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5)
- 2023(8345)
- 2022(6849)
- 2021(6527)
- 2020(5364)
- 2019(12488)
- 2018(11936)
- 2017(22848)
- 2016(11691)
- 2015(13293)
- 2014(12959)
- 2013(13130)
- 2012(12269)
- 2011(11216)
- 2010(10855)
- 2009(10159)
- 2008(9874)
- 2007(8490)
- 2006(7491)
- 2005(6833)
- 学科
- 济(58210)
- 经济(58150)
- 管理(34879)
- 业(30958)
- 方法(25254)
- 企(24177)
- 企业(24177)
- 数学(22986)
- 数学方法(22838)
- 中国(17302)
- 财(14277)
- 贸(13011)
- 贸易(13003)
- 农(12818)
- 易(12755)
- 业经(9765)
- 制(9610)
- 学(9581)
- 融(8880)
- 金融(8880)
- 农业(8642)
- 银(8642)
- 银行(8620)
- 行(8384)
- 务(8339)
- 财务(8335)
- 财务管理(8319)
- 企业财务(8020)
- 关系(7718)
- 环境(7562)
- 机构
- 大学(177114)
- 学院(172495)
- 济(85118)
- 经济(84002)
- 研究(65992)
- 管理(65191)
- 理学(56383)
- 理学院(55816)
- 管理学(55116)
- 管理学院(54823)
- 中国(51717)
- 财(37976)
- 京(37517)
- 科学(36554)
- 所(32989)
- 财经(31022)
- 研究所(30133)
- 经济学(28748)
- 经(28737)
- 中心(28414)
- 农(27480)
- 经济学院(25943)
- 北京(24237)
- 院(23770)
- 财经大学(23690)
- 业大(23229)
- 江(22401)
- 农业(21978)
- 范(20293)
- 师范(20030)
- 基金
- 项目(116583)
- 科学(93728)
- 基金(90409)
- 研究(82925)
- 家(80297)
- 国家(79703)
- 科学基金(67871)
- 社会(57545)
- 社会科(54808)
- 社会科学(54794)
- 基金项目(46491)
- 自然(43059)
- 自然科(42166)
- 自然科学(42149)
- 自然科学基金(41457)
- 省(39771)
- 资助(37706)
- 教育(37180)
- 划(35860)
- 编号(29835)
- 部(28471)
- 重点(26480)
- 国家社会(26052)
- 中国(25373)
- 教育部(24849)
- 发(24644)
- 创(24287)
- 成果(23980)
- 人文(23097)
- 创新(22860)
共检索到259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赞 张欢 赵丽清
本文基于住房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通过构建跨期消费效用和投资组合模型,分析了住房价格影响家庭消费的微观机制,并基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建立了针对家庭差异以及区域差异的住房—消费关系的理论假设,利用城镇居民的微观调研数据和区域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对于住房所有者而言,由于住房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及其难以分割性,拥有住房不仅需要支付住房使用成本,同时也需要支付住房投资的机会成本,而两者的相对值是影响住房—消费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住房价格对单套和多套住房家庭消费的影响相对一致,但是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中国住房市场普遍缺乏房产税,住房价格波动区域差异显著的特点相...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吕学梁 马玉洁
住房同时具有消费和投资两种属性,对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产生复杂影响。为探究住房影响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的路径和机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有一套住房会对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产生负向作用,但是拥有多套住房会提高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第二,住房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住房贷款的平滑消费和杠杠功能会提高投资组合的有效性;第三,对于不同年龄群体,住房对其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的影响存在差异;第四,风险偏好会影响住房与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是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力度,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二是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范房价“大起大落”;三是要指导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家庭的具体状况,推出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服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齐鹏 王先柱
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积金制度能有效促进住房体制改革,缓解日趋紧张的住房供需矛盾,对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住房的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构建跨期消费模型,运用城市微观调查数据,从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两个角度分析公积金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公积金制度对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居民的购房倾向;第二,住房消费、住房投资和公积金制度之间的偏效应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关,公积金显著提高了高收入居民的购房倾向;第三,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建军 任娟娟 鞠方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不同类型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和非住房消费水平产生了深刻变革。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评估公积金制度对不同类型缴存家庭非住房消费的影响,检验该制度是否提高了缴存家庭的福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能够提升家庭非住房消费,但对于不同工作单位组成的家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家庭非住房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在其他类型单位工作的家庭。此外,公积金缴存额增加对于低消费家庭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消费家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他类型单位工作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低提取率和低提取额导致其因缴存公积金感受到了明显的相对剥夺感。本文的发现对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为消除公积金带来的不平等,作者认为有必要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制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公积金制度,并进一步拓宽公积金使用渠道,盘活公积金资产,提升低提取率和低提取额群体的收益,以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非住房消费 相对剥夺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着高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匹配,结构性供求失衡,金融风险累积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住房多重属性的认识不足,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属性。基于对住房社会属性、商品属性、财产属性、投资品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进一步加强从供需两端发力,以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着力点放在土地供给侧改革、住房供给结构的调整、资金管控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关键词:
