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4)
2023(12417)
2022(10457)
2021(9713)
2020(7760)
2019(17917)
2018(17543)
2017(33524)
2016(18330)
2015(20968)
2014(20899)
2013(20925)
2012(20321)
2011(18735)
2010(19260)
2009(17690)
2008(17605)
2007(15775)
2006(14724)
2005(14021)
作者
(53669)
(44566)
(44564)
(42568)
(28946)
(21436)
(20264)
(17342)
(17249)
(16238)
(15565)
(15071)
(14744)
(14530)
(14403)
(13885)
(13384)
(13033)
(12984)
(12880)
(11694)
(11052)
(10768)
(10329)
(10078)
(10060)
(10023)
(9995)
(9208)
(9179)
学科
(83793)
经济(83694)
管理(49502)
(46255)
(34209)
企业(34209)
中国(30187)
方法(27538)
(24944)
数学(23812)
数学方法(23477)
地方(22166)
(20269)
贸易(20252)
(19724)
(19253)
业经(17855)
(17360)
(16937)
金融(16936)
(16925)
银行(16906)
环境(16644)
(16484)
(16440)
农业(16409)
(14140)
(13526)
(12290)
地方经济(12036)
机构
大学(267892)
学院(267350)
(122871)
经济(120407)
研究(106203)
管理(95883)
中国(84500)
理学(79369)
理学院(78372)
管理学(77282)
管理学院(76754)
(59686)
科学(59650)
(57742)
(55251)
研究所(49284)
中心(46913)
(43762)
财经(43581)
(42139)
北京(39901)
(39561)
经济学(38682)
(37993)
(37853)
师范(37671)
经济学院(34625)
业大(34055)
(33797)
农业(33682)
基金
项目(163384)
科学(128985)
研究(124839)
基金(117883)
(102278)
国家(101411)
科学基金(85134)
社会(80352)
社会科(76242)
社会科学(76230)
(61397)
基金项目(59530)
教育(56552)
(53212)
自然(50954)
资助(50257)
编号(49826)
自然科(49734)
自然科学(49724)
自然科学基金(48831)
成果(43549)
(41620)
(37869)
重点(37609)
课题(36804)
发展(34440)
(33891)
国家社会(33774)
(33280)
中国(32947)
期刊
(148435)
经济(148435)
研究(94965)
中国(62212)
(42152)
(41722)
管理(38179)
学报(37180)
科学(36391)
(35701)
金融(35701)
教育(34162)
农业(28936)
大学(28642)
学学(26350)
经济研究(24471)
业经(23087)
技术(22148)
财经(22001)
(20162)
问题(19999)
国际(19903)
(19180)
世界(17131)
(15758)
技术经济(13046)
(12882)
论坛(12882)
图书(12841)
经济问题(12092)
共检索到447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邓荣荣  陈鸣  
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并非全球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并非负有主要责任。从低碳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目前低碳发展形势较为严峻,降低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中国低碳发展道路上两个关键任务。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使用效率、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是制约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民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低碳农业实践创新了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投入、高效益内涵的多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文章剖析了中国低碳农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莉侠  曹黎明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在探讨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低碳农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制定低碳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规范农户和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快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的认识与理解等角度提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卫华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其履行国际社会职责、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要着眼于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支撑等方面。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仲云云  张冲  
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减少碳排放是必然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碳减排分歧。构建博弈模型对不同阶段的国际碳减排各方战略进行分析。为了避免碳减排陷入互相背叛、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状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内,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通过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以实现"猎鹿博弈"的合作共赢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喻燕  卢新海  
低碳房地产作为中国低碳经济的突破口必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中国发展低碳房地产面临着众多障碍与困难,本文通过剖析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苏建兰  郭苗苗  
以《京都议定书》为背景,实证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和成效,成功注册了中国CDM项目3802个,估计年减排为78147万t;北京、上海等7个地方碳交易试点正式运营,交易量不断增长,初步构建了碳交易政策体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中国应确立宏观减排目标,导入市场拍卖机制充分体现碳排放配额稀缺性和价值,促进区域的合作,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良性运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庞晶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低碳经济,既有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又面临着技术、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各种挑战,各级政府应从投入、教育、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更好地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低碳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使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低碳经济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剑敏  田鸿雁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既定目标。但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导致CO2排放总量同步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油气资源自给度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困难;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局限,只能作为化石能源有限的补充,这种能源利用现状制约着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国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和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武  常燕  李云峰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志强  郭彩云  
发展低碳建筑既是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筑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两型社会"的现实选择。文章首先简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内涵及相关主体,并阐述了低碳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益泉  
发展低碳产业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浪潮,并成为产业研究的前沿话题。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有一定基础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我国需要强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低碳型及社会综合型的低碳产业技术开发,建立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低碳建筑及交通、生态环境治理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应用模式,完善由基础制度、激励制度、约束制度和配套制度所构成的制度载体,推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全春光  程晓娟  戴恩勇  娄水芝  
运用排放系数IPCC方法对我国2000-2016年物流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并计算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对其变化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最后从物流始端、中端和末端三个方面提出物流业低碳发展对策:在始端,政府方面建立长效的低碳物流体制,市场方面积极探索碳权交易市场,企业方面优化能源结构;在中端,优化自身的物流运输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VMI、CPFR等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式,对低碳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在终端,发展逆向物流,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红玲  徐浩  
碳金融是推动中国经济由高碳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制度保证,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碳金融内涵丰富,既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又包括支持碳市场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各类基础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论文梳理了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功能和碳金融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并对中国当前碳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在对中国碳金融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基于中国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金融体系提出了思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宝瑞  
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扩大出口创汇,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是开放城市农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几年来的开拓发展,我行国际业务初步打开了局面,业务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今后农业银行涉足国际市场、稳定客户关系、拓展城市业务、谋求更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从整体来看,我行国际业务与迅猛发展的农村外向型经济的需要还不相适应;我行国际业务发展与现有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条件之间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想从发展的角度对我行国际业务发展之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些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