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4)
- 2023(14702)
- 2022(12339)
- 2021(11847)
- 2020(9727)
- 2019(22382)
- 2018(21743)
- 2017(41786)
- 2016(22150)
- 2015(24993)
- 2014(24645)
- 2013(24000)
- 2012(22273)
- 2011(20082)
- 2010(19902)
- 2009(18280)
- 2008(18034)
- 2007(15297)
- 2006(13374)
- 2005(11859)
- 学科
- 济(96186)
- 经济(96083)
- 管理(64337)
- 业(59888)
- 企(49182)
- 企业(49182)
- 方法(43227)
- 数学(37692)
- 数学方法(37180)
- 中国(27389)
- 农(25379)
- 财(24056)
- 贸(19944)
- 贸易(19931)
- 业经(19882)
- 易(19493)
- 学(17848)
- 制(17140)
- 农业(16551)
- 地方(15391)
- 理论(15099)
- 策(14822)
- 银(14816)
- 银行(14797)
- 行(14241)
- 融(14181)
- 金融(14179)
- 和(14164)
- 务(13927)
- 财务(13880)
- 机构
- 大学(316303)
- 学院(313410)
- 济(139641)
- 经济(137204)
- 管理(124147)
- 理学(107829)
- 研究(107248)
- 理学院(106672)
- 管理学(104940)
- 管理学院(104336)
- 中国(83030)
- 京(65587)
- 财(64553)
- 科学(61083)
- 财经(51706)
- 所(51491)
- 中心(48842)
- 经(47492)
- 研究所(46827)
- 经济学(44789)
- 农(44668)
- 江(44150)
- 范(41485)
- 北京(41211)
- 业大(41192)
- 师范(41157)
- 经济学院(40372)
- 院(38920)
- 财经大学(38848)
- 农业(34827)
- 基金
- 项目(212830)
- 科学(171421)
- 基金(159838)
- 研究(158910)
- 家(138396)
- 国家(137284)
- 科学基金(119371)
- 社会(104959)
- 社会科(99700)
- 社会科学(99678)
- 基金项目(83147)
- 省(78329)
- 自然(75180)
- 自然科(73516)
- 自然科学(73495)
- 教育(73269)
- 自然科学基金(72227)
- 划(67633)
- 资助(65234)
- 编号(62693)
- 成果(51420)
- 部(49613)
- 重点(48084)
- 发(45786)
- 国家社会(45127)
- 创(44704)
- 教育部(43525)
- 课题(42896)
- 人文(41938)
- 创新(41723)
- 期刊
- 济(146781)
- 经济(146781)
- 研究(95430)
- 中国(57320)
- 财(48702)
- 管理(45882)
- 科学(43463)
- 学报(42971)
- 农(39917)
- 大学(34430)
- 学学(32367)
- 教育(32269)
- 融(29595)
- 金融(29595)
- 农业(27641)
- 技术(26706)
- 财经(25740)
- 经济研究(25200)
- 经(22310)
- 业经(21983)
- 问题(19583)
- 贸(18253)
- 国际(16045)
- 世界(15824)
- 技术经济(15068)
- 业(14977)
- 统计(14857)
- 理论(14148)
- 版(13962)
- 现代(13782)
共检索到459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滕蕾 吴宾
为了厘清我国住房租赁政策的变迁规律和作用机理,对1998—2023年的63份中央层面住房租赁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住房租赁政策变迁存在三个均衡期和两个间断点,呈现出政策目标不断扩面、政策主体逐渐多元、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合理的趋势。政策目标由注重住房租赁保障转向市场与保障并重,住房供给主体从政府包揽转变为多方参与。在前两个政策均衡期内,政府为实现管控效果偏重于使用强制型政策工具,在第三个政策均衡期则更多运用混合型政策工具。注意力作为中介变量,受内外情境结构因素影响推动了政策变迁。政府系统回应和冲突扩大机制对两次政策间断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在解决夹心层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过程中赋予住房租赁政策以新的意义。未来应注重住房租赁政策目标接续,发挥政策工具的叠加效应,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确保租赁住房供需均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建红 刘友平
基于住房过滤理论,建立市场住房过滤模型,分别对机构型房东的增量供给模式和存量改造供给模式的住房租赁市场过滤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两种不同供给模式对不同子市场房客的福利影响;进一步分析房客搬迁成本和机构型房东的经营成本对过滤效果的影响,指出机构型房东的低成本优势和住房租赁市场的高效率会对住房过滤效果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支持和鼓励新增租赁住房供给的市场行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捷 徐倩仪 李祥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对“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反应。从注意力视角着手研究,以《教育部工作要点》为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并借助NVivo12从政策主体、内容和工具三方面梳理职教政策注意力的变迁。结果显示,我国职教政策注意力分配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权利诉求。同时,从衍进过程中可看到职教政策所蕴含的科学、经济、人本和历史逻辑。因此,我们应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核心定位、生成多元主体协同力、回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去优化职业教育政策注意力配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顽强 张婷
