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2)
- 2023(6122)
- 2022(4928)
- 2021(4926)
- 2020(3918)
- 2019(9250)
- 2018(8887)
- 2017(16016)
- 2016(8667)
- 2015(10277)
- 2014(9930)
- 2013(10066)
- 2012(9264)
- 2011(8483)
- 2010(8348)
- 2009(8071)
- 2008(8230)
- 2007(7263)
- 2006(6584)
- 2005(6245)
- 学科
- 济(36096)
- 经济(36056)
- 管理(32197)
- 业(25138)
- 企(22023)
- 企业(22023)
- 方法(16435)
- 数学(14169)
- 数学方法(14102)
- 中国(13833)
- 财(11605)
- 贸(9390)
- 贸易(9379)
- 制(9317)
- 易(9281)
- 农(8566)
- 银(7977)
- 银行(7977)
- 行(7573)
- 业经(7471)
- 务(7342)
- 财务(7321)
- 财务管理(7302)
- 策(7042)
- 企业财务(6920)
- 划(6585)
- 学(6068)
- 融(6048)
- 金融(6048)
- 和(5884)
- 机构
- 大学(126194)
- 学院(121756)
- 济(58815)
- 经济(57766)
- 管理(47940)
- 研究(46088)
- 中国(40791)
- 理学(38929)
- 理学院(38481)
- 管理学(38168)
- 管理学院(37890)
- 财(28489)
- 京(28360)
- 科学(24156)
- 所(22580)
- 财经(21643)
- 中心(21132)
- 研究所(20361)
- 经(20062)
- 经济学(19519)
- 北京(18901)
- 江(17709)
- 经济学院(17420)
- 院(16374)
- 财经大学(16334)
- 农(15665)
- 范(15537)
- 师范(15438)
- 州(14052)
- 科学院(13724)
- 基金
- 项目(74940)
- 科学(59764)
- 基金(57219)
- 研究(57173)
- 家(49838)
- 国家(49463)
- 科学基金(42013)
- 社会(38870)
- 社会科(36881)
- 社会科学(36871)
- 基金项目(28791)
- 教育(26128)
- 自然(24657)
- 省(24201)
- 自然科(24108)
- 自然科学(24102)
- 资助(23927)
- 自然科学基金(23727)
- 划(21974)
- 编号(21272)
- 中国(18872)
- 部(18720)
- 成果(18612)
- 国家社会(17788)
- 重点(16933)
- 教育部(16537)
- 发(15547)
- 人文(15212)
- 创(15160)
- 课题(15157)
共检索到204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文涛 李东红 王以华
本文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3个层次,认为对基层员工管理的中心在于"法"字,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法的作用;对中层干部管理的中心在于"忠"字,中国人并不忠于专业和企业,而是忠于自己的信念。要使中层干部忠于上级,儒家用"德治"而法家则用"权治";而高层领导管理的中心则是一个"道"字,道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做人和做企业的合一,以及对提升人格境界的追求。高层领导团体管理的关键在于志同道合。
关键词:
法 忠 德 权 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志勇 张朋朋 刘凯
文章将员工划分为高层、中层及低层三个层次,探究与三层次员工相对应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文中认为,不同的员工层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其相应的管理思想,对管理每一员工层次所强调的中心也不同。具体来说,对于基层员工,管理的中心在于"法",以制度为约束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中层,管理的中心在于"忠",管理方式主要在于"德治";对于高层,管理的中心在于"道",关键在于"修己""王道"。并且"情"与"理"必须得贯穿在整个员工层次的管理中。
关键词:
员工层次 管理思想 匹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张子靖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领域从不同视角发展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意识"、"品牌情结"和"和谐观"。软实力理论的这一发展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软性资源的"资源观",以及软实力理论本身与资源基础理论相契合的结果,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小华
文章认为 ,从总体上看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是正相反对的。市场经济以功利原则为主导 ,而儒家却主张排斥功利的道义论 ;现代社会提倡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 ,而儒家却求“和谐”、崇“中庸” ;现代社会倡导民主 ,而儒家的等级制恰恰是专制主义 ;现代经济以法制为基础 ,而儒家伦理却主张人治。所有这些都表明 ,中国的企业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磊
试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税收法制的影响□王磊新时期治税思想高度地概括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八字方针,其核心是依法治税。依法治税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建国后又实行了多年高度集中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刚
在对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相关逻辑框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西方现代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逻辑推演过程,构筑了集"修己"、"安人"、"谋攻"与"定邦"于一体的新框架,以更好地指导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并提出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的制度建设过程应采用渐进式嵌入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鹏
中国法律思想史属于法史学的研究范畴,既是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史学专门史。由李贵连、李启成编著《中华法史三千年法律思想简史》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于2016年,在勾勒中国历代法律思想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展现社会大转型时期的观点,对先秦诸子法律思想、明清及近代法律思想有独到见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文涛 朱大为 王以华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分析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管理可分为4种方式,这4种管理方式构成了管理的四个层次:第一层,力的管理,包括有形之力——权,无形之力——势;第二层,智的管理,包括法和术;第三层,德的管理,包括仁、义、礼、信;第四层,道的管理,包括明心见性和无为而治。
