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73)
2023(18960)
2022(15658)
2021(14738)
2020(12169)
2019(27675)
2018(27082)
2017(51325)
2016(27532)
2015(30904)
2014(30576)
2013(30019)
2012(27420)
2011(24779)
2010(24675)
2009(22932)
2008(22241)
2007(19306)
2006(17220)
2005(15689)
作者
(77894)
(65334)
(64950)
(62077)
(41486)
(31209)
(29406)
(25326)
(24902)
(23100)
(22542)
(21942)
(20910)
(20589)
(20495)
(20264)
(19319)
(18824)
(18748)
(18688)
(16419)
(15807)
(15723)
(14902)
(14679)
(14631)
(14413)
(13867)
(13115)
(12746)
学科
(128376)
经济(128233)
管理(80265)
(74327)
(61222)
企业(61222)
方法(52011)
数学(46326)
数学方法(45781)
中国(34394)
(32326)
(31610)
(26969)
业经(26740)
地方(25615)
(24385)
(21617)
贸易(21604)
(21051)
农业(20862)
(19825)
(19801)
银行(19759)
(19500)
金融(19496)
(18975)
(18941)
财务(18886)
财务管理(18842)
企业财务(17982)
机构
大学(394924)
学院(392766)
(175666)
经济(172503)
管理(148590)
研究(138889)
理学(128237)
理学院(126785)
管理学(124712)
管理学院(123942)
中国(105648)
(82267)
(82118)
科学(80648)
(68918)
财经(64862)
(62907)
研究所(62399)
中心(62237)
(59163)
(57772)
经济学(56111)
业大(55685)
北京(51682)
(50267)
经济学院(50222)
(50156)
师范(49608)
农业(48886)
财经大学(48368)
基金
项目(263950)
科学(210343)
基金(195755)
研究(192491)
(171213)
国家(169838)
科学基金(146128)
社会(126987)
社会科(120617)
社会科学(120587)
基金项目(102280)
(100397)
自然(92747)
自然科(90634)
自然科学(90612)
教育(89396)
自然科学基金(89088)
(85176)
资助(79889)
编号(74582)
成果(61163)
重点(60298)
(60255)
(57060)
(55049)
国家社会(54389)
课题(52713)
教育部(52387)
(51716)
创新(51669)
期刊
(194105)
经济(194105)
研究(122057)
中国(78903)
(65024)
学报(60656)
管理(57358)
科学(57335)
(57024)
大学(47624)
学学(45220)
教育(40398)
农业(38250)
(38042)
金融(38042)
技术(34738)
财经(33856)
经济研究(32880)
(29335)
业经(28423)
问题(25404)
(21366)
(20308)
技术经济(20050)
统计(19761)
世界(19297)
国际(18649)
(18316)
(17802)
理论(16901)
共检索到593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锋娟  
本文基于要素、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剖析了中国过去38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开放、激励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了要素的积累、制度的优化、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了中国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滑。提高要素效率和降低非要素性制度费用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停  
需求管理主要调节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使经济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属短期调节手段;供给管理主要调节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供给结构,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可用于短期或长期调节。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既有周期性特征,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趋势性问题,凯恩斯的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奏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也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在劳动力、资本、创新和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明  蔡之兵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需求侧改革成效不显、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需体系失衡是供给侧改革出台的四大背景,在详细解读此四大背景的具体含义后,对现有学者关于供给侧改革内涵的定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并没有在如何界定供给侧改革内涵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内在的理论与现实逻辑,最后根据此内涵定义指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难点以及具体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珂  
经济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完成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最大挑战是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其"三位一体"的基本逻辑是供给管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从实施路径来看至少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创造稳定惠民的宏观政策环境,防控经济波动风险;二是让市场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业政策积极转型;三是以放权减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革"明规则"同时消除"潜规则";四是在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晓燕  
知识产权本身具备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属性,是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核心供给要素。知识产权以其产权安排机制属性、创新激励机制属性、有效的市场机制属性推动制度变革;以其创造、运用、商业化所能带来的新活力和调动的创新热情推动结构优化;以其高级生产要素的本质属性推动供给侧的要素升级,这是知识产权得以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机理。遵循上述逻辑机理,顺利实现和发挥知识产权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功能和作用,应该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供给、提升知识产权技术供给、加大知识产权运用供给、增加知识产权产品供给、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等五个方面,探寻可行的路径及对策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志峰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惺惟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的供给体系无法满足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金融体系大而不强、"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和融资结构不均衡等问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动力系统",其关键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让金融的活水能够恰好浇灌到实体经济之树,底线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本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普惠金融战略、加强金融监管和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度"改革,有助于搭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四梁八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社梅  李冬梅  
本文从梳理和界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入手,认为当前出现的农业库存、成本、效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只是供给侧的表征,要素生产率不高以及配置结构不合理才是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以提升要素质量、促进要素流动、实现要素有效配置为核心,着力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业态创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制度完善和高效供给。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金保华  刘晓洁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在要素领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符合现代大学发展的理论逻辑,也是对当前高校转型要求的现实呼应。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质量欠佳、办学效益较低、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以供给侧为突破口,通过调整与优化要素配置,在理念、机制、资源、技术等层面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建立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尹振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形态,缓解面临的各方面矛盾而提出的发展新思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也出现了增长缓慢、利润率下降以及风险上升等状况。因此,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升级,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大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社梅  李冬梅  
本文从梳理和界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入手,认为当前出现的农业库存、成本、效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只是供给侧的表征,要素生产率不高以及配置结构不合理才是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以提升要素质量、促进要素流动、实现要素有效配置为核心,着力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业态创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制度完善和高效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芳  艾天霞  
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成功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2012年以后经济发展却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供需结构错配、人口红利渐消、资源环境瓶颈趋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挑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以供给侧"三大发动机"为主导、需求侧"扩大内需"为辅助,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政府与学界共识、内在要求、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客观要求,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芳  艾天霞  
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成功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2012年以后经济发展却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供需结构错配、人口红利渐消、资源环境瓶颈趋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挑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以供给侧"三大发动机"为主导、需求侧"扩大内需"为辅助,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政府与学界共识、内在要求、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客观要求,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锡军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单纯依托货币信贷的增长来支持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负债推动型扩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同时还会积累较多的金融风险。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才化解了接二连三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当正确认知金融本质,把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强化审慎经营理念,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回归本源,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根本,让金融运行更加符合规律,立足我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琴高娃  
供给侧改革逐渐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调整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格外密切,其中,研究界也对供给侧结构的重视也逐渐多了起来,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当然,这些研究成果中有切入病根的良药,也有不见疗效的药方,可见,我国还没有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能够从理论、具体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