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4)
- 2023(12347)
- 2022(9739)
- 2021(8979)
- 2020(7591)
- 2019(16793)
- 2018(16052)
- 2017(30949)
- 2016(16037)
- 2015(17940)
- 2014(17439)
- 2013(17572)
- 2012(16168)
- 2011(14423)
- 2010(14697)
- 2009(14504)
- 2008(13918)
- 2007(12520)
- 2006(11047)
- 2005(10592)
- 学科
- 业(77205)
- 济(76079)
- 经济(75990)
- 企(69010)
- 企业(69010)
- 管理(59266)
- 方法(33375)
- 中国(28516)
- 融(27761)
- 金融(27761)
- 业经(27269)
- 银(26346)
- 银行(26344)
- 数学(25816)
- 财(25767)
- 数学方法(25723)
- 行(25536)
- 农(24930)
- 制(20856)
- 务(19460)
- 财务(19442)
- 财务管理(19417)
- 企业财务(18404)
- 农业(18222)
- 贸(15919)
- 贸易(15902)
- 技术(15875)
- 易(15637)
- 体(14469)
- 策(14452)
- 机构
- 学院(234327)
- 大学(230964)
- 济(113579)
- 经济(111840)
- 管理(95057)
- 理学(80292)
- 理学院(79587)
- 管理学(78889)
- 管理学院(78448)
- 研究(76629)
- 中国(73995)
- 财(55312)
- 京(48062)
- 财经(43644)
- 经(39925)
- 科学(39633)
- 所(37020)
- 中心(37013)
- 经济学(36761)
- 农(35539)
- 江(34494)
- 经济学院(33311)
- 研究所(32959)
- 财经大学(32609)
- 北京(30983)
- 商学(28260)
- 业大(28189)
- 商学院(28014)
- 融(27946)
- 农业(27646)
- 基金
- 项目(146195)
- 科学(118453)
- 基金(111183)
- 研究(111131)
- 家(94486)
- 国家(93646)
- 科学基金(82744)
- 社会(76807)
- 社会科(73032)
- 社会科学(73015)
- 基金项目(57333)
- 省(53907)
- 自然(49664)
- 自然科(48609)
- 自然科学(48597)
- 教育(48186)
- 自然科学基金(47865)
- 资助(45413)
- 划(44363)
- 编号(42444)
- 部(34137)
- 业(34113)
- 创(33996)
- 成果(33707)
- 国家社会(33645)
- 重点(32424)
- 发(32046)
- 创新(30969)
- 制(30503)
- 教育部(30284)
- 期刊
- 济(126133)
- 经济(126133)
- 研究(77491)
- 中国(46554)
- 财(45318)
- 融(43367)
- 金融(43367)
- 管理(39998)
- 农(34534)
- 科学(30007)
- 学报(27428)
- 农业(23181)
- 财经(23082)
- 大学(22785)
- 学学(21909)
- 经济研究(20891)
- 业经(20187)
- 技术(20094)
- 经(19918)
- 问题(16064)
- 贸(15273)
- 业(14902)
- 世界(14705)
- 技术经济(14375)
- 教育(14306)
- 国际(14153)
- 现代(12121)
- 财会(11922)
- 理论(10838)
- 会计(10734)
共检索到370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将军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政府规制和刚性兑付的约束,提升了信托业整体的信任度。随着我国信托业的正面形象逐步树立,居民在利率极低、资本市场低迷的背景下选择购买信托产品来理财,是我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迅速增长的金融逻辑。我国信托业具有满足理财需求、提升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的功能,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本逻辑相一致。防范信托业的风险需要政府的立法、监管和信托公司自身风险控制相结合的综合应对策略。
关键词:
信托业 功能观点 金融逻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红岩
论我国信托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王红岩1中国信托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曲折折的道路。80年代初,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积极鼓励信托业的发展。于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家银行、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了数量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嘉亮
试析我国信托业的风险与防范■常嘉亮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开办以来,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形成、扩大金融服务、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信托业面临的风险亦与日俱增,1995年中银信托投资公司被收购和1997年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将军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价值及其风险根源的基础上,辨析了目前我国信托业是否属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问题。本文的观点是,从价值创新的角度来说,我国信托业属于影子银行;而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则不属于影子银行。本文同时研究了最近几年我国信托业快速发展的经济逻辑和价值。
关键词:
信托业 影子银行 经济逻辑 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婷
信托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适应新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及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产品及服务2021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将结束,在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及"两压一降"的严监管形势下,信托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将是每个信托公司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信托公司亟须理清行业转型的底层逻辑,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方向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信托业 信托公司 信托业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璨 朱丽军