科技社团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基于间断均衡理论,使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关系演变逻辑进行梳理,将其关系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均衡期、强势间断期、弱势间断期、探索均衡期、发展均衡期、完善均衡期6个时期。研究表明,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间关系在政策变迁历程中展现出非线性、较高不确定性且伴有偶然性突变的特征;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关系的变迁先后经历了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全能主义”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监管与整顿、培育与监管、赋权与增能6个阶段的深刻调整;中央政府决策的注意力分配、焦点事件冲击、科技社团的策略性行动这3个要素以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变科技社团的政策场域,进而影响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之间关系的变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伍如昕 黄沐 郎玉函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节能政策注意力变迁过程,揭示节能政策的内在规律与特征,为今后节能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节能减排整体工作水平。【方法】以1978—2021年中央政府发布的节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注意力强度、注意力广度和发文主体合作度3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通过文本计量刻画中国节能政策注意力变迁的阶段特征,采用PMC指数模型对4项抽样政策文本进行评价,并剖析其注意力变化特征。【结果】中国节能政策注意力强度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后期注意力强度不够突出;注意力广度从逐步扩大转为回落态势,关注内容与现阶段节能目标的结合不够;发文主体合作度从较为分散的合作发文状态转为集中合作状态,但合作主体仅集中在少数部门。4项样本节能政策的PMC指数分别为6.21、6.36、7.52、7.83,两项可接受,两项良好;样本政策注意力强度整体较低,注意力广度不断提升。【结论】建议进一步提升中国节能政策的注意力强度、强调政策措施与中国节能政策目标的贴合性、加深部门合作颁布政策协同力度、强化中国节能政策的战略统筹设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晓东 郭彤彤
文章基于间断均衡模型,对建国70年来学前教育政策变迁进行了系统解释。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政策具有明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突变现象。政策图景转变中,由解放妇女转向规范管理、由普及普惠向高质量发展等,是促进学前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政策图景较为稳定时,政策垄断就容易维持,学前教育政策就会进入均衡时期。随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改变,政策图景发生剧烈变化时,政策垄断就会被打破,学前教育政策也会发生瞬时突变。同时基于本国国情对间断均衡模型进行本土化修订。
关键词:
学前教育政策 间断均衡模型 政策变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辉 马知瑶 虞晓芬
租赁住房对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发达国家住房租赁市场租金管制的历史背景、理论逻辑、管制模式及其经济社会效应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租金管制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并对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对租赁住房进行租金管制具有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理论基础;租金管制的负面效应可以通过管制模式和配套制度的合理设计而有效规避。据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构建租金稳定机制、租赁权保护机制及租赁住房质量控制等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监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租赁住房 租金管制 管制模式 管制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梦柔 柴铎 董藩 周小平
