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3)
- 2023(12883)
- 2022(10664)
- 2021(10269)
- 2020(8135)
- 2019(18962)
- 2018(18269)
- 2017(34420)
- 2016(18011)
- 2015(20253)
- 2014(19760)
- 2013(19132)
- 2012(17103)
- 2011(15411)
- 2010(14642)
- 2009(13240)
- 2008(12450)
- 2007(10511)
- 2006(8802)
- 2005(7651)
- 学科
- 济(80253)
- 经济(80188)
- 管理(48956)
- 业(45626)
- 方法(39687)
- 企(36519)
- 企业(36519)
- 数学(36493)
- 数学方法(36056)
- 中国(22612)
- 农(21071)
- 财(17289)
- 贸(16750)
- 贸易(16738)
- 易(16391)
- 业经(16058)
- 制(13365)
- 农业(13127)
- 融(12041)
- 金融(12039)
- 地方(12034)
- 银(11788)
- 银行(11783)
- 学(11646)
- 环境(11599)
- 行(11352)
- 务(10740)
- 财务(10698)
- 财务管理(10672)
- 技术(10458)
- 机构
- 大学(249284)
- 学院(248094)
- 济(114818)
- 经济(113049)
- 管理(100197)
- 理学(87612)
- 理学院(86777)
- 管理学(85329)
- 管理学院(84866)
- 研究(83403)
- 中国(66450)
- 京(51096)
- 财(49598)
- 科学(46274)
- 财经(41122)
- 中心(39441)
- 所(38666)
- 经(37956)
- 经济学(37431)
- 研究所(35300)
- 农(34677)
- 经济学院(33927)
- 业大(33444)
- 江(32633)
- 北京(32011)
- 财经大学(31191)
- 院(30857)
- 范(29903)
- 师范(29602)
- 经济管理(27178)
- 基金
- 项目(176145)
- 科学(142229)
- 基金(133580)
- 研究(129855)
- 家(116130)
- 国家(115300)
- 科学基金(100774)
- 社会(86852)
- 社会科(82736)
- 社会科学(82716)
- 基金项目(69783)
- 省(64770)
- 自然(63884)
- 自然科(62527)
- 自然科学(62512)
- 自然科学基金(61405)
- 教育(59776)
- 划(55742)
- 资助(54663)
- 编号(50122)
- 部(40910)
- 重点(39616)
- 成果(38518)
- 国家社会(38177)
- 发(37999)
- 创(37321)
- 教育部(36016)
- 创新(35032)
- 人文(34522)
- 科研(34062)
- 期刊
- 济(113841)
- 经济(113841)
- 研究(71573)
- 中国(43221)
- 管理(37130)
- 财(36628)
- 科学(33776)
- 学报(33014)
- 农(30130)
- 大学(26971)
- 学学(25639)
- 融(23050)
- 金融(23050)
- 技术(22920)
- 农业(21321)
- 教育(21037)
- 财经(20433)
- 经济研究(20132)
- 经(17659)
- 业经(17336)
- 问题(15293)
- 贸(14579)
- 统计(14225)
- 理论(13861)
- 世界(12774)
- 技术经济(12717)
- 国际(12675)
- 策(12476)
- 实践(12348)
- 践(12348)
共检索到35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玉对
本文运用牛顿—高斯非线性参数分析、最小二乘回归等计量方法,对预期时间路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利用2005年7月-2010年6月全国住宅价格月度同比数据,对估计的预期函数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对住宅价格没有直接影响,预期变动是住宅价格波动的唯一原因。理性预期从而基本面价值遵循指数增长趋势。当预期偏离均衡值时,价格泡沫开始形成并呈周期性变化。样本区间内,泡沫变化的周期约为30.4个月,平均泡沫程度约为2.25%,极端泡沫值约为基本面价值的6.64%。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玉对
本文运用牛顿-高斯非线性参数分析、最小二乘回归等经济计量方法,对预期时间路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利用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全国住宅价格月度同比数据,对估计的预期函数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对住宅价格没有直接影响,预期的变动是住宅价格波动的唯一原因。理性预期从而基本面价值遵循指数增长趋势。当预期偏离均衡值时,价格泡沫开始形成并呈周期性变化。样本区间内,泡沫变化的周期约为30.4个月,平均泡沫程度约为2.25%,极端泡沫值约占基本面价值的6.64%。
关键词:
预期 基本面价值 泡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伦一 张翔
本文使用对数周期性幂律(Log Period Power Law, LPPL)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和空间传染效应进行研究。LPPL模型认为由价格泡沫产生并最终破裂的金融市场与地震系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即金融资产的价格呈周期性变化规律,价格持续上涨到临界状态直至反转。本文采用2010年6月至2017年11月间我国100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对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测度和物理/经济空间传染效应研究。研究发现,LPPL模型能够对我国100个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甄别且主要存在两种泡沫状态:正向泡沫(房价持续上升)和反转泡沫(房价整体下降却存在反转点)。各个城市(地区)房地产价格具有较强的空间传染性;存在正向泡沫区域的空间传染性相较反转泡沫区域更为明显,在考虑经济空间测度而不是物理空间测度的情况下,各城市间的空间传染性更强。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发现反转泡沫区域的新房价格指数特别是二手房价格指数的上升对周边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存在强烈的正向推高影响。最后,本文发现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传统影响(比如信贷、新房、二手房价等)因素的推高影响,但各城市房地产价格之间的联动变化特征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五一 李想
本文使用Pesaran(2007)提出的CIPS面板单位根检验和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租赁价格指数序列的单整阶数不相等,并且二者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样本期间内我国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晃 杨朝军
基于永久性收入理论,引入家庭可支配预期收入增长率,构建了家庭对房产的可支付模型,推导出房价收入比的动态泡沫临界值区间,利用2002~2013年数据对中国36个城市不动产市场价格泡沫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对房价收入比泡沫临界值具有重要影响,并呈正相关,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市动态临界值区间是6.33~11.62,城市住宅不动产市场呈结构性泡沫;城市住宅不动产市场价格泡沫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间的传导,2012年开始,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去泡沫化现象。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不动产泡沫 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昱年 李巍 丰雷
