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2)
- 2023(14834)
- 2022(12372)
- 2021(11411)
- 2020(9593)
- 2019(22351)
- 2018(21851)
- 2017(41663)
- 2016(21901)
- 2015(25226)
- 2014(25105)
- 2013(24986)
- 2012(23180)
- 2011(20992)
- 2010(20637)
- 2009(19104)
- 2008(18519)
- 2007(16100)
- 2006(13835)
- 2005(12422)
- 学科
- 济(113647)
- 经济(113547)
- 管理(63508)
- 业(57392)
- 方法(48122)
- 企(46383)
- 企业(46383)
- 数学(43200)
- 数学方法(42757)
- 中国(27826)
- 农(25293)
- 财(23702)
- 地方(22662)
- 学(21226)
- 业经(20986)
- 贸(20011)
- 贸易(20002)
- 易(19450)
- 环境(18385)
- 制(17108)
- 农业(16789)
- 和(15624)
- 融(14816)
- 金融(14813)
- 银(14618)
- 银行(14591)
- 务(14373)
- 地方经济(14368)
- 财务(14329)
- 财务管理(14293)
- 机构
- 大学(324752)
- 学院(323282)
- 济(149996)
- 经济(147429)
- 管理(126118)
- 研究(112139)
- 理学(109325)
- 理学院(108174)
- 管理学(106498)
- 管理学院(105893)
- 中国(85219)
- 京(66991)
- 科学(65168)
- 财(64027)
- 所(55270)
- 财经(52231)
- 中心(51415)
- 研究所(50410)
- 农(49584)
- 经济学(48132)
- 经(47582)
- 江(45419)
- 业大(45329)
- 经济学院(43287)
- 北京(42129)
- 范(40187)
- 院(40103)
- 师范(39807)
- 农业(38967)
- 财经大学(38825)
- 基金
- 项目(217966)
- 科学(173559)
- 基金(162470)
- 研究(158494)
- 家(141252)
- 国家(140191)
- 科学基金(121108)
- 社会(104902)
- 社会科(99709)
- 社会科学(99685)
- 基金项目(85531)
- 省(82313)
- 自然(76897)
- 自然科(75141)
- 自然科学(75119)
- 自然科学基金(73772)
- 教育(72148)
- 划(69878)
- 资助(66637)
- 编号(61819)
- 部(49907)
- 重点(49243)
- 成果(49108)
- 发(47993)
- 创(45295)
- 国家社会(45122)
- 教育部(43365)
- 创新(42566)
- 科研(42296)
- 课题(41945)
- 期刊
- 济(160892)
- 经济(160892)
- 研究(94830)
- 中国(56241)
- 财(49443)
- 学报(46881)
- 管理(45611)
- 科学(45178)
- 农(44029)
- 大学(36196)
- 学学(34399)
- 农业(30163)
- 技术(28785)
- 经济研究(27691)
- 融(27527)
- 金融(27527)
- 财经(26401)
- 教育(25624)
- 业经(23579)
- 经(22843)
- 问题(21236)
- 贸(18721)
- 技术经济(17906)
- 统计(17736)
- 世界(16938)
- 业(16812)
- 国际(16194)
- 策(15646)
- 商业(14535)
- 理论(14418)
共检索到470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淑新 何元庆 王学定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以期减缓全球变暖。本文以能源强度为视角分析了1978-2008年中国经济的低碳化演进特征、影响因素,并尝试用能源强度的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向。基于此,提出降低中国能源强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强度 中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建低碳经济体、降低煤电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清洁发展机制 能源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子英 段建南 向昌盛 许敏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国近9年来的能源生产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原煤、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与总能源的关联度分别为0.873 5、0.608 3、0.725 1、0.762 9。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原煤为主要能源手段,这种能源结构不利于建构低碳经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大力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结构 碳排放 低碳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丹 王维国
本文将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工业能源绩效的评价体系之中,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及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2000-2010年我国工业36个行业的能源效率与生产率,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了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低碳能源效率高于传统能源效率,其中制造业的低碳能源效率最高,其次为供应业,采掘业最低;考察期内工业行业的最优生产前沿不断外移,低碳技术边界越来越偏离规模报酬不变技术;核密度分析可知,大多数工业行业由于生产率提高使得能源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驱动因素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能源利用的规模经济,能源结构对行业能源绩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深化对工业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孙曰瑶
本文利用品牌经济学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视角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从企业角度,通过构建简洁的碳排放强度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分解为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和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规模的扩张则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同时,品牌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定价权而放大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和抵消规模扩张的负效应。从消费者角度,研究表明低碳标识可以作为品牌符号引导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选购,从而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品牌经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力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梁冬梅
文章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现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是未来我国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如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引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以国际标准指导并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经济 能源消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文洁
本文利用1991—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能源开发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并以此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同区域对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能源开发强度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为负,说明能源开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从影响的时间趋势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影响逐渐从正向转变为负向。从影响的地区分布来看,能源开发在样本时间内对西部和中部经济的影响为负,而对东部经济的影响为正。对于这种差异性,本文认为,宏观政策的倾斜导致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差异,并且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开发强度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吴若沉
二氧化碳减排是经济转型的助推器,但是不同地区和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并不相同。本文以上海市和全国为例,分解出它们背后的不同驱动因素,以为实现各自碳减排提供不同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结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化和能源强度降低有利于减排二氧化碳,对上海而言更要特别注重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减排、大力发展九大高科技产业、切实进行国企改革、改变政府主导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等等。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碳减排 结构调整 能源强度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小坤
文章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目前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体系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税收体系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财政支出和作为特殊税种的资源税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推动传统的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财税视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
财税体系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书敬
在能源约束愈来愈强、碳排放制约日益刚性化、微观创新能力不足的当前,从低碳经济发展而非规模扩大的角度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促进绿色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低碳化基本内涵,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与资本流动之间的联系,探讨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工业整体上已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工业资本的流向是有效的,但2005年以后配置效率有所降低;高技术行业对中国工业低碳式增长的贡献较大,但资本流入增速相对较小。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碳排放 低碳经济 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韶峰 蔡伟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碳排放压力,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要素价格机制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高碳发展模式成因与要素价格制度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要素价值的组成,最后提出了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要素价格制度安排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要素价格机制 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朗生 卢石英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经济 非均衡发展 法律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诚 周安 张志坚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低碳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造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物流业不同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开始我国物流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高,尤以天然气能源投入的贡献最大;电力、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石油和煤炭,并且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石油、煤炭,未来物流业高碳排放能源将被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实际现状,可以为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建国 边国慧 孙龙杰
能源审计是适应低碳经济环境而开展的一项提高经济效能的活动。在能源审计中,需要大量的财务会计信息给予支撑,这些信息来源于货币量和实物量两个方面,但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对国外已有的CEAS这一公司环境核算系统在我国的研究应用,不仅能满足能源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更能适应低碳经济环境下CEAS的国际趋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明娟 赵晓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文章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意义与概念,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论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指出中国以发展新能源为策略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中国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新能源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