租购同权和扩大租赁房供给是中国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两大政策基点,但不同城市适用性和效应差异巨大。基于控制住房成本原则,从住房市场供需和居民租购选择视角提出"价格要挟"假说并构建模型,解释房价和租金运行机理,分析政策在不同城市的效应差异以及可能导致的租金上涨程度;将分析简化为对城市远期均衡租价比偏离度的评估,构建指标对36个城市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目前只有少数城市适宜推出租购同权政策,部分已出台租购同权相关政策的城市引发租金上涨压力较大,确实需扩大租赁房供给、稳定市场租金预期;一些城市单纯扩大租赁房供地则可能导致土地浪费,只有特定阶段二者才适合同时推出,而过早推动租赁房规模化经营可能增强价格要挟、推高租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嘉
英国住房租赁市场发达,租赁法律体系完备。但是,长期“自由放任”的租赁市场管制政策,导致其租金高企、居民住房负担重、房源短缺等问题。本文梳理了英国住房租赁市场主要政策沿革,并基于英国住房市场、租赁市场的长期趋势性变化,分析宽松政策导向下住房市场呈现出的问题以及政府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包括租金管制和多元化租赁住房供应等。最后,结合“英国经验”,尝试从法律体系建设、多层次住房租赁房源供应和民营机构参与等方面对我国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程
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美国是残余化的"自由主义"住房租赁政策。通过梳理美国住房租赁政策百年的发展历程,认为美国政府自大萧条以来在住房租赁市场上主张的"市场优先"并不意味完全的自由放任,也不等同于"重购轻租",其本质是"租购并举"。美国住房租赁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不断市场化的改革,追求更优化的可负担住房解决方案。理解和把握美国住房租赁政策的实践与后果,对我国实现"租购并举""住有所居"的住房租赁政策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市场优先 住房政策 租购并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丹
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住房租赁市场,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以美、英、德为代表,从住房租赁市场的地位、承租人权益保障、租金管制与指导、租金补贴等方面对其租房市场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归纳性研究。之后结合现实情况,对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应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房租赁市场 权益 租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蕾蕾 巴志超 董克 夏义堃
[目的/意义]信息通信技术(ICT)政策是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战略工具。识别并理解不同地区各级政府对ICT政策采纳与关注的异质性,对于缩小数字鸿沟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方法/过程]以1994—2021年中国政府发布的ICT政策为研究样本,文章基于社会表征理论中动态化、成因化和结构化三维视角探索中央和八大经济区域政府在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时空差异与影响机制。首先,利用结构化主题模型识别大规模ICT政策中的重要议题,从注意力强度、核心内容和主题协同性三方面量化区域政府在不同ICT政策议题上的注意力分配差异;其次,从动态化视角分析各区域政府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演进过程;再次,从成因化视角考察地理位置、发布时间、政策被引次数等因素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作用机理;最后,从结构化视角探讨政策类型、政策效力等级、政府行政级别三个因素对不同经济区域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调节效用。[结果/结论]中央政府表现出注意力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而地方政府对议题的关注具有显著优先级和短时热度现象;地理位置、发布时间和政策被引次数显著影响政策议题的注意力分配,其作用机制与议题属性相关;政策类型、效力等级和行政级别从执政理念、政府权力以及制度水平三个方面调节决策群体的注意力分配表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燕凌 苏健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方法,对435份建设数字乡村的地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偏好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且所使用的政策子工具数量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从时间视角看,不同时期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特征不同;从地区视角看,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差异较大,且政策存在区域扩散;从内容视角看,政府会将数字乡村与其他议题叠加形成综合政策。政府注意力分配差异驱动政策扩散的政策逻辑为“双维扩散-议题叠加”:政策环境与政策体系相互影响;政府层级维度存在政策“压力-反馈”的“垂直效应”;空间区域维度存在政策“学习-扩散”的“邻近效应”;在政策议题维度,地方政府会将多种议题协同推进,追求“叠加效应”。文章从加大数字惠农政策力度、优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和增强政策协同度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