住房属性 准公共物品 投资品 供给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着高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匹配,结构性供求失衡,金融风险累积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对住房多重属性的认识不足,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属性。基于对住房社会属性、商品属性、财产属性、投资品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进一步加强从供需两端发力,以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着力点放在土地供给侧改革、住房供给结构的调整、资金管控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关键词:
住房属性 准公共物品 投资品 供给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翔 李伦一 柴程森 马双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调查数据就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房屋的资产属性(房屋产权、预期房屋价格变化和实际房屋价格变化趋势)对居民主观幸福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住房的财富效应未被发现。但是,我们的实证结果显示房屋的居住属性(房屋房间数目、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和房屋已使用时间等)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拥有多套房屋的家庭来说,第二套及以上房屋拥有对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既非源于房屋居住属性,也非资产属性。最后,对同为本地区的户籍居民且租房的家庭而言,是否拥有自有产权房屋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住房 主观幸福感 资产属性 居住属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奉军 高波
住房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住房消费中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构成了住房消费的主体。我国传统的核算方法由于低估了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客观上低估了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采用新的估计方法后,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有显著提高,但重估后的住房消费并没有显著提高消费占GDP的比例。中国消费率低下的问题不能归结为住房消费的系统性低估。
关键词:
住房消费 自有住房 虚拟租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莫家颖 弋代春
2010年4月,为抑制大中城市持续攀升的房价,国务院发布以限制城镇家庭购房套数为核心内容的"限购令"。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46个地级以上城市实施了"限购令"。可是随着2014年第一二季度住房市场量价齐跌的出现,不断有地方政府开始放松限购。研究限购政策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些政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我们预测放松限购政策是否能提升住房市场的需求。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限购令的实施对于购房行为的确存在负向影响,但与限购政策预期目标不一致的是,限购政策对于限购范围内家庭购房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非限购范围内家庭购房行为的影响显著。限购政策对于首次购房负向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沈红波 苏治
信用卡不仅仅是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大众使用最为普遍的消费信贷工具,大力发展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业务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举措。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重点关注居民的住房特征对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影响。本文采用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自有住房的居民,其信用卡的消费信贷程度和使用频率都不高,住房的财富效应当前在中国并不存在。相比租房,采用分期付款的居民其信用卡的消费信贷金额和使用频率较低,这表明当前较高的房价抑制了中产阶级的消费信贷,住房对消费存在着挤出效应。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信用卡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应采用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措施。政策应该从稳定房价预...
关键词:
信用卡 住房特征 地域差异 生命周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守昆
居民住房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由什么决定?对我国广大居民来说,住房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将住房作为投资品带来了什么样的房地产发展后果?该文运用经济学原理作了有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了将住房作为消费品发展房地产的宏观政策取向。
关键词:
居民住房 投资品 消费品 经济学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文林
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结构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居民"消费支出率"的重新度量,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居民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当稳定。在关于消费需求与劳动者报酬率的地区、城乡结构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提高劳动者报酬率、促进中国需求导向型经济增长必须要处理好的四个基本关系。
关键词:
消费不足 劳动收入 住房消费 经济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姜正和 张典
本文将住房负债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采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以中国城镇家庭为对象,研究了住房负债对家庭异质性消费问题。研究发现:(1)住房负债增加会削弱风险厌恶家庭的消费水平,但是会刺激风险偏好家庭的消费水平;(2)风险偏好家庭的住房负债增强了住房财富效应,而风险厌恶家庭的住房负债减弱了住房财富效应(3)精神消费对住房财富、家庭负债的敏感度大于物质消费,物质消费表现出必需品特征,精神消费表现出奢侈品特征。
关键词:
家庭负债 财富效应 风险态度 异质性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姜正和 张典
本文将住房负债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采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以中国城镇家庭为对象,研究了住房负债对家庭异质性消费问题。研究发现:(1)住房负债增加会削弱风险厌恶家庭的消费水平,但是会刺激风险偏好家庭的消费水平;(2)风险偏好家庭的住房负债增强了住房财富效应,而风险厌恶家庭的住房负债减弱了住房财富效应(3)精神消费对住房财富、家庭负债的敏感度大于物质消费,物质消费表现出必需品特征,精神消费表现出奢侈品特征。
关键词:
家庭负债 财富效应 风险态度 异质性消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镭 朱宇方
文章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框架,从"社会福利"概念着手,从构架设计到操作运行的制度契合性,对战后德国住房建设的投资模式进行剖析,并辅之以与美国模式的比较,深入解读政策工具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文章研究发现:住房投资模式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制度属性,因此并不具有应用层面的普适性。充分理解政策工具的制度属性,可以为制定符合我国制度体制、具有专属性的住房投资政策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