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8)
- 2023(14311)
- 2022(12242)
- 2021(11392)
- 2020(9349)
- 2019(21758)
- 2018(21620)
- 2017(41842)
- 2016(22354)
- 2015(25236)
- 2014(25305)
- 2013(25369)
- 2012(23531)
- 2011(21417)
- 2010(21211)
- 2009(19515)
- 2008(18659)
- 2007(16109)
- 2006(14384)
- 2005(12951)
- 学科
- 济(111903)
- 经济(111794)
- 管理(64031)
- 业(57658)
- 企(46669)
- 企业(46669)
- 方法(45198)
- 数学(39742)
- 数学方法(39411)
- 中国(27970)
- 农(24768)
- 地方(23589)
- 学(23219)
- 财(21914)
- 业经(21376)
- 贸(19297)
- 贸易(19286)
- 环境(18723)
- 易(18690)
- 农业(16879)
- 制(16706)
- 和(16104)
- 地方经济(14767)
- 融(14277)
- 金融(14276)
- 理论(14184)
- 银(14177)
- 银行(14132)
- 划(14008)
- 行(13582)
- 机构
- 大学(329460)
- 学院(324783)
- 济(145282)
- 经济(142596)
- 管理(128420)
- 研究(117064)
- 理学(111328)
- 理学院(110058)
- 管理学(108390)
- 管理学院(107820)
- 中国(87042)
- 京(70521)
- 科学(69584)
- 财(62316)
- 所(58664)
- 研究所(53610)
- 中心(50649)
- 财经(50603)
- 农(49317)
- 经(46195)
- 业大(46134)
- 经济学(45366)
- 北京(45254)
- 江(44961)
- 院(42245)
- 范(42010)
- 师范(41675)
- 经济学院(40673)
- 农业(38410)
- 财经大学(37666)
- 基金
- 项目(221269)
- 科学(174840)
- 基金(163476)
- 研究(161928)
- 家(142491)
- 国家(141395)
- 科学基金(121079)
- 社会(104967)
- 社会科(99589)
- 社会科学(99563)
- 基金项目(86445)
- 省(82667)
- 自然(77399)
- 自然科(75563)
- 自然科学(75547)
- 自然科学基金(74219)
- 教育(72444)
- 划(70294)
- 资助(67675)
- 编号(63682)
- 成果(51681)
- 部(50034)
- 重点(49317)
- 发(48054)
- 创(45349)
- 国家社会(44139)
- 课题(43746)
- 教育部(43164)
- 创新(42452)
- 科研(42052)
- 期刊
- 济(160729)
- 经济(160729)
- 研究(101947)
- 中国(58969)
- 学报(49771)
- 管理(47924)
- 科学(47662)
- 财(45169)
- 农(44454)
- 大学(37805)
- 学学(35696)
- 农业(31330)
- 教育(30455)
- 经济研究(27174)
- 技术(27043)
- 融(26803)
- 金融(26803)
- 财经(25434)
- 业经(22839)
- 经(21891)
- 问题(20753)
- 技术经济(17527)
- 贸(17416)
- 世界(16704)
- 业(16519)
- 理论(15523)
- 图书(15406)
- 国际(15364)
- 科技(14807)
- 现代(14610)
共检索到481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竹 耿涌 薛冰 付加锋 唐笑飞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5省为研究对象,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核算5省份1995年-200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脱钩分析,探讨5个省份1995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5个省份在1995年-2008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迅速增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态势;预...
关键词:
低碳试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红 谷树忠 关兴良 鲁莎莎
化石能源过度消费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全世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关注,论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测算了中国1953—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建立了碳排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序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表明:1953—2010年,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短期调节,可以自动实现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当期GDP对碳排放总量的当期波动有显著性影响,每增加1%的GDP便会增加0.719%的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乐 孙慧
对1995~2012年中国30省份的人均CO2排放、人均GDP与人文发展指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对30省份的平稳面板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福利均为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福利之间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资源型省份在取得与非资源型省份同样的经济增长时,将比非资源型省份产生较多的碳排放,同时资源型省份在取得福利水平提高时碳排放有同向变动趋势,而非资源型省份的福利水平与碳排放呈反向变动趋势。
关键词:
碳排放 福利 资源型省份 非资源型省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周明勇
利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弹性,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三个角度对脱钩弹性进行了测算和因果链分解。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其脱钩弹性较"十五"期间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减排弹性变动不大,工业节能弹性变成弱脱钩状态,工业节能成效显著,工业化弹性、城市化弹性和经济发展弹性均呈增加趋势。因此,要切断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大对海南、宁夏等省级区域、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组的减排力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英姿 都红雯 闻岳春
文章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U型曲线特征,拐点处的经济产出高排放强度行业低于低排放强度行业。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劳动力总量,科研投入有利于高排放强度行业减排,化石能源结构调整不能促进工业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明贤 刘娟
本文选取1978—2006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和经济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出发,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及其检验和因果关系阐述,研究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演替轨迹,并建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状况下,中国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推动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单位GDP碳排放逐渐降低,即碳排放增长率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亮 赵涛
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冲击效应和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均表现为正效应;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对碳排放的影响微弱,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强而持续,且前期波动剧烈但后期平稳;受碳排放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累积冲击效应为负,而且正负冲击效应交替出现。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目前热点问题。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有助于实现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选取1953~2008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GDP增加1%,碳排放将增加0.36%,即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0.36;在短期内,两者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保证了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误差修正系数(-0.669 4)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利用1953—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中国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对策。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VEC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凯 李娟 席建超
厘清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及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增长前提下的低碳旅游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1~2010年中国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并运用脱钩理论、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辨识和分析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样本区间内,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除2003年为未脱钩以外,其余年份均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构成CO2排放的Granger原因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迅 吴兵
文章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美国为研究对象作跨国比较研究。选取中国、美国1985~2010年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的年度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别对中国、美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美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但是,两国在因果关系的方向上存在差异。结论启示:在发展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文
本文通过对1995年至2016年贵阳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协整分析,利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就贵阳的节能减排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协整 因果关系 贵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维阳 段学军
对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系统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内容既涉及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碳效应、交互关系、碳减排的经济损失等基础分析,又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碳流动等应用领域。研究多采用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情景分析、模型模拟、投入产出和碳足迹等定量方法,与定性研究相得益彰。研究内容呈现多层次性,理论不断深化,方法趋于多类型综合化,视角逐步向微观层面转向。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完善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进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的研究模式和框架;扩展研究尺度,填补研究空白和薄弱之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本文首先采用多变量分析框架,检验巴西在1977—2006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是事关环境保护的大问题。能源消费,特别是传统能源的消费会产生较大的碳排放量,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本文同时分析了巴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分析,文章最后为巴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的同时分析了巴西经验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巴西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碳排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代进荣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江西省碳排放的问题。首先分析江西省能源消耗情况,计算江西省碳排放量,并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描述江西省碳排放的现状,再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江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一个长期的阶段保持一个高位,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单向的因果关系;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实现不能简单地减少能源消耗,能耗的减少会损害经济增长;最后根据前文分析结论提出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