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9)
2023(6371)
2022(5304)
2021(5251)
2020(4416)
2019(10342)
2018(10154)
2017(18117)
2016(10016)
2015(11743)
2014(11346)
2013(11480)
2012(11047)
2011(10430)
2010(10125)
2009(9099)
2008(8874)
2007(7380)
2006(6510)
2005(6137)
作者
(28414)
(24116)
(23765)
(22920)
(15457)
(11616)
(10814)
(9539)
(9398)
(8551)
(8422)
(8169)
(7812)
(7788)
(7704)
(7371)
(7011)
(6933)
(6887)
(6800)
(6103)
(5829)
(5708)
(5572)
(5468)
(5323)
(5230)
(5107)
(4971)
(4882)
学科
(41398)
经济(41344)
管理(20291)
(18894)
中国(17809)
方法(16910)
数学(15502)
数学方法(15383)
(12592)
(12200)
企业(12200)
(10614)
贸易(10609)
(10434)
(9651)
(8571)
(8338)
农业(8172)
环境(7745)
(7569)
金融(7568)
(7420)
银行(7404)
(7284)
业经(6942)
(6724)
地方(6664)
(6568)
(6473)
关系(6411)
机构
大学(142754)
学院(136890)
(66907)
经济(65901)
研究(62477)
中国(49241)
管理(47193)
理学(39899)
理学院(39300)
管理学(38718)
管理学院(38441)
科学(35547)
(32645)
(32485)
研究所(29852)
(28727)
中心(27769)
(25870)
财经(22761)
经济学(22468)
(22164)
北京(21619)
(21176)
(20315)
农业(20287)
经济学院(20187)
师范(20154)
科学院(19269)
(19198)
业大(19035)
基金
项目(93107)
科学(74027)
基金(70830)
研究(67947)
(63845)
国家(63384)
科学基金(52015)
社会(45183)
社会科(42696)
社会科学(42690)
基金项目(36541)
自然(32116)
自然科(31364)
自然科学(31357)
(30901)
自然科学基金(30855)
教育(30733)
(29231)
资助(29220)
编号(25224)
(23118)
中国(22520)
成果(22310)
重点(22256)
(20976)
国家社会(20513)
教育部(19675)
(18653)
科研(18202)
课题(18173)
期刊
(70621)
经济(70621)
研究(49338)
中国(32629)
(23520)
学报(23403)
科学(23370)
(19723)
大学(17633)
管理(16857)
学学(16311)
农业(16214)
教育(15436)
(15232)
金融(15232)
经济研究(12663)
世界(11647)
财经(11386)
(11319)
国际(11007)
(10415)
(10011)
问题(9678)
技术(9355)
业经(7975)
资源(7535)
图书(6638)
统计(6590)
(6157)
技术经济(6008)
共检索到225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又一次刷新总和生育率的最低纪录。虽然二孩、多孩总和生育率略有提高,但由于一孩总和生育率降幅更大而导致生育水平继续下降。文章分析发现,一孩总和生育率的降低是全面性的,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与非流动各类别均普遍存在,而且受育龄妇女未婚比例提高的影响很大。事实上,妇女未婚比例不断提高和一孩生育水平不断走低也是20多年来中国低生育进程的特征。一孩生育水平不断走低导致二孩生育占比相对提高,因而,近年二孩出生人口比重提高既反映出生育政策的调整效应,也受一孩生育水平下降的影响。因此,文章认为,提高一孩生育水平极为重要,否则政策调整只能短期增加二孩出生人口数量,之后总体生育水平还会下降。实际上,尽管已经调整了生育政策,但低生育水平依然持续。这一点必须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整个社会的高度警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又一次刷新总和生育率的最低纪录。虽然二孩、多孩总和生育率略有提高,但由于一孩总和生育率降幅更大而导致生育水平继续下降。文章分析发现,一孩总和生育率的降低是全面性的,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与非流动各类别均普遍存在,而且受育龄妇女未婚比例提高的影响很大。事实上,妇女未婚比例不断提高和一孩生育水平不断走低也是20多年来中国低生育进程的特征。一孩生育水平不断走低导致二孩生育占比相对提高,因而,近年二孩出生人口比重提高既反映出生育政策的调整效应,也受一孩生育水平下降的影响。因此,文章认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振禹,陈胜利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长期充分准备,于1982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样本为百万人的生育率抽样调查。这次调查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制定人口措施、编制人口规划、进行人口预测提供了大批数据。现根据这次调查的有关资料,对如何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进一步作好计划生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升发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王学  王仁靖  蒋敏  王亚辉  
耕地撂荒是当前全球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它深刻地改变了山区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农业景观和农户生计,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应。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析出,中国山区农业因地形限制,机械化发展受阻,耕地面临着较大的撂荒风险。越来越多的案例研究和报道表明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现象越演越烈。中国山区面积广、坡耕地比重大,耕地撂荒不仅关系到山区农地的合理利用政策和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并可能引起粮食安全问题,但目前仍缺少全国层面的定量化评估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大范围的抽样调查对中国山区县撂荒规模进行了推算,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以及耕地边际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235个调查村庄中,78.3%的村庄出现耕地撂荒现象;基于县样本统计的2014-2015年全国山区县耕地撂荒率为14.32%;山区耕地撂荒率在省级尺度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其中,长江流域一带的山区耕地撂荒率最高,东北的长白山区最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升发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王学  王仁靖  蒋敏  王亚辉  
耕地撂荒是当前全球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它深刻地改变了山区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农业景观和农户生计,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应。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析出,中国山区农业因地形限制,机械化发展受阻,耕地面临着较大的撂荒风险。越来越多的案例研究和报道表明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现象越演越烈。中国山区面积广、坡耕地比重大,耕地撂荒不仅关系到山区农地的合理利用政策和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并可能引起粮食安全问题,但目前仍缺少全国层面的定量化评估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胜利  顾法明  蔡菲  
