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1)
- 2023(13950)
- 2022(11622)
- 2021(10918)
- 2020(9154)
- 2019(20550)
- 2018(20209)
- 2017(37558)
- 2016(19674)
- 2015(21958)
- 2014(20728)
- 2013(20174)
- 2012(18372)
- 2011(16417)
- 2010(15746)
- 2009(13656)
- 2008(12803)
- 2007(10744)
- 2006(8893)
- 2005(7542)
- 学科
- 济(79616)
- 经济(79548)
- 管理(60207)
- 业(57267)
- 企(47801)
- 企业(47801)
- 方法(38038)
- 数学(34059)
- 数学方法(33664)
- 中国(23965)
- 技术(21712)
- 农(19940)
- 财(18949)
- 业经(17297)
- 贸(16557)
- 贸易(16546)
- 易(16232)
- 环境(15395)
- 学(15257)
- 技术管理(14027)
- 农业(13475)
- 制(13228)
- 和(12371)
- 银(12258)
- 银行(12237)
- 划(12203)
- 地方(12179)
- 行(11783)
- 务(11731)
- 财务(11693)
- 机构
- 大学(264022)
- 学院(262354)
- 济(117673)
- 经济(115881)
- 管理(108107)
- 理学(94596)
- 理学院(93685)
- 管理学(92261)
- 管理学院(91758)
- 研究(89122)
- 中国(68872)
- 京(54327)
- 科学(51779)
- 财(49632)
- 中心(42050)
- 所(41593)
- 财经(40877)
- 研究所(38358)
- 经(37798)
- 经济学(37345)
- 农(37239)
- 业大(36530)
- 江(35797)
- 经济学院(33795)
- 北京(33713)
- 院(33209)
- 范(32115)
- 师范(31793)
- 财经大学(30896)
- 商学(29083)
- 基金
- 项目(190886)
- 科学(154623)
- 基金(143848)
- 研究(140302)
- 家(126115)
- 国家(125212)
- 科学基金(109391)
- 社会(93426)
- 社会科(88994)
- 社会科学(88976)
- 基金项目(76036)
- 省(71751)
- 自然(69831)
- 自然科(68368)
- 自然科学(68355)
- 自然科学基金(67181)
- 教育(63817)
- 划(61568)
- 资助(56898)
- 编号(53913)
- 创(45670)
- 部(43516)
- 重点(43342)
- 创新(42010)
- 成果(41366)
- 发(41234)
- 国家社会(41044)
- 教育部(38057)
- 科研(37029)
- 人文(36713)
- 期刊
- 济(114622)
- 经济(114622)
- 研究(74421)
- 中国(50113)
- 管理(41244)
- 科学(37985)
- 财(37254)
- 学报(36530)
- 农(31550)
- 大学(29225)
- 学学(27519)
- 技术(26176)
- 教育(25635)
- 农业(22555)
- 融(20694)
- 金融(20694)
- 经济研究(20176)
- 财经(19761)
- 经(17180)
- 业经(17103)
- 科技(15294)
- 技术经济(14898)
- 问题(14883)
- 业(14378)
- 贸(13999)
- 世界(12876)
- 统计(12673)
- 策(12598)
- 国际(12251)
- 资源(11794)
共检索到37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永涛 李丫丫 卢娜
基于EPO和USPTO颁布的CPC-Y02专利分类体系以及Inc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从专利地图的视角考察了中国低碳技术的创新态势及其省域、机构、关键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分布特征,剖析了不同类别低碳技术的差异化创新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呈蓬勃发展态势;中国的低碳技术呈区域分布不均衡状态;中国本土的低碳技术专利权人以高校为主,成果尚未有效向企业转移;中国对温室气体进行捕捉、存储、封存或处置的高端低碳技术研发不够;低碳技术应用领域较单一,尚有较大可拓空间。
关键词:
低碳技术 专利地图 创新态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燕玲
相对于高技术而言,在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低技术行业的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而低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授权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来反映。我国专利统计始于1985年,以1985年以来的IPC(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为基础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为基础进行低技术行业专利创新的分析,可以从数量角度反映低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变化特征。由于低技术行业的界定是相对的,本研究的最大难度在于建立低技术行业与IPC分类对应关系,以此分类关系为低技术行业专利分析的研究基础,发现低技术制造业专利技术创新的特征。
关键词:
低技术制造业 技术创新 专利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蓉蓉
专利制度是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有效产权制度。我国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但低碳技术专利发展存在缺陷。应不断构建和完善低碳技术专利申请的加快审查制度、低碳技术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制度、低碳技术专利申请的资助制度,简化低碳技术专利的维权程序,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郑义 徐康宁
利用1997年至2009年中国1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外资特征对中国各省份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从FDI的不同特征出发,研究来自不同国家的FDI、不同规模的FDI、折合成技术权重的FDI以及FDI在不同产业中的渗透强度等方面对中国不同省份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将FDI的不同特征细分以后可能出现的异质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欧美国家的FDI对于发明专利、外观专利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来自亚洲国家的FDI对于发明专利、外观专利有负向效应;企业规模对于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均有显著积极作用;外资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越大,明显抑制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折合成技术权重的FDI对于发明专利、外观专利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
关键词:
外资特征 FDI FDI异质性 技术溢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悦 王晶晶 程钰
