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4)
- 2023(18414)
- 2022(15174)
- 2021(13899)
- 2020(11401)
- 2019(25584)
- 2018(25338)
- 2017(47728)
- 2016(25846)
- 2015(28968)
- 2014(28667)
- 2013(28421)
- 2012(26195)
- 2011(23857)
- 2010(24018)
- 2009(22448)
- 2008(22518)
- 2007(20345)
- 2006(18528)
- 2005(17039)
- 学科
- 济(117312)
- 经济(117173)
- 业(98299)
- 管理(82173)
- 企(79195)
- 企业(79195)
- 农(48904)
- 方法(44316)
- 中国(36462)
- 业经(35578)
- 数学(35279)
- 数学方法(35045)
- 农业(32584)
- 财(32202)
- 地方(26037)
- 制(24041)
- 贸(23244)
- 贸易(23225)
- 易(22609)
- 务(21646)
- 财务(21607)
- 财务管理(21577)
- 技术(20981)
- 企业财务(20503)
- 学(19914)
- 银(19081)
- 银行(19028)
- 策(18796)
- 和(18559)
- 行(18415)
- 机构
- 学院(378829)
- 大学(373615)
- 济(164663)
- 经济(161794)
- 管理(146581)
- 研究(132783)
- 理学(125108)
- 理学院(123779)
- 管理学(122133)
- 管理学院(121420)
- 中国(105280)
- 京(79484)
- 科学(79138)
- 农(78353)
- 财(73818)
- 所(67805)
- 研究所(61233)
- 农业(60550)
- 中心(60482)
- 业大(59652)
- 江(58674)
- 财经(58223)
- 经(53026)
- 经济学(50078)
- 北京(50035)
- 范(47609)
- 师范(47081)
- 院(46483)
- 州(46406)
- 经济学院(45268)
- 基金
- 项目(247303)
- 科学(196186)
- 基金(181029)
- 研究(180769)
- 家(158948)
- 国家(157459)
- 科学基金(134941)
- 社会(119399)
- 社会科(113012)
- 社会科学(112981)
- 省(97044)
- 基金项目(95498)
- 自然(84903)
- 自然科(83036)
- 自然科学(83013)
- 自然科学基金(81614)
- 划(80749)
- 教育(80386)
- 编号(72522)
- 资助(72289)
- 成果(58306)
- 发(58101)
- 重点(55490)
- 部(54653)
- 创(53668)
- 国家社会(50432)
- 业(49920)
- 创新(49630)
- 课题(49452)
- 发展(46715)
- 期刊
- 济(192925)
- 经济(192925)
- 研究(112331)
- 中国(81526)
- 农(77990)
- 学报(61235)
- 财(57676)
- 科学(57423)
- 管理(56524)
- 农业(52607)
- 大学(46479)
- 学学(44043)
- 融(40535)
- 金融(40535)
- 业经(36400)
- 教育(36231)
- 技术(32379)
- 经济研究(30322)
- 财经(29458)
- 业(28502)
- 问题(26064)
- 经(25537)
- 世界(20920)
- 贸(20635)
- 技术经济(20325)
- 版(19047)
- 国际(18618)
- 商业(17883)
- 科技(17652)
- 现代(17620)
共检索到587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宁朝山 刘新龙
信息化可有效支撑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信息化提供需求空间和要素供给。基于熵权法计算的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协同度模型得出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度存在自东向西的梯度差异。城镇化率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两者协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加快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统筹,加大农业和农村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由交易向生产和消费环节
关键词: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宁朝山 刘新龙
信息化可有效支撑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信息化提供需求空间和要素供给。基于熵权法计算的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协同度模型得出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度存在自东向西的梯度差异。城镇化率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两者协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加快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统筹,加大农业和农村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由交易向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延伸等。
关键词: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平淡 袁赛 夏晓华
利用2007—2014年我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五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设定协同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各省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农业现代化视角对影响"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五化"协同发展仍不平衡,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性、阶段性特征。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在"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能够显著促进"五化"协同发展,而随着"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应该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化,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平淡 袁赛 夏晓华
利用2007—2014年我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五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设定协同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各省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农业现代化视角对影响"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五化"协同发展仍不平衡,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性、阶段性特征。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在"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能够显著促进"五化"协同发展,而随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刚 王迪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我国实施的重大战略,因此对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存在一定价值。本文先从多方面对农业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析,接着对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现状,分析发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面临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多举措并行提高农业机械化产品使用率、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小琪 李燕凌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其演进趋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但省域间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沿海>东北>中部>西北>西南的空间格局。而根据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外商投资、居民消费等因素对省域"两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省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首先要明确"四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构建"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几何平均数法与HR评价模型测算出了1998-2013年中国各省市区"四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四化"发展较快,"四化"关系逐年趋于协调。第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其他"三化"与地区间"四化"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已经严重阻碍了"四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农业科技、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工业化与农业税改革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显著且稳健的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从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与促进农村工业化为政策切入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高鸣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建明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陕西省2000—2016年"四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评,并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四化"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结果显示:第一,陕西省"四化"分项指数逐年提高,但各项指数发展不平衡;第二,同项指数在三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且各自短板不同;第三,不同地市"四化"水平格局差异明显,存在阶梯效应。除西安市外,信息化指数偏低是其余地市的共同短板;第四,各地市"四化"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但地市之间差距较大,短板各异。并从促进信息化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影响"四化"协同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四化”协同 耦合协调度 短板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本文在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四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发展格局进行初步探索,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重心曲线演变的方法对其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四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扬,但地区差异明显,"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水平相似区集聚明显;"东高西低"态势依然显著,但南北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在此过程中低级别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高级别重心较为明显地由南向北移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万林 李桢 于丽娜 王进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关系,辨析论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当前阶段的内容和建设重点。同时具体描述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面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可英
对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综观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现状,论述了21世纪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目前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小刚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新四化"的概念,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农业信息化的引入实现了利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本文笔者通过介绍政府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详细论述了电子政务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农业现代化 大数据 云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