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8)
2023(14066)
2022(11849)
2021(10777)
2020(8934)
2019(20575)
2018(20343)
2017(38652)
2016(20814)
2015(23917)
2014(24245)
2013(24483)
2012(23696)
2011(21843)
2010(22034)
2009(20522)
2008(20375)
2007(18330)
2006(16454)
2005(15454)
作者
(63342)
(53130)
(53062)
(50646)
(34057)
(25470)
(24251)
(20644)
(20251)
(18848)
(18465)
(17773)
(17174)
(17048)
(16832)
(16573)
(15870)
(15676)
(15378)
(15314)
(13655)
(13151)
(12887)
(12224)
(12129)
(12001)
(11702)
(11688)
(10765)
(10699)
学科
(113886)
经济(113783)
管理(55317)
(51958)
方法(41571)
(38425)
企业(38425)
数学(36818)
数学方法(36574)
中国(32505)
(27994)
地方(27937)
(22303)
业经(21786)
(21473)
贸易(21459)
(21202)
(20743)
农业(19042)
环境(18743)
(18255)
(17376)
金融(17374)
(17180)
银行(17147)
地方经济(16773)
(16687)
(15406)
(15255)
(12553)
机构
大学(318610)
学院(317106)
(148765)
经济(146055)
研究(121477)
管理(115089)
理学(97244)
理学院(96024)
管理学(94687)
管理学院(94072)
中国(93222)
科学(70900)
(69102)
(65138)
(63294)
研究所(57114)
(54408)
中心(53367)
财经(51276)
(48084)
经济学(47730)
(46400)
北京(45203)
业大(44071)
(42862)
经济学院(42829)
(42741)
农业(42556)
师范(42330)
(38052)
基金
项目(199378)
科学(156560)
研究(146624)
基金(144930)
(126418)
国家(125376)
科学基金(105473)
社会(95629)
社会科(90782)
社会科学(90760)
(75871)
基金项目(75360)
教育(65644)
自然(64754)
(64568)
自然科(63206)
自然科学(63186)
自然科学基金(62062)
资助(60365)
编号(57800)
(49335)
成果(47688)
重点(45574)
(45428)
课题(41044)
(40609)
国家社会(40535)
发展(40360)
(39742)
教育部(38813)
期刊
(175616)
经济(175616)
研究(103540)
中国(66470)
(50466)
(48231)
学报(48090)
科学(45379)
管理(43157)
大学(36132)
农业(34426)
学学(33909)
(33448)
金融(33448)
教育(31188)
经济研究(29946)
技术(26799)
业经(26791)
财经(26239)
问题(22967)
(22790)
(20330)
(19303)
世界(18650)
国际(18437)
技术经济(17759)
统计(16293)
商业(16042)
经济问题(14465)
理论(14127)
共检索到501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梁冬梅  
文章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现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也是未来我国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如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引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以国际标准指导并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锦琦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了解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对江西2000-2012年能源消费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江西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煤炭是江西的主要能源。2000-2012年,江西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态势。建议江西省应从优化能源结构、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等方面实行低碳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许进杰  
作为消费增长的新阶段,低碳消费增长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培养和形成居民低碳消费观念和行为,企业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低碳产业发展,以及政府实施法律和经济手段,能有效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终实现居民消费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久文  姚鹏  
运用2012年中国新疆的数据,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低碳支撑指标、经济发展指标6个方面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各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其中山西、内蒙古、宁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差,而东南沿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万超  马晓明  
减少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国际社会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应对气候变暖的根本性途径。研究中日两国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能源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目的在于借鉴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经验,以期为预测中国碳排放的趋势和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小坤  
文章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目前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体系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税收体系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财政支出和作为特殊税种的资源税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推动传统的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财税视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韶峰  蔡伟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碳排放压力,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要素价格机制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高碳发展模式成因与要素价格制度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要素价值的组成,最后提出了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要素价格制度安排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城  
利用1990~2008年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GDP数据,对二者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证明,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如果在能源利用方式和效率上没有发生较大变化,那么随着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将面对更大的压力与破坏。在总结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固有局限的基础上,指出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于新能源并提出新能源发展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乌日汗  
采用碳足迹方法对贵州2000~2011年化石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碳足迹从2000年的0.13 hm2/cap上升到2011年的0.31 hm2/cap,年均增长率为11.56%。消费碳足迹构成以煤炭为主。碳足迹产值由2000年的2.20×104 CNY/hm2增加至2011年的5.38×104 CNY/hm2,年均增长率为12.02%。碳足迹生态压力也从从2000年的0.49增加到2011年的1.08,2011年为2000年的2.22倍。这揭示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还很艰巨。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少能源消费足迹、缓解...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景跃军  刁巍杨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和我国均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靠能源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受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东北地区碳减排成本较高,碳减排面临一定的困难。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将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杨青  周雯瑜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索中国的能源消费状况与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证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能准确反映出以上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提出"绝对能源消费系数"的新概念来评价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关联性,并以此为根据,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对比提出几点建议及对策以供政府、企业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龙  
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性重大举措。然而,总体上看,我国低碳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建构系统的低碳政策体系,也没有专门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工具选择,这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本文试图从有效政策设计角度,通过梳理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政策,对比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及其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施月红  
控制和减少中国碳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产业结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产业结构总体性分析表明"二三一"产业特性与"二三一"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息息相关,使得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高碳"特征。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政府环境规制是引起单位GDP碳排变动的其中一个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凤勇  李娟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应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文章指出,我国要加强主观意识,包括政府意识、企业意识和公众意识的培养;要完善客观规制,包括改革政绩考核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管理体系、加快低碳经济立法;要加大政策支持,包括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制定惩罚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要完善监督机制,包括加强低碳产品市场监管、建设政府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加大媒体监督力度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