关键词:
力 智 德 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国敏 张宁
本文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要从单一粮食数量安全向广义粮食安全转变,后者内在地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三个层次。数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逻辑起点,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逻辑深化,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逻辑延展,这三个层次逐步递进,共同制约着粮食安全的实现。因此,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基础,政府应采取复合手段,全面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数量安全 质量安全 生态安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作战
持续创业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而持续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效的创业管理,这就使得创业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创业管理与传统行政管理的差异,指出: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融合是企业持续成长的管理逻辑。在此基础上,从促进管理职能"创业化"、"软化"管理要素、创新管理方法以及采取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用人策略等方面探讨了两者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
持续成长 创业管理 传统管理 管理逻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新华 张飞
首先讨论"知识"语义环境的涵义和主要表现,继而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含义与特质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四者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和源流状态,在此背景上进而探讨知识与其他重要概念即心智因素的语义联系,最后集中研究处于知识语义环境中的主要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层次关系以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以认知域为横坐标、知识层面为纵坐标,对"数据-信息-知识Ⅰ(模糊知识)-知识Ⅱ(明晰知识)-智慧"连续统一体进行语义-逻辑分析的层次模型,并以此层次模型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在不同逻辑层次上"知识"及知识相关因素的动态运动机制和递进跃升规律,重点包括数据的筛选和聚合、从数据萃取信息、信息内化为知识Ⅰ、知识Ⅰ向知识Ⅱ的转...
关键词:
知识 信息 数据 语义环境 逻辑层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顺 程东杰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消费观 逻辑层次 工具 价值 本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田舒蕾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点在于专业建设。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适应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满足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之举,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环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遵循自身基本逻辑,坚持转型与塑型并举、传承与发展并重、融合与创新并行。强化机制构建,构建专业标准体系,形成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专业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规范专业建设评价,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探索可为路径,坚持办学方向、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不变,提升专业建设支撑力;坚守职业性和高等性两种属性,强化专业建设驱动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专业建设内核力。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专业标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银光 赵舒月 杜时忠
本研究以学生道德行为的层次结构为核心问题,从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冲突情境和道德抉择能力三重基础及道德认知加工和情绪加工相互竞争的心理机制,分析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逻辑层次。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日常冲突情境中会表现出差异性道德行为,包括外在情境催发的情绪性道德行为、基于利益权衡的理智性道德行为和道义观念主导的信念性道德行为,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层次性逻辑结构及综合性影响要素要求学校应基于学生心理特点、道德冲突和规范层次三种依据,掌握知识、生活和教育三重逻辑,沟通符号、意义和生活三个世界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行为规范并将之应用到日常道德冲突之中,顺利实现道德情绪的稳定和道德认知的深化,从而在个体和整体层面实现道德行为的有序提升。
关键词:
道德行为 日常生活 学校德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太文
现代社会的有机农业是一种以完全拒绝现代化学农业制品而闻名的农业形式,其形成的逻辑机理、发展脉络及影响因素可从价值、知识和文化三个角度阐述,首先,从农业生态价值的应然性与实然性问题上,区分了不同农业形式所遵循的生态哲学理念;其次,依据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有机农业区别与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其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现实反思性意义;最后从社会、农业与文化角度入手,对启蒙心态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进行反思,并探讨据此构建的社会氛围与有机农业的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有机农业从传统农业中脱离、衍生和发展的逻辑脉络既反映现代生态价值被重视的时代要求,又具有重新重视地方性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