文章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走势和特征;从分户口类型、分户籍所在地、分妇女生育孩次、分妇女生育年龄、分妇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出生性别比升高的重点人群;通过分因素贡献率来确定各省(区、市)、分城镇乡、分孩次对全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作用程度;指出关爱女孩行动是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并为有效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提出新的工作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杜姗姗  陶涛  
随着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文章以迁移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流动人口失业状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4.9%。除了个人特征以外,与流入地、流出地和流动过程相关的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因此,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将流动政策与就业政策进行通盘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行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建芳  
今年8月中旬我们共抽检了全民工业8家,县属集体工业13家,乡镇工业7家,村办工业5家,检查结果:33家企业上报数与核实数一致有20家,占60.6%,不一致有13家,占39.4%。抽样的四个层次的工业企业的数字质量,其误差很不平衡,8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志华  
大量客观事实和现代科学已揭示:儿童成长环境如经济条件、医疗保健设施及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家庭环境及所受的家庭教育、教育设施及所受的学校教育,其他社会环境等对于儿童的健康营养状况、智力开发、品质和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营养健康状况、品质和行为习惯。智力开发和思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益民,张为民  
我国于1987年7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是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一次规模最大、动员人力最多、收集信息最为丰富的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的数据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人口学界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年龄结构、经济构成以及人口素质;对于分析研究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各种结构的变化和特征;对于预测未来中国人口的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为民,于弘文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进一步查清我国人口的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和居住环境等变化情况,为制定长期人口控制目标及相应措施提供依据;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决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信息。根据这一目的,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与以往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二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三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更加注重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四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数据资料。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马林靖  张林秀  
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使用2005年全国大样本调查获得的100个村和800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农村饮水类型较6年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七成以上的农民对饮用水的情况比较满意;但是,"打井压水吃、机井抽水吃"的村庄比例仍然占到40%以上,而饮水设施投资大部分依靠村自筹,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投资仅占一小部分。应加强对农村饮水设施的投资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并加强对饮水水源的保护。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宏规,赵旋,王谦  
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主,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公安部的协助下,我国进行了一次以生育节育为主要内容的抽样调查。 一、调查的必要性和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国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这次出生高峰期至少将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人口增长的形势相当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庄亚儿  杨胜慧  齐嘉楠  李伯华  王志理  
文章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系统介绍了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的各主要调查环节。调查内容包括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育养育服务、影响生育状况的主要因素4部分。采用分层、三阶段、概率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本次调查全面使用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CAPI),在问卷设计、人员培训、末端抽样、入户过程、问卷审核等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调查结束后进行事后质量抽查,并将调查数据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资源库中的相关行政记录进行比对,对不一致情况反馈基层督导员进行核查确认。为了克服由抽样框的缺陷所导致的样本结构偏性,本次调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事后加权。调查获得准确个人信息的方法值得借鉴,今后抽样框仍可能受制人口流动等因素发生偏误,文章给出了改进意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荆明  
今年,我国将进行1%的人口抽样调查。这项仍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的大型人口调查活动,是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在人口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调查的项目是为了掌握人口普查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人口在规模、地区分布、城乡结构、就业者的行业和职业构成、人口素质以及人口数量变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便为各级党政领导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提供准确的人口资料;同时,为进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背查作一些必要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