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1)
- 2023(9384)
- 2022(7712)
- 2021(6911)
- 2020(5335)
- 2019(12309)
- 2018(11869)
- 2017(22623)
- 2016(11661)
- 2015(13134)
- 2014(12756)
- 2013(13097)
- 2012(12672)
- 2011(11760)
- 2010(11561)
- 2009(10714)
- 2008(10070)
- 2007(8865)
- 2006(8186)
- 2005(7746)
- 学科
- 济(80129)
- 经济(80078)
- 管理(30868)
- 方法(26754)
- 业(25723)
- 数学(24455)
- 数学方法(24371)
- 中国(20432)
- 地方(18886)
- 企(18144)
- 企业(18144)
- 农(15171)
- 环境(15087)
- 学(14190)
- 贸(13591)
- 贸易(13582)
- 地方经济(13328)
- 易(13159)
- 业经(12984)
- 财(12108)
- 农业(10538)
- 制(10474)
- 融(10355)
- 金融(10354)
- 发(9777)
- 银(9705)
- 银行(9694)
- 行(9467)
- 经济学(9437)
- 和(9329)
- 机构
- 大学(181850)
- 学院(178990)
- 济(99146)
- 经济(97758)
- 研究(73990)
- 管理(64454)
- 中国(56821)
- 理学(54914)
- 理学院(54210)
- 管理学(53638)
- 管理学院(53305)
- 财(40455)
- 科学(39619)
- 京(39030)
- 所(36772)
- 经济学(34066)
- 研究所(33315)
- 财经(32637)
- 中心(31186)
- 经济学院(30518)
- 经(29888)
- 院(26660)
- 农(25636)
- 北京(25427)
- 江(24546)
- 财经大学(24249)
- 科学院(23354)
- 范(22593)
- 师范(22455)
- 业大(21905)
- 基金
- 项目(116469)
- 科学(94421)
- 基金(90300)
- 研究(84654)
- 家(79143)
- 国家(78694)
- 科学基金(67238)
- 社会(60716)
- 社会科(58066)
- 社会科学(58052)
- 基金项目(47206)
- 省(40702)
- 自然(40418)
- 自然科(39512)
- 自然科学(39503)
- 自然科学基金(38826)
- 资助(36499)
- 教育(36152)
- 划(35275)
- 编号(29336)
- 部(27709)
- 国家社会(27698)
- 发(27548)
- 重点(26899)
- 中国(26427)
- 教育部(24189)
- 创(23503)
- 成果(23320)
- 发展(23272)
- 人文(23228)
共检索到281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治理效率,且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生产系统和环境治理系统的共同作用,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因地制宜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TFP增长的关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永秀 吴航
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经济成长期,经济总体呈现出超高速或相对高速增长的特点;在经济成熟期,经济总体呈现出正常增长或低速增长的特点。在人类经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是个客观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结合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超高速增长(9%及以上的增长率);二是相对高速增长(6%~9%之间的增长率);三是正常增长(3%~6%之间的增长率);四是低速增长(1%~3%之间的增长)。中国当前已进入相对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能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类型 演化规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道才 陆林
利用锡尔熵指数和相对熵指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长三角FD I分布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异以及FD 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FD 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 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存在差别。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 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优化FD I空间格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FDI 空间分布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勋 刘堃
低碳经济是当前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理念与热点问题之一,以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为视角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基于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探索涵盖政策规制型、金融杠杆型以及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的中国低碳经济治理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内生动因 国际趋势 治理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沈立 倪鹏飞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部主导"是中国工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东西分化、南北分异、东北衰落等问题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板块分化重组和城市群崛起使得工业空间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东中一体""东北衰落""南北分化""总体集聚、局部扩散"等现象成为突出特征。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空间格局将呈现如下趋势:生产力布局加速调整,带状经济显现;板块间分化深入发展,块状经济出新;产业链集群快速发展,群状经济凸显。基于此,建议采取"东西合作、东北振兴、北方隆起"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重点打造产业链集群,以经济带为纽带打造产业发展轴,推动中国区域工业协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受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期经济增长将回稳到7%—8%的区间。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期稳增长也将提出诸多新的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关键词:
中期趋势 阶段性变化 经济转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璐
国内市场正在重塑我国经济空间格局。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基于全国287个城市(地级及以上)数据确定了我国经济格局时空演化的基本态势:2003~2010年,我国经济重心正向内陆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呈现出空间收缩密集化态势,且在东—西方向上的增长趋势强于南—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趋势明显,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这些趋势表明,我国国内市场引发的聚集经济作用在不断加强。建议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构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加大对安徽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靠近全国市场的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内生增长、沿海—内陆双轮驱动的发展轨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古箴
1998年9月2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理论研讨会”,50余名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人士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主持。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刘迎秋博士首先发言。他先向大家介绍了由他和王建等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方汉中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研究经济增长趋势首先应弄清什么叫做经济增长。关于经济增长概念,各家之说很不相同,有的强调这一方面,有的强调那一方面,其概念不是“大同小异”,而是相差甚远。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一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容易混淆,并经常交替使用;二是经济增长的内容繁多,难以高度概括;三是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研究本体时容易掺进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子龙 刘竹 陈兴鹏 鹿晨昱 薛冰
基于分形理论,利用R/S分析方法,通过计算1990—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Hurst指数和分维值D,分析了各地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规律性特征,并根据Hurst指数的分布情况,划分了不同的类型区,对不同类型区的总量和强度演变趋势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这些省区占到75.86%,但排放强度降低趋势具有较强持续性的地区也占到了64%,这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20%—40%的目标,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排放总量增长趋势的持久性普遍大于排放强度降低趋势的持久性,再加上我国仍有部分省区的碳排放降低趋势的持续性较弱,甚至有些省区的强度降低趋势出现了反持续性,这说明碳减排压力较大,特别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