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0)
2023(16173)
2022(13949)
2021(13185)
2020(10747)
2019(25000)
2018(24802)
2017(46615)
2016(25203)
2015(28770)
2014(28615)
2013(28479)
2012(26726)
2011(24449)
2010(24344)
2009(22311)
2008(21931)
2007(19049)
2006(17101)
2005(15434)
作者
(73598)
(60934)
(60542)
(57502)
(39042)
(29203)
(27681)
(23928)
(23403)
(21881)
(20822)
(20782)
(19518)
(19385)
(18722)
(18698)
(18008)
(17754)
(17472)
(17327)
(15296)
(15040)
(14491)
(13863)
(13680)
(13661)
(13546)
(13417)
(12277)
(12074)
学科
(109374)
经济(109183)
管理(69530)
(65998)
(53283)
企业(53283)
方法(45111)
数学(37876)
数学方法(37505)
中国(34787)
(29736)
地方(26323)
业经(25250)
(24726)
(23045)
(20961)
贸易(20943)
(20319)
农业(19852)
(19109)
(18406)
理论(17474)
(17366)
银行(17325)
环境(17208)
(16922)
金融(16920)
(16734)
技术(16147)
(15775)
机构
大学(362814)
学院(358328)
(148939)
经济(145908)
管理(140313)
研究(130798)
理学(120192)
理学院(118723)
管理学(116819)
管理学院(116146)
中国(99424)
(79912)
科学(79371)
(67116)
(66219)
研究所(60170)
中心(58810)
(57664)
财经(52972)
(51967)
北京(51798)
业大(51236)
(50290)
师范(49871)
(48318)
(47134)
农业(44809)
经济学(44575)
(42652)
师范大学(40676)
基金
项目(241569)
科学(190636)
研究(178582)
基金(175950)
(153388)
国家(152090)
科学基金(130024)
社会(114111)
社会科(107474)
社会科学(107446)
基金项目(93134)
(91683)
自然(82961)
教育(81078)
自然科(81050)
自然科学(81033)
自然科学基金(79608)
(78329)
编号(72741)
资助(72332)
成果(60326)
(54649)
重点(54328)
(53909)
课题(50339)
(49467)
国家社会(47049)
教育部(46273)
创新(46198)
科研(45766)
期刊
(168254)
经济(168254)
研究(112874)
中国(75731)
学报(56621)
科学(53223)
(53217)
管理(52250)
(49396)
教育(43387)
大学(42621)
学学(39372)
农业(37588)
(33282)
金融(33282)
技术(30261)
经济研究(27410)
业经(26610)
财经(25933)
图书(23868)
(22268)
问题(21593)
(20199)
理论(18560)
(18167)
世界(17574)
技术经济(17241)
科技(17009)
实践(16801)
(16801)
共检索到552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红历  
【目的/意义】信息化进程使人类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数字鸿沟也随之相伴而生。本文强调信息社会发展的空间效应,对《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前十年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与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方法/过程】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空间数据分析及收敛性方法,按国家、东中西区域和省域三种尺度展开实证分析。【结果/结论】信息社会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北京、上海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东部领先优势明显,西部加速追赶,中部则均衡发展,地区差异逐年缩小;空间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信息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张新红  
依据信息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可从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和数字生活四个维度(其中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14个),来考察信息社会的发展水平,并用信息社会指数(ISI)来度量。信息社会指数取值范围在0与1之间,其值越大,表明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由此可以将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信息社会的准备阶段和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董明辉  王亚力  
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2005—2012年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幅分别达2.46%、4.46%;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年均降幅达0.74%。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升的同时,内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性较差。2从空间上来看,17个县域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的变化幅度均呈正向变化,环境可持续度处于负向变化,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要比其它14个县域的高,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幅度最为明显。2个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县域差异性变化明显。3预测显示2015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大体上处于中等状态,并且呈现差异性上升,既表明湖区两型社会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建设效果日趋明显,又说明湖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得以稳妥解决,并且将成为制约湖区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证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时空预测切实可行可靠,模型运行结果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贺延辉  
《俄罗斯信息社会发展战略》是俄罗斯从国家高度对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原则、基本目标、国家责任、优先发展内容、预期指标等的宏观部署与战略规划。《俄罗斯信息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此需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包括法律制度保障、协调管理机构保障、具体计划措施保障等。我国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俄罗斯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在内容上有相近之处,《俄罗斯信息社会发展战略》设定信息化发展数量指标及为此采取的措施,对我国信息化战略实施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云南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课题组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云南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立足于国际、国内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依据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础数据 ,结合云南实际情况第一次对云南的社会发展进行量化、展示、分析与预测 ,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婵娟   王莹婕   吕优  
文章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内循环、外循环、内外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转移矩阵和Moran’s I揭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和三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为突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有所减小,且内外一体化水平极化现象较明显“;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具有“俱乐部趋同”的特征以及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茂军  张学霞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 ,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结构模型 ,指出 :①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丁”字型格局 ;②环境污染东、中部严重 ,西部较轻 ;③生态退化西重东轻 ,北重南轻 ;④中国“环境与发展”时序上大致呈现“U”字型规律 ,2 9个省市分别与“U”曲线的逆向非同速 (加速 )阶段、同向非同速 (加速 )阶段、同向非同速 (减速 )阶段在地域上联系起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庆芳  
1995年我国各省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朱庆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地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课题组,根据46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运用综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陈斐  
文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我国沿海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AHP法分别构建了我国沿海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采用Kendall方法和模糊聚类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和梯度划分,评价了其与香港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针对典型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变迁动因进行了分因素对比分析;通过非均衡理论与动态分析、结构分析方法,探明了中国沿海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变迁的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龙,黄莞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金辉  马树才  刘宏岩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统计制度创新,文章从"民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着重于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建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2015年我国省域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与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启南  
社会发展水平国际比较方法之我见谢启南一、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的缺陷国民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NP)是人们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最常用的一个指标。但是,当人们用GNF或人均GNP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的年度测算结果显示:1996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保持持续、平稳的增长势头;绝大多数社会领域的发展向均衡性方面迈进,在经济社会协调性上取得了进步。196年我国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平稳提高。以199...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小节  傅正红  汪秀琼  黄山  
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即规模主导型、规模偏优型、结构偏优型、结构偏弱型、规模偏弱型;在空间分布上,两型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两型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海建  
The evaluate of provincial social developmen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national “23 project”,the paper put forwards the provincial “40 project”.With example,a brief analysis for the projects is mad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