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459)
- 2022(9463)
- 2021(8822)
- 2020(7362)
- 2019(17010)
- 2018(16852)
- 2017(32278)
- 2016(17534)
- 2015(20325)
- 2014(20364)
- 2013(20245)
- 2012(18934)
- 2011(17210)
- 2010(17142)
- 2009(16135)
- 2008(16175)
- 2007(14572)
- 2006(12743)
- 2005(11782)
- 学科
- 济(80935)
- 经济(80870)
- 管理(46692)
- 业(45090)
- 方法(35418)
- 企(34595)
- 企业(34595)
- 数学(31296)
- 数学方法(31066)
- 中国(24886)
- 农(22362)
- 财(18987)
- 贸(17277)
- 贸易(17270)
- 业经(17041)
- 易(16808)
- 学(16193)
- 地方(15246)
- 制(14680)
- 农业(14623)
- 银(12708)
- 银行(12681)
- 行(12157)
- 融(12077)
- 金融(12075)
- 和(11651)
- 务(11479)
- 财务(11443)
- 财务管理(11413)
- 环境(11077)
- 机构
- 大学(263954)
- 学院(259486)
- 济(115193)
- 经济(113038)
- 管理(96721)
- 研究(96109)
- 理学(82451)
- 理学院(81416)
- 管理学(80118)
- 管理学院(79621)
- 中国(73606)
- 京(57398)
- 科学(57079)
- 财(50769)
- 所(49143)
- 研究所(44756)
- 农(44636)
- 中心(43683)
- 财经(40849)
- 江(38111)
- 经(37220)
- 业大(37176)
- 经济学(37165)
- 北京(36721)
- 农业(35206)
- 范(35177)
- 师范(34872)
- 院(34227)
- 经济学院(33688)
- 州(30299)
- 基金
- 项目(169966)
- 科学(134166)
- 基金(125877)
- 研究(123708)
- 家(110398)
- 国家(109616)
- 科学基金(92902)
- 社会(80550)
- 社会科(76422)
- 社会科学(76400)
- 基金项目(66411)
- 省(62743)
- 自然(58440)
- 自然科(57118)
- 自然科学(57100)
- 自然科学基金(56115)
- 教育(55790)
- 划(54308)
- 资助(51295)
- 编号(49727)
- 成果(41803)
- 部(38931)
- 重点(38726)
- 发(37243)
- 国家社会(34863)
- 创(34223)
- 课题(33560)
- 教育部(33255)
- 中国(32757)
- 科研(32604)
- 期刊
- 济(124879)
- 经济(124879)
- 研究(79109)
- 中国(50282)
- 学报(41601)
- 农(40626)
- 财(39082)
- 科学(37950)
- 管理(33401)
- 大学(30658)
- 学学(28389)
- 农业(27575)
- 融(24167)
- 金融(24167)
- 教育(24078)
- 经济研究(21667)
- 技术(20749)
- 财经(20735)
- 业经(18449)
- 经(17963)
- 问题(17633)
- 图书(16749)
- 贸(16357)
- 业(16278)
- 国际(14778)
- 世界(14699)
- 技术经济(13220)
- 理论(12887)
- 统计(12288)
- 版(12043)
共检索到391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维慰
文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等定量方法,刻画出中国信息化空间格局的基本态势,即中国信息化的空间分异显著,呈现梯度结构,某些信息要素表现为强中心性;信息化具有明显的大城市"偏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集聚程度不等:信息化差距高于经济差距,信息化的空间态势与既有的经济格局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也并非是它的简单投射,信息化实现的是地区资源优势的重组,中国信息化的空间格局需要全方位优化。
关键词:
信息化 空间格局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瑜炜 秦辉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中国区域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级单元的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后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系统整体上处于中低耦合阶段,东部省、直辖市(北京、天津)的耦合度、协调度相对较高,西北、西南省级单元则相对较低。根据各省级单元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谐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磨合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拮抗区及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低耦合区4个类型区。继而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与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变截距模型分别探讨协调度的内外部机制。结果显示:从内部机制看,区域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与人力资源要素对信息化程度高度依赖,但经营效率却受信息化程度影响相对较小;从外部机制看,居民生活水平与对外贸易对协调度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而工业规模的扩张对于二者的协调却产生负向效应,固定投资并未对协调度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常洪 姜爱林
The basic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was one of important gist for government to constitute development stratagem,policy measurement and guideline.But how about currently Chinese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Through reviewing various research results in exist a total judgement was made,that is:from the whole country,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 was in elementary stage;from eastem coastal area and partial big city,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has been in the overlapping section of elementary stage and intermediate stage;from west area and most of rural areas,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was in just start stage.
关键词:
中国 信息化水平 分析判断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慰慈 罗志勇
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态势吴慰慈,罗志勇Abstract:China'sunderstandingoftheimportanceoftheindustrialstructurefortheinformationserviceconformstotha...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卢晓宾
本文对我国信息研究(1991—1996年)发展态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和布局分析,探讨了我国信息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研究的经费、管理、质量、奖励、网络和队伍等方面,论述了我国信息研究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信息研究,发展态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新洲 肖东发 吴淑燕
根据对全国各行业、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企业信息需求、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意识等方面,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综合分析,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中国企业 调查报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课题组
提出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表设计,并对全国信息化水平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和家庭四个方面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水平 评价指数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压缩和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世界掀起了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技术革命必然导致产业革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由先导产业逐渐变为主导产业,并将于不久的将来成为最大的产业。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这是一个动态演进的信息化过程。信息化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人类进步的新标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向东
一、中国信息化的概念模型及简要说明 研究中国信息化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信息化的概念,明确信息化所包含的内容。信息化的涵义是相当广泛的,它是渗透力极强、应用范围极广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产业不断成长、信息产品与服务不断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改造着社会状态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的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闫超栋 马静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研究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信息化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等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QAP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各省信息化空间关联的演变趋势、依存程度及相互效应。【结果/结论】中国信息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不均衡性,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考察期内我国省际信息化空间关联日益密切,相互影响逐步增强;江苏、上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如松 陈亮
区域人口分布态势是由地区资源、环境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决定的。本文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对已有研究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人口变动的生态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口、资源、环境耦合与调控的人口生态学方法,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育以及人口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洁
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 信息化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斌 余冬筠
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依据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几年来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估计了信息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度和对三次产业的差别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而后将信息化细分为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和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渗透这两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方面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考察了信息化对工业内部若干典型行业的带动问题。通过上述逐层的定量实证分析,试图解释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复杂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整取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疆辉 刘卫东 吴建民
新的信息技术(ICTs)社会扩散的不均等性成为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之一,这种不均等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广大农村地区的差异亦非常显著。作者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网民发展、涉农网站建设等角度出发,通过宏观与中观区域视角剖析了农村信息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固定电话、电视机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东、中、西差异不明显,而家用电脑普及率的区域差异最大,说明家用电脑拥有率是造成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增长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网民的东西差异会继续增大。从中观省域层面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拥有情况与居民纯收入呈明显正相关,并且家用电脑拥有水平与收入相关性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