于模拟评级;企业财务状况在模拟评级中的显著性则高于国内评级。这也是模拟评级在信用评级区分度上高于国内评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在开放国内信用评级市场之前,应该加强国内的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例如,建立"双评级"制度,以促进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良性竞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明明  秦凤鸣  
采用2002—2013年中国债劵评级数据,探讨信用评级业的竞争程度对于信用评级准确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程度越强,评级水平越低,发生降级的可能性越大,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被高估的可能性。进一步,债券收益率差价对信用评级的敏感度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利于提高评级的准确性,从而验证了"竞争有利说"。对于民营企业以及由法制化水平更高地区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企业而言,竞争对于评级准确性的正面效应更大。这些研究对于优化评级业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明明  秦凤鸣  
采用2002—2013年中国债劵评级数据,探讨信用评级业的竞争程度对于信用评级准确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程度越强,评级水平越低,发生降级的可能性越大,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被高估的可能性。进一步,债券收益率差价对信用评级的敏感度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利于提高评级的准确性,从而验证了"竞争有利说"。对于民营企业以及由法制化水平更高地区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企业而言,竞争对于评级准确性的正面效应更大。这些研究对于优化评级业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吕文明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具有较高的碳转型风险会加剧ESG评级分歧的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效应,但国有产权性质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发生ESG评级分歧更加容易引起企业信用评级的调整。研究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与企业强化ESG管理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浩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解决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促进市场公开透明、保护投资人利益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规模、员工素质、业务类型以及评级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国际成熟市场以及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并逐步实现市场规模化、业务国际化、经营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舒萍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衡量信用风险和指导投资融资的重要角色,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而在我国,投资者对信用评级需求严重不足,这与信用评级机构数量众多、评级技术低下、评级质量不高有较大的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进文  潘越  
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对新发债券要求主体评级不低于AA-后,国内大量主体和债项评级上升,这种评级的普遍上扬,可能是因为债券发行者存在新的市场信息,也有可能是因为监管部门的"行政指导"导致的评级机构对被评级公司评级等级的虚增。针对此问题,构造信息显著性统计量,研究评级变更前后异常收益率的显著性;对市场模型加入虚拟变量,考察变更主体评级后发行新债异常收益率的显著性,并通过比较2009年前后影响主体信用评级主要因素的变更,检验行政干预对信用评级产生的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颜凌  朱合洪  屈筱茜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臻  
信用评级不仅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还能够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国内最大的三家评级机构在2007-2009年间发布的评级公告分别建立正面和负面的事件研究模型,通过考察公告前后的债券价格反应,实证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在二级市场中对债券回报率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容成  
市场化企业信用评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荆门企业评级实际情况,从市场内生机制、商业银行的评级现状、全球化经济等角度阐述了此观点,并从法律、信用评级主体、客体三方面分析了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化的环境障碍,提出构建企业信用市场化评级环境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向红  
以铜陵市开展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试点为例,分析外部信用评级存在需求较弱、评价结果利用率不高和监管缺失等问题。认为应制定与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政策与发展规划,提高评级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建立内外部评级相统一的信用标准体系,建立评级市场监管机制,以推动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荣恩  丁豪樑  郭继丰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