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1)
2023(11640)
2022(10155)
2021(9901)
2020(8182)
2019(19303)
2018(19152)
2017(36609)
2016(19674)
2015(22475)
2014(22252)
2013(22146)
2012(20336)
2011(18471)
2010(18044)
2009(16543)
2008(16023)
2007(13517)
2006(11827)
2005(10415)
作者
(56075)
(46394)
(45894)
(43877)
(29639)
(22096)
(20978)
(18280)
(17754)
(16496)
(15879)
(15676)
(14757)
(14482)
(14284)
(14087)
(13821)
(13663)
(13295)
(13020)
(11469)
(11406)
(10915)
(10378)
(10325)
(10249)
(10226)
(10103)
(9242)
(9077)
学科
(80806)
经济(80720)
管理(56689)
(52286)
(43381)
企业(43381)
方法(38690)
数学(33720)
数学方法(33394)
中国(23178)
(19966)
(19419)
业经(17342)
(17341)
(16658)
贸易(16650)
(16264)
地方(14058)
(13516)
(13389)
农业(13267)
理论(12950)
环境(12639)
(12573)
财务(12511)
财务管理(12490)
技术(12107)
企业财务(11894)
(11815)
银行(11783)
机构
大学(283793)
学院(277864)
(115700)
管理(114237)
经济(113482)
理学(99287)
理学院(98176)
管理学(96700)
研究(96426)
管理学院(96186)
中国(72356)
(61470)
科学(58553)
(50121)
(47649)
研究所(43825)
中心(42973)
财经(41225)
(40873)
业大(39957)
北京(39564)
(37786)
(36877)
(36789)
师范(36502)
(34963)
经济学(34914)
农业(32096)
经济学院(31533)
财经大学(30961)
基金
项目(194457)
科学(153465)
研究(143493)
基金(143425)
(124902)
国家(123924)
科学基金(106419)
社会(90850)
社会科(86148)
社会科学(86125)
基金项目(76279)
(71821)
自然(68873)
自然科(67297)
自然科学(67281)
自然科学基金(66100)
教育(64815)
(61770)
资助(59395)
编号(58109)
成果(47678)
(44063)
重点(42877)
(40691)
(39926)
课题(38866)
教育部(38056)
国家社会(37891)
创新(37293)
科研(37052)
期刊
(119986)
经济(119986)
研究(83007)
中国(49146)
学报(43481)
管理(40702)
科学(40514)
(36409)
(36218)
大学(32492)
学学(30064)
教育(29276)
农业(26316)
技术(22718)
(21317)
金融(21317)
经济研究(20074)
财经(19732)
图书(19383)
业经(17701)
(16803)
问题(15631)
理论(15025)
(14260)
情报(13870)
实践(13705)
(13705)
(13508)
技术经济(13379)
科技(13279)
共检索到40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中伟  王杨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中国的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已经历了问题提出、信息产业和电信专题研究、知识经济时代性课题研究和主题研究4个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中国信息与通信地理学进入了相对活跃的主题研究阶段。通过对11种发表人文地理论文的主要地理刊物10年发文检索,对国内信息与通信地理学主题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总结在外部层面的互联网地理、新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变化、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I、CT对城市内外空间结构的影响I、CT与企业空间组织变革I、CT对人类空间行为的影响、网站在线服务与区位取向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进展,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最后,提供了互联网的社会经济影响I、CT对空间组织的影响、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耦合及地理网络空间研究、流动空间与移动性、信息社会中的区域发展政策5个未来研究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祁琪   冯健  
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为儿童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研究通过WoS(Web of Science)SSCI合集、Google Scholar等学术检索平台收集ICT与儿童地理学相关英文文献共89篇,并对ICT的研究内涵进行梳理总结。从技术层面,归纳了ICT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变迁及在儿童地理学中的研究应用。同时通过构建宏观的“全球化—地方化”、中观的“家空间—学习空间—公共空间”、微观的“个人身份构建”的综述主体框架,以地理视角解读ICT与儿童群体的相关研究。最后打破以往儿童研究中物理性的独立、封闭的二元代际分界,介绍“真实—虚拟”、“私人—公共”的新争论,以新视角拓宽研究思路。指出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融入数字化背景,富有创造力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健康地看待自身与技术的关系,将成为中国语境下新的儿童研究重点,并呼吁学界和社会各方应对于数字时代的儿童发展予以关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杨德刚  
以国内地理学视角物流活动研究为基础,梳理了中国物流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进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进一步理清了地理学研究与物流学研究的边缘学术衔接点,映射了20年来中国学术背景下的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规律,列举出了各研究板块的代表性文献,对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开辟了新的理论途径。研究表明,中国学术界物流地理研究宏观属性相对明显,地理学视角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物流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已形成了物流运输地理研究、区域物流地理研究、港口场站物流地理研究、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物流地理综合性方法论研究等主要研究板块。最后,依托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未来中国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诗  阴劼  
认知地图作为人对人地关系复杂系统进行抽象化和秩序化的内在表征,是个体空间行为决策、空间认知与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论文通过CiteSpace文献学分析方法并结合经典文献回顾,从多学科视角系统梳理认知地图1948—2020年共70余年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研究认为,认知地图在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认知空间与城市意象、空间扭曲与空间偏好、空间知识与决策行为等方面丰富了地理学内涵。近期与地理学有关的认知地图跨学科研究出现3大转向:大数据时代重新定义认知空间与城市意象的数字转向,以特定群体或事件的空间偏好为切入点的情感转向,以第一人称视角解译空间知识与决策行为的神经转向。最后指出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在跨学科融合发展中的角色与应用前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保继刚  尹寿兵  梁增贤  陈钢华  李鹏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金  金凤君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必要考察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向。在界定评述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学科理论构筑、区域综合交通与区划、部门交通、城市交通、空间效应等角度,回顾了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梳理出该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研究的宏观脉络,并对其进行简单总结和评述。同时参考相关权威杂志,简单介绍了国际交通运输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然后根据我国的研究进展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结合国际最新研究动态,探讨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卫东  金凤君  张文忠  贺灿飞  刘志高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愈来愈普遍、国际化趋势明显。