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7)
2023(16078)
2022(13543)
2021(12792)
2020(10188)
2019(23702)
2018(23421)
2017(44439)
2016(24090)
2015(27083)
2014(27167)
2013(26920)
2012(25086)
2011(22931)
2010(22796)
2009(20530)
2008(19810)
2007(17220)
2006(15323)
2005(13796)
作者
(69462)
(57651)
(57246)
(54245)
(36789)
(27488)
(26001)
(22698)
(21972)
(20525)
(19661)
(19646)
(18380)
(18211)
(17751)
(17736)
(17122)
(16772)
(16446)
(16324)
(14406)
(14176)
(13787)
(13035)
(12922)
(12847)
(12739)
(12649)
(11581)
(11437)
学科
(104022)
经济(103922)
管理(65553)
(61453)
(48492)
企业(48492)
方法(41539)
数学(35953)
数学方法(35611)
中国(32843)
(28634)
地方(25472)
业经(23327)
(21667)
(21569)
(20496)
贸易(20479)
(19891)
环境(19394)
农业(19330)
(18020)
(16738)
银行(16696)
(16562)
(16158)
(16136)
金融(16134)
(15672)
技术(15499)
理论(14975)
机构
大学(341476)
学院(339998)
(141920)
经济(139036)
管理(132288)
研究(123263)
理学(113698)
理学院(112381)
管理学(110678)
管理学院(110068)
中国(92976)
科学(74935)
(74787)
(62144)
(62031)
研究所(56607)
(54873)
中心(54424)
财经(49511)
业大(49350)
(48982)
北京(48371)
(46884)
师范(46461)
(45211)
(44977)
经济学(42798)
农业(42645)
(39986)
经济学院(38533)
基金
项目(231933)
科学(182590)
研究(172796)
基金(167630)
(146189)
国家(144952)
科学基金(123514)
社会(108997)
社会科(103288)
社会科学(103264)
(89089)
基金项目(88554)
教育(78320)
自然(78305)
自然科(76426)
自然科学(76410)
(75850)
自然科学基金(75021)
编号(70270)
资助(68693)
成果(57587)
(53767)
重点(52225)
(51583)
课题(49227)
(48102)
国家社会(45014)
创新(44890)
教育部(44172)
科研(43757)
期刊
(159750)
经济(159750)
研究(106194)
中国(69474)
学报(52486)
(51272)
科学(50210)
管理(49393)
(43853)
教育(41559)
大学(39834)
学学(37206)
农业(36263)
(31549)
金融(31549)
技术(29333)
业经(26333)
经济研究(26115)
财经(23616)
问题(20793)
(20267)
(19042)
图书(18648)
(17044)
科技(16661)
技术经济(16431)
理论(16242)
世界(16145)
资源(15547)
现代(15352)
共检索到513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健  王润  孙艳伟  舒舍玉  肖黎姗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2010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五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本文以这五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富裕度、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低碳发展路径:陕西省建设低碳省份应该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两方面入手;广东省除控制人口规模外,还应该调整能源结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璐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样的低碳背景下,我国物流业面临关键转型期,应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碳排放。然而,目前我国的绿色物流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成功的案例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十分缺乏。为更好地推动低碳物流发展,文章提出,一要在宏观层面上充分重视政府对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规划和安排,以影响投资,实现节能减排;二要在企业规划和具体运作层面上考虑低碳物流的实现路径,从货运强度、货运方式、车辆使用、能源效率、能源碳强度五个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实现低碳物流的基本框架;三要在技术层面上借助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力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开展国家低碳城(镇)试点是近年来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厘清我国试点低碳城(镇)的内涵基础上,结合空间载体依托小空间尺度新城新区的特征,以低碳目标、高端取向、形成特色为试点导向,应用Kaya恒等式分析国家试点低碳城(镇)碳排放影响因素,并研究提出了围绕主要影响因素突破重点领域,推进试点城(镇)"五个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俊伶  夏侯沁蕊  王克  邹骥  孔英  
工业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对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模块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展望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排放趋势,探讨不同情景下中长期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①在充分发挥减排潜力的条件下,工业部门有望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50年排放量由基准情景的59亿吨下降到21亿吨;②能效提升是减排的关键,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有着重要贡献,但要实现2℃温升目标,还需在2030年后推广应用CCS技术;③工业部门的技术普遍较为成熟,2050年大部分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负,节约的费用可以弥补新增投资,但CCS等技术仍需政府支持;④2050年前,工业部门能够以不到总低碳投资需求的10%贡献25.62%的减排量,低碳转型具有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接受性。中国工业部门应坚持在近期以成熟的能效技术为主、中长期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率先达峰及深度脱碳的转型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金辉  刘军  
发展低碳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即低碳产业是由高碳产业低碳化、含碳量低、生产低碳技术及碳交易等作业构成,具有低碳化、产业化两个重要特征,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浦华  鲁帆  马莹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奶牛产业是畜牧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动中国奶业温室气体减排降碳,成为制约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奶牛养殖特点,采用IPCC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析了西欧奶业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措施和成效,为中国奶业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结合中国奶业低碳化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了2025年和2030年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背景下的中国奶业低碳发展路径,即以保供给、降排放为核心,加强奶牛减碳育种、推行适度规模和精准饲喂、保障优质牧草有效供给、加快粪污减量减排技术研发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竹  耿涌  薛冰  付加锋  唐笑飞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5省为研究对象,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核算5省份1995年-200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脱钩分析,探讨5个省份1995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5个省份在1995年-2008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迅速增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态势;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茂临  
中国目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金融体系和低碳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在总结中国现有碳金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桑百川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开展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有利于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文章总结目前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共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低碳城(镇)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桑百川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开展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有利于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文章总结目前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共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低碳城(镇)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桑百川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开展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有利于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文章总结目前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共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低碳城(镇)发展的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卓德保  吴玉海  潘植强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逐渐变暖,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低碳城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新焦点。通过上海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演变,分析上海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城市化发展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为基础,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方面,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居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纽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范鑫坤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是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行业,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降碳”刻不容缓。本文计算了2013-2019年全国30个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导致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消耗量、产业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第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三,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是促使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王俊杰  
近年来罕见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使人类深陷"碳排放"的困境之中。由于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但"低碳"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其本质涵义在现实的喧嚣中显得面目模糊。事实上,关注"碳足迹"排放、切实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真正的"低碳",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拥有低碳意识的城市居民。本文在辨析低碳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上海世博会周边某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尝试从景观的角度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出思考,景观设计作品可以充当低碳理念推广的催化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毕军  刘凌轩  张炳  王仕  
中国正面临着碳减排的巨大压力,而中国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得国家层面的绝对碳减排计划不具备可行性。地区化的低碳发展及低碳城市建设,成为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文章讨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可行性、可能的模式,从区域、地方和产业技术层面论述:1)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是否以及如何发生;2)低碳城市的实践、障碍和困境;3)低碳城市发展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碳效率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