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8)
2023(11094)
2022(9233)
2021(8892)
2020(7468)
2019(17419)
2018(16850)
2017(32623)
2016(16889)
2015(18939)
2014(18374)
2013(18042)
2012(16306)
2011(14496)
2010(13862)
2009(12435)
2008(11779)
2007(9513)
2006(7898)
2005(6823)
作者
(43554)
(36526)
(36069)
(34702)
(23204)
(17330)
(16518)
(14334)
(14197)
(12546)
(12492)
(12304)
(11411)
(11239)
(11186)
(11000)
(10939)
(10432)
(10379)
(10364)
(8844)
(8595)
(8557)
(8386)
(8191)
(8190)
(7783)
(7423)
(7066)
(7027)
学科
(78529)
经济(78452)
管理(48052)
(44384)
方法(37220)
(35634)
企业(35634)
数学(34064)
数学方法(33707)
中国(22225)
(18927)
(18021)
(15254)
贸易(15247)
(14970)
业经(14229)
(12765)
农业(12423)
(11719)
地方(11661)
环境(11154)
(11050)
财务(11017)
财务管理(10994)
企业财务(10493)
(10197)
银行(10188)
(10073)
金融(10072)
技术(9973)
机构
大学(233912)
学院(231055)
(108933)
经济(107333)
管理(94986)
理学(83426)
理学院(82641)
管理学(81446)
管理学院(81021)
研究(77721)
中国(60264)
(47800)
(46503)
科学(42803)
财经(38952)
中心(36135)
(36083)
经济学(36005)
(35884)
研究所(32981)
经济学院(32647)
(30836)
业大(30631)
北京(29829)
财经大学(29645)
(29264)
(28342)
(28309)
师范(28061)
商学(25800)
基金
项目(165709)
科学(134522)
基金(127199)
研究(121927)
(110135)
国家(109333)
科学基金(96096)
社会(83120)
社会科(79143)
社会科学(79126)
基金项目(66922)
自然(60744)
(59846)
自然科(59466)
自然科学(59453)
自然科学基金(58442)
教育(55731)
资助(51826)
(51581)
编号(46482)
(39136)
重点(37091)
国家社会(36713)
成果(35948)
(35517)
(34945)
教育部(34650)
人文(33424)
创新(32860)
中国(32191)
期刊
(105607)
经济(105607)
研究(67573)
中国(38153)
(34656)
管理(33827)
科学(31840)
学报(30008)
(26402)
大学(24640)
学学(23451)
技术(19953)
经济研究(19330)
财经(19190)
(18860)
金融(18860)
农业(18589)
教育(17567)
(16654)
业经(15743)
问题(14721)
(13013)
世界(12211)
统计(11792)
技术经济(11506)
国际(11164)
(10654)
资源(10592)
(10569)
理论(10481)
共检索到321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超  倪鹏飞  万海远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来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一直被视为住房需求评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时空效应以及未来的总体走势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结论认为,城市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居民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状况以及人口抚养比对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具有深远影响。从各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时空变化中可以看出,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得到了明显强化。分区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了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人口结构矛盾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和区域更加突出,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失配现象。2015—2030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总体走势将会呈现出"上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冲  王学义  周葵  
根据中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城镇化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化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截面数据进一步论证,得到与前面一致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住房价格、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流动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要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政策调控工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斌开  徐帆  谭力  
本文首次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结构转变和中国住房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经验观察表明,"婴儿潮"很可能是2004年以来中国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基于微观家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居民住房需求与年龄高度相关:个人在20岁以后住房需求快速上升,直到50岁以后开始逐步下降;这些实证结果对于测量误差、样本选择、住房产权类型都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组群效应"是50岁以后个体住房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人口结构转变为基础,本文估算了1999~2025年中国的住房需求,发现住房需求增长率很好地拟合了2004年以来住房价格的变化;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中国住房需求增长率在2012年以后大幅下降,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智利  朱艳杰  
人口结构是影响住房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对城市提供足够的住房数量提出了一个挑战,而住房数量和户型的需求又受家庭户数量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重庆公租房的社会功能,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重庆市已经配租了的和正在等待配租的所有申请者为样本,算出了一个合理、有效、适用的公租房户型比例,这个研究数据可以用来指导接下来的公租房规划与建设。因此,研究人口结构对重庆市公租房配置需求的总量和房型结构面积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铠豪  刘渝琳  
本文在个体储蓄模型和企业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拓展了索洛模型,基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收入结构和职业结构七个视角,通过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老年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拐点将出现在2034年前后。研究发现:人口性别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效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初见端倪的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高中学历人口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不显著,而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琳琳  李秀婷  董纪昌  
人口老龄化不仅影响老年人人口占比,还会对住房需求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在构建老龄化对住房需求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得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住房需求之间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现象;住房价格、家庭规模和老年人抚养比均与住房销售额和住房销售面积负相关,即房价越高、家庭户数越少、老龄化程度越深,都将减少居民住房的购买量;老年人抚养比的两个门限阈值分别为8.21和16.62,即当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这两个水平时,居民购买住房的数量将发生变化。建议制定养老住房优惠政策,适当增加老年住房供给,健全老年住房配套基础设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西婵  
