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7)
2023(5060)
2022(4172)
2021(4258)
2020(3470)
2019(8323)
2018(8094)
2017(14287)
2016(7503)
2015(8831)
2014(8709)
2013(8977)
2012(8620)
2011(8076)
2010(7717)
2009(7211)
2008(7214)
2007(5928)
2006(5267)
2005(4923)
作者
(20270)
(17219)
(16760)
(16395)
(10896)
(8094)
(7699)
(6662)
(6618)
(6019)
(5940)
(5806)
(5553)
(5390)
(5364)
(5307)
(4975)
(4898)
(4817)
(4579)
(4369)
(4020)
(4000)
(3916)
(3874)
(3825)
(3769)
(3479)
(3419)
(3365)
学科
(41317)
经济(41201)
管理(19872)
方法(16421)
(15803)
数学(15358)
数学方法(15289)
中国(14696)
(11293)
企业(11293)
(9901)
贸易(9896)
(9760)
(8719)
(6919)
(6627)
(5952)
金融(5952)
(5937)
银行(5936)
(5934)
(5842)
关系(5753)
(5588)
业经(5381)
地产(5334)
(5334)
房地(5334)
房地产(5334)
农业(5135)
机构
大学(112192)
学院(106867)
(57907)
经济(57249)
研究(46287)
管理(39841)
中国(37619)
理学(33980)
理学院(33535)
管理学(33103)
管理学院(32888)
(24981)
(24947)
科学(23569)
(22836)
研究所(20714)
中心(20125)
经济学(19916)
财经(19869)
(18612)
经济学院(17917)
北京(17017)
(16284)
财经大学(15155)
(14411)
(14344)
师范(14271)
科学院(14163)
研究中心(13374)
社会(13122)
基金
项目(69874)
科学(56720)
基金(55356)
研究(51870)
(48582)
国家(48267)
科学基金(40874)
社会(36883)
社会科(34976)
社会科学(34972)
基金项目(28085)
自然(24359)
自然科(23840)
自然科学(23833)
自然科学基金(23483)
资助(23420)
教育(23333)
(21148)
(20147)
中国(18562)
(18240)
编号(18163)
国家社会(17231)
教育部(16143)
重点(15992)
成果(15621)
(14793)
人文(14612)
(13980)
大学(13961)
期刊
(61418)
经济(61418)
研究(38654)
中国(24730)
(17997)
管理(16000)
科学(15589)
学报(14667)
(13003)
(11893)
金融(11893)
大学(11821)
经济研究(11650)
学学(10798)
财经(10543)
(10381)
国际(9922)
教育(9875)
世界(9789)
农业(9392)
(9255)
问题(8256)
技术(7610)
(6395)
业经(6369)
统计(5703)
技术经济(5404)
理论(5055)
(4966)
贸易(4966)
共检索到175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清勇  
本文探讨中国住房保障在过去一百年间的发展历程,发现民国房荒严重,政府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但效果有限;新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为居民提供了基本住房,但造成了住房困难的状况;改革后房改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保障政策,但未动摇实物分房体制;1998年大规模房改后住房保障进展缓慢,直至2007年起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住房保障体系才逐步形成,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为住房保障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有助于认识住房保障的发展历程,对于构建完整且长期的住房政策也有所助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宝敏  李晓华  杜娟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林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林业政策史做了简明梳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富强美丽的国家战略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平均山权林权的政策,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前,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百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建立林业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和“大砍大造”的政策,林业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创造性地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政策,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新时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实行依法保护、系统治理、生态扶贫三者相结合的政策,有效促进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百年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林业取得重大成就,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4%,昔日的濯濯童山变为绿水青山。总结历史经验,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守美丽目标、因宜施策、法策并举、善用市场的政策。展望未来,前程美好,任务艰巨: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注重提升以林长制为基础的治理能力、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分类经营、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护林员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岳蓉  
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常规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干部教育经历了探索发展、曲折发展、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五个阶段,形成了探索性与规范性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政治性与教育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历史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干部学习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保持干部教育发展活力;推动学科发展,发挥干部教育理论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杰  
长期以来我国的住房保障投入存在较大的欠缺,但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对社会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住房保障的范围与实施情况做历史总结与评述,并分析了投融资来源的主要渠道与规模。本文指出,保障性住房因其福利性特点,依托市场化融资困难,目前我国对其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财政压力较大,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展望未来,我国保障性住房需要积极探索融资新路,获得多元化途径的资金来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钦池  贺丹  张许颖  张莉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为理论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发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步形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系统回答了如何在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重大课题,是关于人口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作用和地位、目标和理念、方式和方法以及保障的科学、严整、系统的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是中国人口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障,也是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事业的科学指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  姚华松  
在收集和整理1900—2009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基础上,对近100多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包括城市化、城市(区域)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技术地理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我国城市地理学有待加强的若干建议:①加强"过程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城市地理研究;②加强"全球视野和地方行动"的宏、微观并举的研究;③加强"地理社会与文化转向"的城市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④加强"区域差异性"的城市地理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彩晨  叶子凡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领导。根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不同,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可分为开篇奠基、计划为主、计划转向市场、市场主导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制度规范引领等宝贵经验。面向未来,随着党对职业教育领导的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新机制将浮出水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大幅提升,校企合作将进入深度融合的新时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本宪一  曹瑞林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主线 ,对 2 0世纪世界经济学的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毅夫  胡书东  
本文考察了100年来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100年来,经济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从根本上是由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历程所决定的。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扎实的实证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同时对经济理论发展做贡献的必由之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侯馨茹  
加强民族教育研究从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意义。自20世纪初至今,近百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强调国家统一和国家稳定、关注民族师资培养和民族语言文字建设、聚焦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致力于本土化研究的历史演进,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在价值立场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范式从理论阐释走向深描解释;研究主题从理论探索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上逐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教育研究理论,实践上关注民族教育的现实性问题、时代性问题;研究方法从书斋转向田野,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成为民族教育研究的标志性方法。总之,近百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本土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今后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要增强本土化、体系化意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兼容并蓄,加强跨文化研究和多元文化研究。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刘戒骄  孙琴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探索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和条件,认识到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立国家工业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了70多年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党领导中国工业化的成就集中体现在,1949年至1978年用不到30年的时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79年至2016年用30多年的时间建成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下一个目标是,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徐雪高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村发展制度变迁和工农城乡关系演变为主线,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百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将百年历程分为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今后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雷乐街  张斌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2035年愿景目标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凤阳县小岗村5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基本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晓青  
建党百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探索、萌芽、调整、发展和优化五个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定位和发展导向方面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在历史维度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和世界教育领域的类型创新。展望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加快内涵建设为重点,使我国早日从职教大国成为职教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