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6)
- 2023(12509)
- 2022(10062)
- 2021(9055)
- 2020(7286)
- 2019(16442)
- 2018(16085)
- 2017(30650)
- 2016(16368)
- 2015(18566)
- 2014(18259)
- 2013(18339)
- 2012(17562)
- 2011(16248)
- 2010(16229)
- 2009(15401)
- 2008(14951)
- 2007(13339)
- 2006(12295)
- 2005(11606)
- 学科
- 济(91727)
- 经济(91620)
- 管理(52298)
- 业(43059)
- 企(35720)
- 企业(35720)
- 方法(30318)
- 数学(26249)
- 数学方法(26131)
- 中国(24640)
- 财(20219)
- 制(20022)
- 地方(19624)
- 业经(18505)
- 农(18460)
- 环境(17368)
- 贸(17308)
- 贸易(17298)
- 易(16890)
- 学(15858)
- 融(15352)
- 金融(15350)
- 体(14770)
- 银(14615)
- 银行(14604)
- 行(14140)
- 地方经济(13444)
- 划(12422)
- 和(12176)
- 体制(11642)
- 机构
- 大学(248421)
- 学院(244808)
- 济(124193)
- 经济(122223)
- 研究(94567)
- 管理(90225)
- 理学(76190)
- 理学院(75367)
- 管理学(74608)
- 中国(74393)
- 管理学院(74134)
- 财(57615)
- 京(52574)
- 科学(48641)
- 所(46516)
- 财经(44914)
- 研究所(41458)
- 经济学(41439)
- 中心(40977)
- 经(40832)
- 经济学院(36986)
- 江(35825)
- 北京(34144)
- 院(33866)
- 财经大学(33369)
- 农(33004)
- 范(30074)
- 师范(29867)
- 业大(28437)
- 州(27628)
- 基金
- 项目(153721)
- 科学(123618)
- 研究(116424)
- 基金(116285)
- 家(100283)
- 国家(99560)
- 科学基金(85372)
- 社会(80829)
- 社会科(76958)
- 社会科学(76937)
- 基金项目(59735)
- 省(54961)
- 教育(51901)
- 自然(49939)
- 自然科(48724)
- 自然科学(48713)
- 自然科学基金(47890)
- 资助(47230)
- 划(47140)
- 编号(43346)
- 成果(37086)
- 部(36952)
- 国家社会(35921)
- 重点(35409)
- 制(34932)
- 发(34824)
- 中国(32734)
- 教育部(32717)
- 创(31708)
- 课题(31261)
- 期刊
- 济(145941)
- 经济(145941)
- 研究(85311)
- 中国(51634)
- 财(44232)
- 管理(37161)
- 科学(32900)
- 学报(32092)
- 农(31180)
- 融(28461)
- 金融(28461)
- 大学(26158)
- 经济研究(25064)
- 学学(24726)
- 财经(24318)
- 经(21214)
- 农业(21024)
- 教育(20907)
- 技术(19523)
- 贸(19297)
- 问题(19254)
- 国际(18926)
- 业经(18610)
- 世界(16917)
- 技术经济(13396)
- 业(11639)
- 经济问题(11480)
- 统计(11387)
- 现代(11165)
- 经济管理(11068)
共检索到394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勋 刘堃
低碳经济是当前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理念与热点问题之一,以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为视角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基于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探索涵盖政策规制型、金融杠杆型以及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的中国低碳经济治理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内生动因 国际趋势 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飞 庄贵阳 付加锋 宋玉祥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选择、一种必须,而且是要解决在怎样程度的速度和规模上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在调整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上,提出了无数的低碳政策措施,发起各种低碳倡议。为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要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尤其要避免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高碳排放锁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印 王敏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经济规模逐年增加以及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利用结构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据预测202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实际经验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现状 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治理效率,且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生产系统和环境治理系统的共同作用,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因地制宜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慧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搭建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围绕基本原则阐释、减排、技术与资金、履约核查和透明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公约框架下逐步发展完善。德班平台建立以来,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治理机制发生显著变化。巴黎气候大会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公约》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称责任"减排转变为在一个共同平台上,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目标贡献力量。"承诺+审评"作为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主流形态。中国须在主动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中的大国作用,切实推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德斌 董炜 余谦
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特征设置基准情景和约束情景,预测了分情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_2排放量。考虑能源、经济和环境因素,构建了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了"十三五"期间优化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其相应的CO_2排放量。研究表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及CO_2排放量;具体而言,到2020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减少34708.6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量(约占基准情景下的6.55%)、88977.9万吨的C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需求 碳排放 低碳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建中 袁小量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取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能耗强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工业碳生产力等指标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低碳演进特征,并根据1985~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数据通过回归分析预测工业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从1985~2008年尽管能源消费量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工业能耗强度呈下降趋势,工业碳生产能力提高,工业能耗强度的降低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贡献度较大,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低碳发展的具体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彦 高霞 蒋显荣 武琪瑾
节能减排要求企业责任理念的更新:即要把企业发展消耗的能源看作企业的"原债,"无论企业对社会贡献多大都无法弥补"原债";节能减排单靠政府的推动还不够,企业应具有主动性理念;企业的"节能减排"需要"思维替位"。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企业不能把"节能减排"任务仅仅看作是国际压力,更要把它视为自己的义务。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原债 思维替位 低碳经济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晶
数字经济是天然的信用经济,优化和完善征信数据治理机制,强化征信机构的数据服务能力,对于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信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数字经济与征信业高度融合、双向促进的发展态势,分析数字经济环境下征信数据治理的需求和难点;在国内外经典的数据治理定义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征信业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设计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征信数据治理框架。该框架兼顾发展与安全,有助于提升征信数据治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具体的应用场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征信 数据治理 数字经济 数据流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向国际化、绿色化转型,但我国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巨大压力,迫切要求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产业整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大战略,在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产业整合的模式、动因及趋势方面对我国产业整合进行探究。
关键词:
产业整合 动因 模式 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丽 邢俊兰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增长,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低碳"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的对象。物流业作为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大户,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发展低碳物流的紧迫性和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
关键词:
低碳 物流 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密
全球经济危机不仅导致国家和地区间的实力对比重新调整,更引起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危机的产物进入人们的视野。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 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理念下,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环境产业。建筑领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艳君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