信政合作业务是信托公司目前涉足的重要业务领域,2010年来国务院以及其下属的各部委连续发文要严厉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的清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不当举债行为,这对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清理度对信托公司行政合作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地方政府合理的融资需求,中央政府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同社会资本展开合作,以PPP项目的形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PPP项目形式的大力推广,对信托公司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是行政合作业务紧缩后的优质替代选择。文章将从学术和实践双重角度,对信托公司参与PPP项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思翀
中国信托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继存款类金融机构之后最重要的非银行类资金融通渠道。信托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单一资金信托,主要资金投向则是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房地产以及工商企业。中国的信托产品以贷款信托等债务类信托产品为主,并且具有期限较短、收益率较高、产品信息不甚透明、损失分担不够明确等特征。尽管当前中国信托业出现问题并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危机的概率很小,但存在爆发流动性风险和大面积违约事件的可能。金融监管当局应从长效监管机制和危机管理两方面入手,加强监管的同时促进信托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张怡宁
我国金融开放至今已40余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本轮金融开放具有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开放的特点。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金融开放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金融开放的趋势特点,并展望未来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发展前景、开放路径和重点领域。通过研究发现,尽管金融开放能够带来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降低企业融资依赖和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以及在长期来看提高宏观经济产出等好处,但这些好处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支持。如果尚未客观评估开放条件就贸然实行金融自由化,短期来看可能会给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冲击,甚至会带来金融危机。因此本文建议: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第二,有序推进金融开放,把握开放节奏;第三,监控跨境资本流动,必要时实行外汇干预;第四,完善金融监管配套制度,健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监管框架;第五,保持稳定且独立的货币政策;第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完善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秩序。
关键词:
金融开放 新发展格局 开放路径 风险防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邵咏涛
国际信托投资是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信托放款,它是通过股票、债券等投资形式或合资、合作、独资等投资经营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放到企业的行为。其特点是投资者一般通过信托投资公司或机构来进行和开展投资活动。这种投资活动的结果是增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根据投资比例的大小来控制和垄断企业,并通过投资方式分享经营利润,即一种为获取大于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是一种资源 ,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对信托业而言 ,信用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可否认 ,中国信托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有其特别的作用 ,但其发展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 ,虽有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当今社会信用不足和信用不良是中国信托业陷入困境的深层次根源。所以 ,加强社会信用基础建设 ,进而完善各项信托制度 ,是重振中国信托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信托 信托业 社会信用 整顿 产业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江涛 罗航 王蕊
金融科技潜在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甚至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迫使监管者改变原有的事后总结性监管模式。然而,现有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难以与监管方式高度匹配,以规则治理和原则治理,以及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体系在应对去中心化的交易现状时显得相对滞后和无效。因此,在传统监管维度外,将科技治理纳入监管方式,形成二维监管体系以应对金融科技内涵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势在必行。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治理方式将重塑现有的监管体系,数据驱动的监管核心将构筑智能化监管平台,突破传统模式的监管窘境,实现分布式平等监管,最终以创新式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星 李向前 孟颖
将研究型审计应用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中,是探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究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并从审计思维角度审视研究型审计的思维体系构成,为其深化应用奠定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变化和现实挑战,探究研究型审计助力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逻辑理路。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中观和宏观逻辑与研究型审计的理念方法相结合,寻求研究型审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现机制,推动研究型审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领域的创新应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东 刘庆原
当前我国信托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重组,通过重组基本解决信托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信托业向其本业的回归,在此基础上再谋求信托业的发展。一、中国信托业重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信托业重组是贯彻落实金融法规的需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政策,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