在研究方向上,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强化外,出现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区划分、能源与碳排放、全球化与外资外贸、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及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在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地理,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主体功能区划、东北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未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拥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  周尚意  柴彦威  陆玉麒  朱竑  冯健  刘云刚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马蓓蓓   马艳艳   袁鑫   王怡婕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 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结果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历经四个阶段,高校成为文化产业优势研究团队的主要集中地,经济类和地理类等期刊对文化产业研究传播具有重要贡献;(2)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五个方面,总体呈现出研究视角多维、方法多样、数据多源、内容多面和区域多点特征;(3)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多遵循描述现象、总结规律、解释成因、探究路径的逻辑思路,基于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创新、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空间塑造与城市更新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依然薄弱,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4)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理论方法体系、揭示文化产业空间生成机理与集群发展路径、探究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机制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重构路径、厘清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关系、建立文化产业研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深化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创新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涛方  吕拉昌  刘云刚  孙斌栋  汪明峰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积极开辟和强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基地、新力量;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推出年青人等计划初现成效。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城市地理学更好地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反馈、知识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面向城市化背景,进行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战略思考,缩短中国城市地理学与主流的城市地理学的距离,通过大人文与大科学交融进行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视野和地方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国家"十二五"等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积极的设计和执行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行动计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松弟  侯甬坚  
回顾过去5年国内历史人文地理学科领域所产生的主要科研成果,说明历史疆域政区、移民史和人口史、城镇和乡村聚落、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区域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史和灾害史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支方向,是构成推动国内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进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历史人文地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当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共同关照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创造性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曾通刚  夏四友  谢倩倩  孙琪  
在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老龄问题逐渐成为新常态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2003-2017年国内老年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关键词共现归纳出中国老年地理学研究的特点为:(1)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和养老设施空间配置成为近年来老年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大区域小尺度、更深层次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老年居民的社会交往、情感归属、社会资源与社区多维度结合,是未来社区建设与养老重点关注的方向;居家养老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尚未形成理论突破并推动政策实践,亟待学者对其进行本土化的理论构建。(2)老年人健康与环境研究成为新兴研究领域和主导方向,如何由宏观层面关注老年人健康与环境关系到微观层面关注老年个体情感体验、地方依赖,空间化健康与环境关系,选择和量化人文因素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难点。(3)对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有待实现定量和质性研究的互补融合,探索强调个体认知、行为偏好的行为主义地理学与强调时空整体性与制约的时间地理学的有机结合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姣娥  莫辉辉  
航空地理学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其最年轻的学科分支。本文以中国和欧美主流航空地理学研究为考察对象,从历史演进、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综合视角将近百年航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的学科起步发展阶段、50-70年代的基础体系建构阶段、80-90年代的理论框架完善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繁荣阶段。航空地理学传统研究主题包括史志与区域地理总图、机场格局与城镇关联体系、网络结构与组织效应及优化、航空布局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机场布局规划及其影响因素、政策对航空业发展的影响等。近年来,国内外对航空运输地位与作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之航空数据可获得性不断提升,航空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世界(中心)城市、机场体系与航空网络的演化规律与机理、航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领域。早期,中国航空地理学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同步,但中期受历史原因的制约而大为滞后;近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任务与日俱增。国内学界不仅需要完成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航空地理学基础理论的引入及实证研究,同时须建立航空地理学学科体系,并积极加入国际前沿性课题研究行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疆辉  刘卫东  
当地理学研究者提出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发展改变了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与形态,并多以城市作为空间结构转变的研究对象时,人们对信息时代的农村空间问题的关注则明显减少。城市与农村作为区域构成两个不可割裂的部分,信息技术影响作用的渗透是同时出现的,作者认为农村地区在信息时代的空间问题同样值得探讨。文章首先总结了地理学研究者有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地理学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探讨;2)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经济意义研究;3)农村信息化发展社会意义研究。然后对研究进展作了进一步评析,并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