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3)
- 2023(10304)
- 2022(8621)
- 2021(7871)
- 2020(6196)
- 2019(14186)
- 2018(13911)
- 2017(25952)
- 2016(13559)
- 2015(15598)
- 2014(15450)
- 2013(15477)
- 2012(15133)
- 2011(14327)
- 2010(14398)
- 2009(13340)
- 2008(13061)
- 2007(11512)
- 2006(10773)
- 2005(10360)
- 学科
- 济(86556)
- 经济(86484)
- 管理(32403)
- 业(30375)
- 中国(26704)
- 方法(25721)
- 地方(24463)
- 数学(22883)
- 数学方法(22783)
- 企(21337)
- 企业(21337)
- 农(18990)
- 业经(16537)
- 地方经济(15595)
- 贸(15432)
- 贸易(15415)
- 易(14894)
- 学(14107)
- 融(13142)
- 金融(13142)
- 发(13119)
- 农业(13013)
- 银(12733)
- 银行(12725)
- 制(12654)
- 行(12567)
- 环境(12234)
- 财(12007)
- 和(9894)
- 发展(9766)
- 机构
- 大学(208124)
- 学院(207353)
- 济(105618)
- 经济(103890)
- 研究(85181)
- 管理(71832)
- 中国(66153)
- 理学(59882)
- 理学院(59108)
- 管理学(58426)
- 管理学院(58030)
- 科学(46354)
- 京(46022)
- 财(44881)
- 所(43283)
- 研究所(38809)
- 中心(36107)
- 经济学(35210)
- 财经(35034)
- 经(31931)
- 经济学院(31412)
- 江(30907)
- 北京(30804)
- 农(30690)
- 院(30052)
- 范(29295)
- 师范(29072)
- 科学院(26391)
- 财经大学(25785)
- 州(24722)
- 基金
- 项目(126635)
- 科学(100729)
- 研究(96548)
- 基金(92994)
- 家(80330)
- 国家(79670)
- 科学基金(67179)
- 社会(66021)
- 社会科(62779)
- 社会科学(62769)
- 基金项目(47446)
- 省(46584)
- 教育(42695)
- 划(39593)
- 资助(38548)
- 自然(38135)
- 自然科(37235)
- 自然科学(37226)
- 编号(36765)
- 自然科学基金(36581)
- 发(34609)
- 成果(31188)
- 部(29509)
- 发展(29148)
- 重点(29129)
- 国家社会(28901)
- 展(28696)
- 中国(27527)
- 课题(27158)
- 教育部(25786)
- 期刊
- 济(129700)
- 经济(129700)
- 研究(75766)
- 中国(47879)
- 财(31843)
- 农(30196)
- 管理(29967)
- 科学(28471)
- 学报(27931)
- 融(24279)
- 金融(24279)
- 教育(23019)
- 经济研究(22777)
- 大学(22074)
- 农业(21088)
- 学学(20528)
- 财经(19198)
- 业经(18478)
- 技术(18068)
- 问题(17052)
- 经(16907)
- 贸(15604)
- 世界(15093)
- 国际(14570)
- 技术经济(12230)
- 业(11825)
- 经济问题(10710)
- 统计(10355)
- 经济管理(9787)
- 商业(9637)
共检索到345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涛 王姝黛
中华文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制度体系决定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表现在本位、重点、文化思维上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中央集权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和儒家伦理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三大特征。中国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历史关系和可持续性,也必然影响今后中国道路的发展。本文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中国发展道路之间的历史关联的探讨,有助于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特征和延续性,更有助于认识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霖 陈旭东 张申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概念,拥有许多值得珍视的思想闪光点,对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亦丰富了世界古代经济思想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也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先行思想构成因素之一,如在日本经营管理模式建构、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及宏观经济稳定中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借鉴作用。尽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未能独立地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理论,但是可以为解决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为建立中国经济学派提供思想牵引,为构建中国式管理模式提供哲学基础。因此,准确认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探究民...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成就 贡献 历史地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守诚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是由特定的资源禀赋、历史条件使然;是顺应客观条件的结果。曲折的路径体现了选择中国道路的艰辛与经验;紧迫的机遇,挑战中国道路的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决定中国道路要在探索中坚持和发展。
关键词:
发展道路 资源禀赋 机遇 挑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欧阳峣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基于大国发展道路的中国经济"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关键词:
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张子靖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领域从不同视角发展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意识"、"品牌情结"和"和谐观"。软实力理论的这一发展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软性资源的"资源观",以及软实力理论本身与资源基础理论相契合的结果,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海华 魏瑶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产生了统计学思想萌芽,战国时期更是有了较系统的思想,然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到了近代,更是远远的落后于欧美国家。其中的原因,除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龙
中华民族法律体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它在各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即使在现代的社会中也同样光彩夺目。中国法律历经千年的漫长发展,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完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文臻 刘冬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生态自然观维度、生态价值观维度以及生态文明观维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命题基础上,科学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背景下,创造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本着“革故鼎新”“民为邦本”的原则,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以及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举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文臻 刘冬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生态自然观维度、生态价值观维度以及生态文明观维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命题基础上,科学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背景下,创造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本着“革故鼎新”“民为邦本”的原则,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以及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举措。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 赵晋平 胡江云 赵福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和较快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也为世界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如何客观认识中国发展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战略定位和策略上提前做好准备?本文尝试性地总结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剖析中国发展面临的调整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测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中国全球战略定位。我们认为,未来5~10年中国将有望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占全球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对全球的影响力也将继续增强。即使在那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中国要成为名实相符的经济强国,需做出更多努力,调整和提升中国全球战略定位,并需要相应的策略举措。
关键词:
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 影响 战略定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钟永圣
迄今为止人类至少产生了三种经济学:一是奉斯密为鼻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学,为资本所有者求利益;二是以马克思为创始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无产者谋幸福;三是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经济学,为"天下"取善财。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实践,综合吸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学理论精华的结果。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更具有理论一般性和实践指导性,不但要继续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学发展成果,更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中国传统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并进行理论创新。中国传统经济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学智慧进行现代范式总结的学科性称呼,以天人合一观为哲学基础,秉持"德本财末"的基本价值观,提倡"主明下安"的中道管理模式,兼容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的贯通理念,其"天下"观天然地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相契合,作为理论建设的一种思想来源,特别有利于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为无产者服务"向"为全体人民服务"转化的新境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新发展理念规定了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是二元结构现代化之路。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新时代推进的三农现代化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一体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的"并联式"过程,强调共同富裕,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并且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五是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之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要突出内需导向和创新导向。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国道路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