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7)
- 2023(16296)
- 2022(14040)
- 2021(13280)
- 2020(11162)
- 2019(25703)
- 2018(25344)
- 2017(48614)
- 2016(26438)
- 2015(29481)
- 2014(29487)
- 2013(29123)
- 2012(26714)
- 2011(24282)
- 2010(24044)
- 2009(22425)
- 2008(22086)
- 2007(19251)
- 2006(16759)
- 2005(15226)
- 学科
- 济(103830)
- 经济(103685)
- 管理(78659)
- 业(74776)
- 企(61543)
- 企业(61543)
- 方法(48463)
- 数学(42400)
- 数学方法(41936)
- 中国(31273)
- 财(30000)
- 农(26592)
- 制(25094)
- 业经(22754)
- 学(22300)
- 贸(20517)
- 贸易(20506)
- 易(20047)
- 银(19705)
- 银行(19661)
- 务(18840)
- 财务(18768)
- 行(18734)
- 财务管理(18728)
- 融(18114)
- 金融(18111)
- 企业财务(17839)
- 地方(17748)
- 农业(17242)
- 体(16713)
- 机构
- 大学(378084)
- 学院(372312)
- 济(155026)
- 经济(151881)
- 管理(146907)
- 研究(128925)
- 理学(126874)
- 理学院(125434)
- 管理学(123374)
- 管理学院(122684)
- 中国(100491)
- 京(80689)
- 科学(77777)
- 财(74517)
- 所(64433)
- 财经(59231)
- 农(59046)
- 研究所(58763)
- 中心(57717)
- 业大(54233)
- 经(54082)
- 江(52813)
- 北京(51488)
- 经济学(48102)
- 范(47414)
- 师范(46961)
- 院(46774)
- 农业(46390)
- 财经大学(44499)
- 经济学院(43272)
- 基金
- 项目(254744)
- 科学(201291)
- 基金(188160)
- 研究(185025)
- 家(164554)
- 国家(163299)
- 科学基金(140001)
- 社会(119063)
- 社会科(112971)
- 社会科学(112944)
- 基金项目(99307)
- 省(95808)
- 自然(90837)
- 自然科(88732)
- 自然科学(88711)
- 自然科学基金(87155)
- 教育(84194)
- 划(81913)
- 资助(77925)
- 编号(73104)
- 成果(60104)
- 部(57724)
- 重点(56947)
- 发(53022)
- 创(52572)
- 课题(50329)
- 国家社会(49929)
- 教育部(49786)
- 创新(49264)
- 制(48860)
- 期刊
- 济(165474)
- 经济(165474)
- 研究(115618)
- 中国(72555)
- 学报(59720)
- 财(56941)
- 科学(55477)
- 管理(54084)
- 农(53163)
- 大学(45531)
- 学学(42935)
- 教育(37833)
- 融(37457)
- 金融(37457)
- 农业(36604)
- 技术(29864)
- 财经(29587)
- 经济研究(27228)
- 经(25245)
- 业经(24474)
- 问题(21496)
- 业(19539)
- 理论(18256)
- 贸(18118)
- 技术经济(17537)
- 科技(17423)
- 版(17170)
- 图书(17105)
- 世界(16367)
- 实践(16352)
共检索到551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刚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保费规模高速增长,与其相配套的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几经变革,从国家型保险制度到财政型保险制度,再到金融型保险制度,制度的变革带来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保险制度变迁尚不具备适应性效率,保险业发展指标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全面、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加速我国保险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应当加速保险制度变革,促进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促使保险行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弹性分析 适应性效率 保险制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刚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保费规模高速增长,与其相配套的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几经变革,从国家型保险制度到财政型保险制度,再到金融型保险制度,制度的变革带来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保险制度变迁尚不具备适应性效率,保险业发展指标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全面、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加速我国保险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应当加速保险制度变革,促进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促使保险行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弹性分析 适应性效率 保险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杰 高文书
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放缓对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构成重大挑战,制度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与效率损失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凸显。养老保险体系暴露出的复杂问题既有体制转型不彻底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亦有制度设计自身的缺陷。改革的顶层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体系内部调整,应该置于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框架之中。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始终要依靠持续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发展,改革方向是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丛春霞 李瑞瑞
一、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1.提高农民缴费能力。提高农民缴费能力要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缴纳保费的直接来源就是农民纯收入,所以提高参保农民的缴费能力最有效手段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第一,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尽快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使农民在土地或林地减少的情况下增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艳
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及其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所在。基于对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无论是从中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所蕴含的制度性缺陷和偏差来看,还是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中国都需要深化和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眼于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现实,进一步的改革应以缔造社会公正与安全为导向,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共济关系与合作精神为目标,构建一个公平与效率协调的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公平 效率 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现祥 王素素
