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4)
2023(11226)
2022(9886)
2021(9394)
2020(8066)
2019(18778)
2018(18595)
2017(34909)
2016(19268)
2015(22463)
2014(22857)
2013(22668)
2012(21524)
2011(19603)
2010(20097)
2009(18809)
2008(19052)
2007(17451)
2006(15485)
2005(14207)
作者
(56265)
(47008)
(46937)
(45239)
(30123)
(22800)
(21653)
(18182)
(17912)
(17085)
(16140)
(16034)
(15281)
(15138)
(14929)
(14594)
(14346)
(13762)
(13722)
(13701)
(11990)
(11558)
(11361)
(10915)
(10674)
(10656)
(10632)
(10553)
(9593)
(9556)
学科
(82946)
经济(82767)
管理(50624)
(48340)
(38472)
企业(38472)
方法(36534)
数学(30638)
数学方法(30346)
中国(26467)
(24761)
(20835)
(19110)
(17626)
业经(17277)
(17197)
贸易(17184)
(16761)
农业(15613)
地方(14840)
理论(14427)
(14326)
(13905)
银行(13877)
(13297)
(12558)
金融(12555)
教育(11783)
(11485)
财务(11452)
机构
大学(283314)
学院(279816)
(119270)
经济(116709)
管理(102061)
研究(101159)
理学(85663)
理学院(84584)
管理学(83126)
管理学院(82587)
中国(79677)
(62319)
科学(59629)
(56962)
(52040)
(47787)
中心(47494)
研究所(46699)
(45382)
财经(44412)
北京(40482)
(40196)
(39580)
师范(39242)
业大(38987)
经济学(37877)
农业(37289)
(35713)
(35242)
经济学院(34139)
基金
项目(173702)
科学(135736)
研究(130617)
基金(125625)
(109677)
国家(108407)
科学基金(90944)
社会(83562)
社会科(78110)
社会科学(78084)
(65456)
基金项目(65204)
教育(61383)
(56163)
自然(56069)
自然科(54682)
自然科学(54663)
编号(53901)
自然科学基金(53721)
资助(52619)
成果(46240)
(40481)
重点(39625)
课题(38100)
(37496)
(35176)
国家社会(34738)
教育部(34723)
(33977)
大学(33906)
期刊
(138971)
经济(138971)
研究(90291)
中国(66314)
(45809)
(44044)
学报(43569)
科学(40501)
教育(37652)
管理(37090)
大学(32962)
学学(30173)
农业(29180)
(27676)
金融(27676)
技术(24662)
财经(22849)
经济研究(22191)
业经(20924)
(19829)
问题(18762)
(16926)
图书(16781)
(16547)
世界(15025)
国际(14559)
(14224)
技术经济(14072)
理论(12953)
(12896)
共检索到446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勇文  
家训是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教诲后代子孙如何治家处世的教育范本,通过这类史料,可以对他们的思想行为、治家方式及其治生欲望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唐宋以来,如何处理和对待具体的家庭经济问题成为家训中的重要议题。其中,以土地问题最具代表性,集中反映出传统社会后期家庭土地观念:士大夫阶层强调家庭首要问题是土地产权问题;拥有一定数量的田产对于家庭延续至关重要;适度积累土地是地主家庭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地租量的确定应以承租佃农所获作为其前提;应该保持地租的相对稳定;反对无限制的土地扩张,特别反对强制性的土地兼并。历代家训反映出传统家庭经营管理的一般心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研究传统乡村社会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郑秀花  
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中的长辈为教育子孙而专门撰写的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图书情报学在古代礼法学领域的移植研究可通过词频统计方法实现。通过词频统计的定量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传统经典家训的内涵在于建立家庭秩序:以家庭核心人际关系为主的人际秩序,以家庭生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秩序,以儒家伦理为根基的心灵秩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担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辉映千秋。其实,苏轼也是一位大思想家,特别是对于经济问题,他的许多观点和意见体现了他的杰出与不凡。本文主要谈论苏轼在商品经济问题上的杰出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反对官营禁榷在中国历史上商鞅和桑弘羊所代表的经济主张,主要开向是重农轻工商和强调官营禁榷,其共同点在于富国为首位。对此,苏轼是持明显的反对态度的。苏轼并不反对重农,而是反对专制和轻视抑制工商,他说:"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立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尚爻  
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要义体现为家训、家宪、社训,其发展脉络具有"四横四纵"的特点,同时,经营理念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传承责任意识不断深化。日本企业经营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契合,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随企业发展不断完善,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其从理念构建到实践方式都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俊霞  
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家庭之变,首先要研究传统乡村代际关系形态,以形成对照。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理想化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可抽离出理解和分析代际关系的两个维度:代际关系的交换维度和价值基础维度。依据上述两个维度建立的传统家庭代际关系模型,可以用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实践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更可以用来分析当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而深入认识转型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郭文玲  
