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7)
- 2023(16079)
- 2022(13919)
- 2021(13278)
- 2020(11038)
- 2019(25834)
- 2018(25361)
- 2017(48232)
- 2016(25507)
- 2015(28755)
- 2014(28558)
- 2013(28122)
- 2012(25649)
- 2011(23169)
- 2010(22675)
- 2009(20674)
- 2008(20088)
- 2007(16912)
- 2006(14440)
- 2005(12587)
- 学科
- 济(105628)
- 经济(105513)
- 管理(72718)
- 业(68118)
- 企(56185)
- 企业(56185)
- 方法(51239)
- 数学(44830)
- 数学方法(44263)
- 中国(29008)
- 农(27330)
- 财(26819)
- 贸(23438)
- 贸易(23430)
- 易(22815)
- 学(22347)
- 业经(22157)
- 农业(18297)
- 地方(18257)
- 理论(17654)
- 制(17569)
- 和(16619)
- 务(16245)
- 财务(16170)
- 财务管理(16135)
- 环境(16118)
- 技术(15697)
- 企业财务(15275)
- 银(14848)
- 银行(14814)
- 机构
- 大学(363868)
- 学院(358508)
- 济(150480)
- 经济(147600)
- 管理(144855)
- 理学(126526)
- 理学院(125197)
- 管理学(122978)
- 管理学院(122341)
- 研究(119809)
- 中国(90194)
- 京(77132)
- 科学(72434)
- 财(66859)
- 所(57967)
- 财经(54650)
- 中心(54289)
- 研究所(53163)
- 农(53026)
- 业大(51943)
- 经(50073)
- 北京(48766)
- 江(48568)
- 范(46922)
- 经济学(46904)
- 师范(46438)
- 院(44113)
- 经济学院(42368)
- 农业(41517)
- 财经大学(41101)
- 基金
- 项目(252586)
- 科学(199815)
- 基金(186267)
- 研究(185148)
- 家(162149)
- 国家(160897)
- 科学基金(139145)
- 社会(118389)
- 社会科(112341)
- 社会科学(112313)
- 基金项目(98450)
- 省(94743)
- 自然(90169)
- 自然科(87995)
- 自然科学(87971)
- 自然科学基金(86394)
- 教育(85281)
- 划(80594)
- 资助(76976)
- 编号(73967)
- 成果(59118)
- 部(57122)
- 重点(56213)
- 发(52851)
- 创(52226)
- 课题(50208)
- 国家社会(49876)
- 教育部(49580)
- 创新(48804)
- 大学(48452)
- 期刊
- 济(153912)
- 经济(153912)
- 研究(105037)
- 中国(63646)
- 学报(54726)
- 管理(53077)
- 科学(51624)
- 财(50443)
- 农(47139)
- 大学(42611)
- 学学(39969)
- 教育(37963)
- 农业(33389)
- 技术(32385)
- 融(26762)
- 金融(26762)
- 财经(26541)
- 经济研究(25838)
- 业经(23578)
- 经(22745)
- 问题(20519)
- 贸(18531)
- 图书(18257)
- 业(17647)
- 技术经济(17082)
- 理论(16756)
- 科技(16568)
- 版(16217)
- 世界(15802)
- 资源(15718)
共检索到511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杰 王忠 范雨婷
研究目的:基于新拍卖理论框架,探究住宅用地“两集中”新政的政策效果,为优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诺奖拍卖理论构建两阶段升价模型和多物品同步多轮加价模型进行均衡策略分析,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两集中”新政对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短期内,“两集中”新政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单价仅提高0.087%~0.407%,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总价仅提高0.086%~0.394%;(2)竞拍起始价设置越高,住宅用地成交单价和总价也越高;(3)联合竞价人在住宅用地市场上比单一竞价人更具有优势,是提高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重要原因;(4)异质性研究表明,“两集中”新政主要影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住宅用地市场,使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单价仅提高0.949%,出让总价仅提高0.955%,“两集中”新政对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单价和总价的影响均不显著;(5)城市供需结构和竞价人的短期非理性行为是抑制“两集中”新政平抑住宅用地出让价格效果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1)严格设置最高限价和最高溢价率可促使竞价人理性竞拍;(2)适当提高保证金额度可促使竞拍价格逐渐趋于理性竞争;(3)加大对竞拍企业的资金监管,控制供给水平,能够维护市场总体稳定和平衡;(4)规范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中的变相提价弥补财政的行为,能够降低地方财政对出让土地收入的依赖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乐菡 黄明 李元旭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人才政策是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以2010—2018年全国28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多维度、稳健的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人才新政"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绩效,但不同政策工具的创新绩效存在差异,其中保障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高,而奖励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低;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数字化平台应用、发文部门数量、人才新政传导层级对"人才新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新政"通过改变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调整人才结构的路径影响地区创新绩效。通过城市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才新政"存在马太效应,即政府支出及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东部地区,"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及时校正现行的"人才新政"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最后,通过政策工具的异质性分析给出优化方向,东、中、西部地区应分别着力于保障型、发展型及奖励型的人才政策导向;高政府支出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效果要优于奖励型和保障型;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绩效要优于保障型政策、奖励型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洪彬 王秋兵
