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6)
2023(15148)
2022(12605)
2021(11501)
2020(9929)
2019(22747)
2018(22377)
2017(42752)
2016(23079)
2015(26172)
2014(25998)
2013(26278)
2012(24427)
2011(22176)
2010(22185)
2009(20992)
2008(21167)
2007(19115)
2006(16863)
2005(15518)
作者
(68709)
(57469)
(57442)
(54510)
(36629)
(27435)
(26379)
(22349)
(21637)
(20511)
(19678)
(19344)
(18620)
(18124)
(18000)
(17659)
(17328)
(17141)
(16697)
(16513)
(14304)
(14201)
(13912)
(12972)
(12906)
(12902)
(12821)
(12769)
(11572)
(11558)
学科
(108617)
经济(108506)
(89525)
管理(78824)
(78332)
企业(78332)
方法(48807)
数学(39794)
数学方法(39498)
(32177)
(31709)
业经(30952)
中国(28470)
农业(22582)
(22522)
财务(22492)
财务管理(22460)
企业财务(21296)
(21230)
贸易(21220)
(21110)
(20659)
地方(20365)
技术(19151)
(18734)
(18447)
理论(16918)
(16574)
(16173)
(15459)
机构
学院(345690)
大学(345133)
(151469)
经济(148640)
管理(137261)
研究(117886)
理学(117442)
理学院(116187)
管理学(114668)
管理学院(113995)
中国(92945)
(73248)
科学(70578)
(68344)
(61224)
(60542)
研究所(54777)
财经(54768)
中心(54176)
(52410)
业大(50252)
(49727)
农业(48409)
经济学(46822)
北京(46296)
(42645)
经济学院(42436)
师范(42249)
(41523)
(41287)
基金
项目(225368)
科学(179069)
基金(166355)
研究(164830)
(145149)
国家(143944)
科学基金(123842)
社会(107828)
社会科(102321)
社会科学(102293)
基金项目(87554)
(86355)
自然(78519)
自然科(76748)
自然科学(76725)
自然科学基金(75499)
教育(73449)
(72621)
资助(67698)
编号(66361)
成果(53922)
(50616)
重点(50604)
(49426)
(48814)
国家社会(45861)
(45224)
创新(45080)
课题(43927)
教育部(43264)
期刊
(167833)
经济(167833)
研究(100415)
中国(66042)
(55702)
(55665)
学报(52390)
管理(51638)
科学(49354)
大学(39098)
农业(38289)
学学(36585)
(31437)
金融(31437)
技术(30167)
教育(28617)
财经(27807)
业经(27465)
经济研究(27396)
(24113)
(23665)
问题(22204)
图书(20862)
技术经济(20069)
(19791)
世界(18270)
国际(17195)
统计(16722)
理论(16270)
商业(16163)
共检索到520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盈之  赵玥  
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7~2006年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并对TFP变动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趋同理论,深入分析差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同时寻求造成TFP增长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信息服务业TFP不仅存在绝对趋同,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此外还存在明显的条件趋同,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R&D投入、政府行为和城市化等是影响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盈之  赵豫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96—2005年中国各地区信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信息制造业的TFP的平均增长率为8.6%,其中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动力;东中西部地区之间TFP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技术效率存在收敛趋势;人力资本、工业化、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比重是拉动TFP增长的显著因素,而企业平均规模和聚集效应则对其有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滕泽伟  刘军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率研究体系,引入考虑"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2000—2012年31个省市和2004—2012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同时与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服务业tFP区域和行业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未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测算方法显著高估了服务业tFP的增长率及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服务业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促进服务业增长还有很大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师萍  韩先锋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9—2008年中国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运用趋同理论深入分析了差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同时探求造成TFP增长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研发创新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发创新TFP不仅存在绝对趋同,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此外还存在明显的条件趋同,信息化水平、利用外资水平、人力资本等是影响中国研发创新活动发展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林  万忠  罗其友  林伟君  方伟  
利用199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模型,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构成即农业技术效率提高(Ech)和农业技术进步(Tch),并解释了不同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值的趋同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4.1%,其中农业技术进步(Tch)年均增长率为4.8%,农业技术效率(Ech)年均增长率为-0.7%;(2)农业技术效率对全国农业全要素增长率区域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58%,剩下的42%则由农业技术进步解释;(3)"九.五"到"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福云  申蓉蓉  陈晓暾  
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经济发展成败,认识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6年纺织业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纺织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考察了中国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幅度,以及空间区域层面上的差异。最终发现中国纺织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有所提高,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彬  张迎丰  
利用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TFP增长相对于制造业滞后,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却增长迅速,且东部地区的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指出:Baumol的服务业"成本病"理论仅适用于服务业整体,并不适用于具有中间投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云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兴凯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出阶段性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TFP增长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两个阶段,而最近几年则延续了下降的趋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从区域方面来看,以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的TFP增长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三大区域的阶段性分析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TFP增长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特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炯  邓宗兵  
使用1978~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指数,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全国、三大地区及绝大多数省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属于技术进步型的增长;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不平衡;农业技术效率的下滑制约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的增长,而农业技术效率下滑是纯技术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蓉蓉  廖小静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2002-2010年以来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采用了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经济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以此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在此阶段TFP增长有限,对GDP贡献不够;Malmquist指数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各地区的T F P增长中由技术进步指数带动的和由效率改进带动的效应程度大体相同,我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里文  袁晓玲  邓敏慧  
本文综合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5-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西部省份文化产业效率虽然在总量上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省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产产能获得极大释放,以西藏自治区表现尤为典型。生产率增长率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东、中部地区,且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优于东、中部地区,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优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相比较,文化产业还处于不同阶段。目前的发展侧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康  王介勇  李红梅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