重视实践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古人读书以躬行为原则。传统家训有三个基本的阅读实践:兴于修身、著于传家、成于报国。修身是阅读实践的逻辑起点,传家是对修身的检验也是报国实践的基础,而报国则是修身的理想,三者互为因果,互相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传统家训的阅读实践观对现代家庭阅读推广具有重要启示,可切中其存在的弊端。现代家庭阅读推广应借鉴传统家训的阅读实践理念,确立系统的阅读观,帮助孩子处理好读书与做人的关系、读书与社会活动的关系,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促使孩子的人格发展趋于完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岳翔宇   夏艳秋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而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主流文献已就事前粮食生产与预防思考、事后冲击评估及政策反思等问题做了大量探讨,但较少关注国家应急治理应采取怎样的事中应对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此,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借鉴粮食获取权理论和国家能力四分法分析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要旨和价值。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荒政中增强粮食安全的措施大体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在时间维度上的粮食资源跨周期调节、在空间维度上的粮食资源跨地区调节、在直接权利维度上的贷种借牛和蠲免缓征等措施、在贸易权利维度上的减免商税和以工代赈等措施。(2)中国传统荒政思想已经意识到,落实这些主张需要政府拥有强制能力以维持灾区秩序、汲取能力以提供荒政所需资源、递送能力以实现救荒资源投放、信息决策能力以提升治理质量。(3)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粮食安全理论打通了历史根脉,其实践意义在于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角度为中国夯实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历史经验,其世界意义在于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荒政理念校准、策略体系对照与治理技术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本文利用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刑科题本婚姻家庭类档案中所获取的资料,并结合当时的性别比状况,考察18世纪中后期家庭成年子女数量。按照本项研究,当时一夫一妻制家庭中,平均拥有成年儿子1.74个,成年女儿1.52个,合计3.26个。本项研究是在克服直接性资料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它带有探索性质,尚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小平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纪武  
中国传统空间观念的发生、发展,与王朝政治形态的大一统思想密切相关。通过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空间礼制的讨论,探讨我国传统空间观念的礼法政治内涵,及其对后世聚居空间观念与空间实践的影响,揭示了王朝政治形态在传统区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菊芬  
客家山歌中对女性的描绘和对女性的讴歌,展现了客家女性独特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以及客家族群独特的女性文化特点。这些山歌也教化着后人,加深了客家人族群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推动了它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赵志耘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察传统文化信念驱动下的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家庭养老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传统文化信念将后代人力资本积累与父代养老保障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家庭养老保障和人力资本内生积累机制;现收现付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其次,本文以我国现实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转则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在致力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作用与培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熊静  
家庭教育是人的基本教育,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特别重视家教的作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家训文献。在古代家训中,教子读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阅读思想和理念,对今天儿童阅读、家庭阅读活动的开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历代家训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古人家教中的阅读思想主要从"读书是修身立德之本""勤学苦读、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勤读圣贤书""广博相宜""读书非为求利禄""书香家风"7个方面体现出来。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骅  
对先秦时期公私观的考察应结合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西周时期的“公”,主要“私”所指代的对象主要是各国国君和国内的卿大夫,双方的冲突也称为“公室”与“私门”之争,君权日益强大,公私观念的现实内涵也发生重大变化,“公”指各国君主和朝廷国家,“私”由春秋德伦理色彩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强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霞  胡露  
随着国内外非正规就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就业非正规化的态势也日趋加强。尽管女性非正规就业在促进女性就业、增加女性收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多数学者仍然从职业层次、收入水平、行业分隔、社会保障等方面认为女性非正规就业是劳动力市场对女性歧视的一种反映,是不利于中国女性自由发展的。文章则从人的自由发展的内涵出发,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下,非正规就业是促进中国女性自由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