通过借鉴国内外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构建反映城市住宅用地市场现状的土地特征价格模型,并对2007—2009年南京市公开出让的156块住宅用地的出让价格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探讨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城市中心影响度、土地交易条件、土地交易方式、容积率、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医院、企业、金融密集度、公交站点、时间因素对南京市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有显著影响,并且城市中心影响度为负向影响;②邻里特征对城市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的贡献率为53.4%,个别特征为31.1%,区位特征为9.7%,其它特征为5.8%;③公交线路对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金融密集度、企业、土地交易方式、医院、城市中心影响度、土地交易条件、容积率。据此,从转变土地管理部门职能、科学确定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合理地确定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特征价格模型 城市住宅用地 出让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金保彩
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大格局下,上海市、深圳市、武汉市、济南市、泉州市等城市以项目为载体,相继实行了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新政",灵活了工业用地的出让方式,提高了工业用地使用效率。工业用地出让"新政"的主要依据我国允许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出让的"新政"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夏 陈栗 王欣宇
作为专利许可形式之一,开放许可是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与知识溢出的重要制度设计。2021年我国引入该机制,但在具体机制设置上尚存在争议。在比较视角下,分析英国与德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具体机制设计上的异同,整理2004-2020年在两国登记开放的专利样本,与专利申请人信息、专利引用信息相匹配,使用异时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两国开放许可制度对于申请人专利技术扩散的激励效应。实证分析发现,英德两国开放许可制度对于知识溢出的激励效应较为有限,并没有呈现显著正效应。德国开放许可制度提供了相对高额的专利费用减免额度,拥有更多本国中小型企业的登记使用,英国开放许可制度对于外国大型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呈现更多面向外国企业的强制许可替代制度功能。除此之外,专利开放前的被引数量对知识溢出效应呈现显著交互作用,而专利新颖性特征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超 肖璐 凌爱凡
本文利用2008—2016年的微观住宅用地出让数据,通过DID模型分析了房产税对我国土地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房产税降低了土地价格。不过动态政策效应发现,房产税对土地价格的负向影响仅表现为短期冲击,主要集中于房产税推出后前两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向影响将逐步消失。进一步分析发现,房产税抑制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降低了土地竞争程度,进而降低了土地价格。异质性分析发现房产税降低了重庆和上海的土地价格,但对两地土地价格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此外,本文还发现重庆房产税推出之后,显著降低了征收房产税的主城九区的土地价格,而对重庆其他区县的土地价格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研究房产税与土地价格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为房产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房产税 土地价格 土地出让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加入WTO作为我国扩大经济开放的重要事件,其可以被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准倍差法研究了这一事件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对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加入WTO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存在滞后性,且在前四年较不稳定,但在2002~2008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WTO 经济增长 准自然实验 贸易开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胜蓝 刘晓玲
本文利用中国城际高铁开通对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动机产生的外生变化来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高铁开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可以促使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削弱了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提供商业信用的动机。借助高铁开通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列发生的特征,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3.51%。研究发现,交易量提高是高铁开通减少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关系专用性投资水平较高和产品质量保证需求较低的公司,高铁开通导致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更多。本文研究为商业信用供给的产品质量保证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以及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庆丰 李赛 吴楚珩 雍会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行业样本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和最近邻匹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ETS试点政策划分为五个时期,探究中国ETS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ETS试点政策各阶段均能显著降低试点省份行业碳排放,但各阶段减排效应差异较大。试点政策发布初期,总量管制通过降低配额供给,提高企业合规成本和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倒逼高碳排企业主动减排;试点政策实施后期,总量管制的冲击效应减弱,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关键词:
碳排放 ETS 减排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伟 宋金平 张萌