从细分行业及区域视角切入,运用Super-SBM及双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明确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在时序上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及区域变化具有一定差异,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8%、9.6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碳排放绩效较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碳排放绩效较高;(2)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空间分异与关联特征明显,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Moran’s I由1999年0.338上升至2019年0.509,空间集聚类型逐渐转变为高高集聚。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划分为14种类型“,低低低低”类型占主导地位;(3)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大致呈显著正相关,主要通过能源替代、工艺优化、产品创新等路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碳排放绩效稳步提升。最后从创新投入、政策体系及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区域及细分行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与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建,柳卸林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特征高建,柳卸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根源。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各地区的技术创新,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有必要对我国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程程 常旭华
通过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延续传统计算架构、打造量子芯片、研发类脑芯片3条路径;(2)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粤港澳地区聚焦传统赛道,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智能芯片的实验室研发;(3)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合作关系逐渐稳健,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极化的态势。
关键词:
智能芯片 创新网络 知识图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敏
动力因素是保障低碳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有效运行,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特点的基础上,以EPNR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具有突破性、全球公益性和显著的外部性,导致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动力效能受限;完善低碳政策是提高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动力效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雪忠 罗敏
本文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视角,明确专利政策在低碳政策内部互动中的枢纽作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专利政策与低碳产业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以及碳交易政策之间的互动机制,建议利用专利政策强化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应从专利信息支持、专利的取得与运用、专利中介服务、专利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栋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突破性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中国政府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中国的绿色先行者,希望其在城市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效应。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领先国——低碳城市——其他城市的三层模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低碳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示范效应。找出低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其研发驱动的技术流入和对其他城市投资驱动的技术流出的关系。实证结果证实,低碳城市在其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中发挥着技术中介作用,低碳城市的示范效应受到地区的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辉 杨艳艳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明显;(2)东部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高,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低,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上升的趋势;(3)R&D人员投入、项目投入和经费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产出,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4)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为负,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改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联合减排、优化创新空间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辉 杨艳艳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明显;(2)东部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高,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低,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上升的趋势;(3)R&D人员投入、项目投入和经费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产出,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4)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为负,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改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联合减排、优化创新空间格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关键词:
旅游业 技术创新 空间分布 专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盈之 周秀丽
基于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推动型理论,运用GMM估计法,实证研究碳税征收、低碳技术知识存量、政府科学技术财政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对我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及滞后年限。结果表明,碳税政策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作用最为明显。此外,不同的综合经济区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效果差异,滞后年限也随着地区产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低碳技术创新 GMM估计 碳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