文章在“不利冲击—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经济韧性”的框架下分析中国经济遭遇不利冲击时保持强劲韧性的制度根源。当经济遭遇不利冲击时,政府凸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并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作用,将有限资源进行再配置,支持和扶持受冲击地区或者城市,对冲不利冲击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从而保持经济韧性。文章采用地震这一不利冲击,运用CRITIC-熵权TOPSIS模型测算出1997—2020年经济韧性和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检验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实证分析发现:(1)地震对经济韧性的负面冲击为5.830个百分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6.452个百分点;(2)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南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12.423个百分点,北方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5.500个百分点;(3)政府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2.381个百分点,银行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3.746个百分点,企业部门适应性效率的对冲效应为2.218个百分点;(4)南方地区三个部门的对冲效应均高于北方地区,而且南北地区银行部门的对冲效应均最高,其次是政府部门的对冲效应,企业部门的对冲效应最低。上述发现是稳健的,从而揭示了制度适应性效率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韧性的关键作用。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经济韧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不利冲击 集中型制度适应性效率 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元涛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银行危机防范和管理的补充手段。作为沟通银行监管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桥梁,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公众信心,防止挤兑风潮,以抑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存款保险制度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两种存款保险制度共存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桃 赵伟
我国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目标是"要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有必要着眼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随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适应性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制度适应性效率的视角,提出在体系构建实践中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补齐机制和资源短板,有助于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目标。从系统科学与工程角度,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的作用机制,建议优先建设职业技能管理与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给出包含这三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应用模型,该应用模型可用于指导实践。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艳萍 朱夙哲
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革过程。在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虽然体现出公平性的不断改善,但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国内现实来看,目前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明显的非公平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统一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一体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昌平 殷宝明
采用"到期债务"定义,按照国发[2005]38号文件形成的制度模式,通过构造公式测算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隐性债务、转制成本理论值以及基金缺口的期限结构。结论表明: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了"统账结合、分账管理、实账运行";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缺口规模被有效降低,偿债周期可以接受;社会统筹账户是一个精算盈余的制度安排,缴费率存在下降空间;参保率和缴费基数对基金缺口规模的影响很大,应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和严格规范缴费基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燕 赵泽阳
适应性效率是从长期动态的角度考察制度的经济绩效问题,反映了时间进程中与经济变化相适应的制度变迁效率。从适应性效率审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模式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增进了适应性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效率的损失。文章指出,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要继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并加强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以提高制度整体的适应性效率。
关键词:
适应性效率 人民币汇率 制度变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适应性效率建立在有效的制度结构上,这种制度结构面对不确定性时能灵活地尝试各种选择,能有效地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适应性效率取决于体制、权力的分配、风险的分担等。从制度层面看,创新不足实质上是适应性效率低。制度及制度结构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结构是否有利于产生创新,二是制度是否保护创新,三是制度能否适应创新。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粗略地观察制度及制度结构是否有利于创新,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制度的适应性效率,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关键词:
适应性效率 创新 制度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渝
目前,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十分重大。我国应一步到位地组建存款保险机构;把存款保险机构建立在市场化金融体系的基础上;在经营形态的选择上应把立足点放在公营上。为保障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鉴君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
农业 政策性保险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