研究目的:揭示2001年以来北京市住宅用地出让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探讨增量住宅用地空间演变带来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研究方法:欧氏距离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研究结果:近郊区住宅用地出让所占比重下降、中心区和远郊区比重上升;住宅出让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近郊大型居住区和旧城区,中、低集聚区主要分布于远郊新城和交通廊道沿线的乡镇;长安街以南地区住宅用地外延扩张较典型,以北内部填充式发展较明显。研究结论:新时期北京市住宅用地存在旧城区有机更新、近郊区内部填充式发展和远郊区分散组团式发展三种方式,并非简单的圈层式蔓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山桂 王健 景霖霖 吴群
研究目的:刻画、解构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研究方法: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与网络分析工具。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呈现出高聚类、短路径的"小世界网络"特性。(2)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网络分为3个板块:板块1为"领导人"角色,板块2为"经纪人"角色,板块3为"谄媚人"角色。(3)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应该从跨区域联动视角,深化对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形成机制的认识,有效管控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跨区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里 郑新业
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分析框架来评估未来碳减排承诺如何影响当期的能源投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能源项目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逆性强,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尽可能地纳入影响未来收益和成本的信息。本文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与发电行业投资行为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政府规划和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理性预期作用于当期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规划期会促使企业相对提高试点地区低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特别是相对提高了这些地区低排放火力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正式实施之后,企业降低了政策试点地区的高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的实际利用水平。这一发现说明环境管制政策在正式实施之前的规划期,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预期管理效应,通过释放减排政策信号,促使企业先验地调整能源投资决策,以适应未来减排承诺目标。
关键词:
理性预期 投资行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梦婷 钟昌标
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历来备受学者关注。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跨境基础设施——中欧班列的优越性凸显,中欧班列在国际贸易运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文章基于中国与欧洲28个国家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实证考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对欧洲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边际效应约为13.1%;(2)系列稳健性检验和事件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论的稳健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的出口促进效应对收入水平更高、与我国地理距离更近的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出口更显著。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协调国内外市场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波 刘占洋 刘江涛
研究目的:确定住宅用地出让溢价率水平与宗地规模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的差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宗地规模对土地溢价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有差异。人口介于500万~1 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中土地溢价水平受宗地规模的影响较为强烈,东部和中部城市中宗地规模大小对土地溢价水平影响显著,西部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在总量既定条件下调整宗地投放规模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土地溢价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阮福义 卢光熙 熊浩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缓解财政空间收缩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10~2020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财政空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空间具有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财政收入增加和财政支出增效两个渠道来实现的;在儒家文化浓厚、城市等级较高、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对财政空间的正向影响效应更强。基于此,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财政建设、优化外部环境布局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缓解财政空间收缩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溢价率的时空特征研究——基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与“最低价标准”的比较分析
地方官员变更、政策不确定性与住宅用地出让价格
高铁开通与会计稳健性: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环境规制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升级——基于节能低碳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退出不确定性与风险资本辛迪加联合投资——基于中国IPO暂停的准自然实验
行政审批效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基于行政审批中心建立的“准自然实验”
国际出口贸易与企业创新——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