本文引入马尔科夫转换机制的ADF检验,辅以房价收入比检验,以北京市为例,对住宅价格、收入和贷款利率的周期波动关系进行分析,测算住宅价格泡沫的类型及发生时点。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市住宅价格存在泡沫,且是周期性的,在某些时期理性泡沫规模较大,平均月度房价收入比高达26倍;在某些时期理性泡沫规模较小,平均月度房价收入比为24倍。(2)住宅价格理性泡沫规模较大的时期,利率仅小幅波动,信贷扩张对价格存在一定的支撑性。本文研究认为,收入与利率对周期性理性泡沫存在一定的支撑。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路明 罗海梅
我国住宅市场的价格决定具有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由于我国转轨过程特点、发展中国家特点和住宅需求中对新房偏好的特点,我国存在一个独立于存量市场的住宅新房市场,市场价格由新房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并且新房价格影响存量市场价格。在短期中,我国住宅市场的房价波动主要是由于新房需求的变化引起的。在住宅需求中,除了传统理论强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外,价格预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价格分析和政策决定时不可忽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涛
文章通过VEC模型分析了上海市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994~2008年间,GDP的增长导致了CPI的上涨,而适度的CPI的上涨又促进了GDP的增长。当剔除人口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时,在上海经济基本面的其他因素中,CPI是住宅价格的Granger原因,表明在这一时期内,CPI是上海房价的直接的主要的影响因素;而GDP和人均收入又是CPI的Granger原因,说明这两个因素通过影响CPI而影响了上海的住宅价格,是上海住宅价格上涨的间接原因。
关键词:
VEC模型 上海住宅价格 GDP CPI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晃 杨朝军
基于住宅不动产的金融属性,采用价值投资的经典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住宅不动产的理论价值。利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对上海16个区1619个样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结论:(1)上海住宅不动产市场存在结构性泡沫;(2)住宅不动产的泡沫程度与其位置和中心城区的距离成正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小富 侯纲
在对测度房地产泡沫检测方法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基本模型对西安住宅价格泡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住宅整体尚未出现泡沫价格,但要对西安住宅价格有全面系统客观的判断,还需重点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住宅价格 泡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储震 杨桂元
文章首先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GWA算子组合测度模型,对1998—2015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组合测度;然后基于残差自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外推预警分析;最后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住宅供给结构和楼市泡沫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楼市泡沫度呈增长态势,未来存在偏离安全区间的一定风险;我国经适房、商品房供给比例的冲击对楼市泡沫分别有负向效应和正向效应,而楼市泡沫的冲击对经适房、商品房供给比例也具有同样效应,从而有效论证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储震 杨桂元
文章首先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GWA算子组合测度模型,对1998—2015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组合测度;然后基于残差自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楼市泡沫进行了外推预警分析;最后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住宅供给结构和楼市泡沫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楼市泡沫度呈增长态势,未来存在偏离安全区间的一定风险;我国经适房、商品房供给比例的冲击对楼市泡沫分别有负向效应和正向效应,而楼市泡沫的冲击对经适房、商品房供给比例也具有同样效应,从而有效论证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的我国楼市泡沫化解路径的可行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劲帆 李丹丹 杜涣程
本文通过对比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IPO市场化定价发行阶段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IPO限价发行阶段共1950个IPO样本,发现IPO限价发行对于新股在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具有"弹簧效应":即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会造成新股在二级市场价格短期内超涨,限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化定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限价发行引起的过高二级市场定价最终导致股票长期回报率低下。另外,创业板公司"弹簧效应"显著强于主板公司。这些实证结果都可以被本文提出的一级市场价格压抑造成二级市场非理性投资者上涨预期一致、盲目追涨的理论模型所解释。本文的研究指出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定价虽然形式上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价过高问题,但是却造成二级市场更大的价格扭曲。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晃 杨朝军
文章基于住宅不动产的金融资产属性,采用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归纳出住宅不动产价格泡沫存在的条件。利用全国36个大中城市1999—2019年的季度非平稳面板数据,采用非平稳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城市间房价与租金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非平稳面板数据计量方法的使用,极大的增加了样本容量,大大提高了实证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间住宅不动产市场存在很强的联动性;中国住宅不动产存在泡沫;2010—2014年,中国住宅不动产市场存在去泡沫化现象;2015—2019年存在泡沫扩大现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慧莲 熊涛 李崇光
本文将SADF方法引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13个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进行价格泡沫检验,并从泡沫长度、持续时间、泡沫性质和价格波动等方面对价格泡沫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价格泡沫的品种差异性,以期全面系统地把握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泡沫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泡沫持续时间差异明显,泡沫主要出现在2003—2004年和2007—2011年,正泡沫无论从数量还是天数上都明显多于负泡沫,正泡沫存续期间价格波动较负泡沫更剧烈,泡沫存续期间价格波动程度与泡沫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期货品种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