根据重庆市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因子分析法考察重庆市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显示,人口结构尤其是老龄化显著影响住房需求,"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因素、劳动力人口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度量)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769%,"老龄化"因子每上升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901%。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霞  徐邓耀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住房需求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对不同档次、规格等结构性的住房需求的影响。通常,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住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目前,家庭仍然是城市购房的主要单位形式,而住房数量和户型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户数量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因而研究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动对预测住房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一些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西婵  
根据重庆市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因子分析法考察重庆市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显示,人口结构尤其是老龄化显著影响住房需求,"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因素、劳动力人口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度量)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769%,"老龄化"因子每上升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901%。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静  邓晓军  
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运用Probit、IV Probit模型研究主客观社会地位对家庭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主观社会地位主要受家庭资产状况的影响,而不是受户主客观社会地位的影响,二者并不总是表现出一致性。(2)当前的和预期的主观社会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的住房租购选择,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家庭、农业户口家庭和一套房家庭中。当前主观社会地位每增加一个等级,家庭的住房自有率提高0.5%;而预期的主观社会地位每增加一个等级,家庭的住房自有率提高0.3%。(3)客观社会地位中教育、职业、家庭永久性收入对家庭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不一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2.0左右,居世界前列,这种中国特色的高货币化现象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我国货币化率的上升主要由准货币(定期存款)快速上升造成的,居民资产性货币需求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不断上升的储蓄率提升了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渠道加强了经济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正是由于资产性货币需求或准货币占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我国偏高的M2/GDP比率并未对通胀产生很大压力,但将对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可能引致资产泡沫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建炜  徐奇渊  何帆  
本文以人口结构变化作为切入点对中国住房价格持续高涨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经验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少年人口抚养比例的提高虽然会带来房价上涨,但是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增加带来的效应却恰好相反。微观及宏观数据的经验研究都支持上述发现。回顾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征事实可以让我们理解这种现象,并有利于判断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就人口结构而言,2015年以后中国的房价将不再具备快速上涨的条件,房价总体水平将逐渐走弱。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住房"财富效应"(即房价变化如何影响家庭消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争议,在中国表现的更为明显——部分文献认为显著为正,另外部分文献认为显著为负。本文尝试通过两种方式改进现有研究,为厘清相关争议做出贡献:其一,引入关于家庭收入预期、地区金融自由度及地区生产率冲击等控制变量克服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其二,基于中国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特征——绝大多数租赁公房的家庭在该改革中都购买了原先租赁的公房,来缓解"租房-买房"自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中国显著存在正向住房"财富效应",即房价上涨促进居民消费。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房价如何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理解,对房价调控及扩大内需等政策讨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同裕  陈虎城  
近年房价快速上涨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场的调查发现: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商过度追求超额利润,而供求缺口扩大、开发成本上升、信贷增长较快、房价上涨预期、利益集团博弈等也是加速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稳定房价需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在土地、税收和信贷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也要提高房地产市场透明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利润率回归到合理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英俊  
居留意愿到落户意愿转化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住房支付能力为切入点,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匹配285个地级市宏观房价数据,对房价收入比与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房价收入比上升降低了有居留意愿农民工的城市落户意愿,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下结论仍成立。(2)房价收入比上升通过增加农民工本地买房困难感知、降低其社会活动参与和城市融入主观感受,进而降低其本地落户意愿。(3)房价收入比上升对新生代、高学历和本地无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抑制作用更大,对老一代和本地有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4)随着城市等级的上升,房价收入比对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本文研究结果为从完善城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角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证据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