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0)
2023(10516)
2022(8807)
2021(8267)
2020(6959)
2019(16301)
2018(15728)
2017(29483)
2016(15937)
2015(18303)
2014(18104)
2013(18397)
2012(17505)
2011(16188)
2010(16255)
2009(15294)
2008(15363)
2007(13891)
2006(12012)
2005(10550)
作者
(47909)
(40578)
(40390)
(38844)
(25462)
(19567)
(18427)
(15858)
(15263)
(14130)
(13945)
(13584)
(12827)
(12813)
(12772)
(12752)
(12247)
(11740)
(11647)
(11606)
(10171)
(10026)
(9884)
(9228)
(9215)
(9170)
(8909)
(8692)
(8263)
(8153)
学科
(74331)
经济(74268)
(39647)
管理(36451)
方法(32948)
(30769)
数学(30024)
数学方法(29809)
(26413)
企业(26413)
中国(22249)
农业(20122)
业经(16418)
(15902)
贸易(15896)
(15879)
(15655)
(15488)
地方(14421)
(14204)
(11582)
银行(11557)
(11156)
(11080)
(10943)
金融(10941)
环境(10212)
(9975)
(9093)
(8978)
机构
大学(240656)
学院(238794)
(105823)
经济(103757)
研究(89812)
管理(86372)
理学(74331)
理学院(73365)
管理学(72069)
管理学院(71620)
中国(69346)
科学(54635)
(51601)
(47422)
(46157)
(45963)
研究所(42328)
中心(41001)
财经(36993)
农业(36548)
业大(36527)
(34784)
经济学(34401)
(33763)
(33025)
北京(33000)
师范(32740)
(31934)
经济学院(31243)
科学院(27652)
基金
项目(159199)
科学(125541)
基金(118093)
研究(114650)
(104252)
国家(103431)
科学基金(86841)
社会(75009)
社会科(70972)
社会科学(70954)
基金项目(62450)
(59222)
自然(54793)
自然科(53498)
自然科学(53480)
自然科学基金(52536)
(51277)
教育(51277)
资助(48078)
编号(45179)
成果(37298)
(36730)
重点(36641)
(35600)
国家社会(32370)
(32040)
课题(31357)
中国(31235)
科研(30959)
教育部(30955)
期刊
(117729)
经济(117729)
研究(72113)
(47817)
中国(45897)
学报(40225)
科学(37960)
(33716)
农业(32059)
大学(30201)
学学(28613)
管理(27407)
(22721)
金融(22721)
教育(20173)
业经(20158)
经济研究(19194)
财经(18402)
技术(17641)
问题(16540)
(15953)
(15918)
(14217)
世界(13352)
(13087)
国际(12313)
资源(12215)
技术经济(11879)
统计(11739)
经济问题(10580)
共检索到355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康璟瑶  章锦河  胡欢  周珺  熊杰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并已形成四大集聚区;(2)不同海拔高程地区传统村落的留存保护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3)地区人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理论上并不矛盾,各地应寻找保护传统村落的合适路径;(5)交通发达程度与传统村落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6)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向、程度和范围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要素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培家  章锦河  孙枫  曹姗姗  阚越  王昶  徐冬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西南地区1 912个传统村落为案例,运用计量地理法与GIS空间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且逐渐形成滇西北、黔东南—黔东北、黔南和云南红河州四大高密度区。(2)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的影响因子最强,地域文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社会因子影响力较弱;各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且海拔高程、坡向和河流间两两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3)从影响机理来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演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导向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是决定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基石",起着主导作用;人文社会因素是传统村落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政策导向是形成现有空间格局的外在动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陆海云   黄震方   朱志刚  
文章选择中国8155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从空间分布类型来看,传统村落整体上南多北少,呈现集聚分布的形态。(2)从空间分布均衡性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分布的态势,且有较高的集中度。(3)从空间分布密度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大致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集聚区、东南沿海及其周边集聚区、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集聚区、云南边境集聚区、青海—甘肃两省交界集聚区。(4)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早期传统村落选址,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传统村落的保留及后期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从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策环境和民族风俗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居肖肖  杨灿灿  赵明伟  徐燕  周德民  张雨薇  
以宏观尺度传统村落差异化保护为切入点,选取浙江、安徽、陕西、云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四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省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四省传统村落均呈凝聚性分布,安徽的分布最不均衡但集中度最高,浙江和陕西次之,云南集中度最低。(2)四省传统村落多集中在丘陵与山地地区,其中陕西以丘陵为主,浙江以山地为主;同时,各省传统村落在整体上有较明显的沿河、沿湖分布趋向。(3)四省传统村落存在较明显的城镇中心聚集现象,绝大多数村落分布在中心城镇30 km范围之内;而在交通方面,安徽省传统村落的交通通达性最高,云南省最差。(4)陕西、云南两省的部分城市,传统村落密度与经济发展指标存在正相关,其余城市两者多为负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方式存在区域差异性。在分析不同区域传统村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化保护和开发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培刚   曲鹏慧   杨宁宁   罗小龙  
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体现,从省域视角辨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效支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文章以江苏省47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模型,分尺度、分批次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格网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框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论如下:(1)不同尺度下,江苏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差异化集散特征,区域、市域尺度下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区县尺度下呈现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苏州吴江、无锡宜兴、扬州高邮和江都;(2)不同批次传统村落在苏南地区的空间分布密度远高于苏北地区;(3)生态、人口、经济、交通与城市因素对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作用方向、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艳想  李帅  酒江涛  任梦雨  樊祎  苏金乐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文章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及Arc GIS10. 2软件对河南省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格局、分布均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估计法及地理集中程度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距离法分析R=0. 628,小于1,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核密度分析中,整体空间分布呈现3个核心区域,平顶山东北区域,豫西北沿省边界呈带状分布及豫南信阳南部,空间分布受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结论]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属凝聚型不均衡分布。从地级市层面上分析,主要集中在平顶山东部、信阳南部和三门峡地区;从分区层面上,以豫中较多,豫北、豫西和豫南其次,豫东基本空白。形成原因与地理高程、社会经济和历史事件有关。交通不便、经济相对发达或相对落后、历史事件少发的区域,传统村落保存较为完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亚强  陈伟强  高涵  马月红  
以河南省12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Geo Da技术手段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状态,形成了平顶山市、信阳市境内两个高密度区;河南省传统村落整体呈现"中心多、四周少"的分布态势;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除了地形、海拔、交通发展程度等共性因素以外,河流、与区域中心城市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独特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亮  孟晓丽  
中国传统村落真实地记录了建筑、民俗民风和较原始的民居空间形态,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的存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尤为重要,除了微观层面的具体保护措施外,还应加强宏观层面的空间分布研究。地理格网是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本文从百度影像地图提取村落坐标,并截取遥感影像作为村落点数据的判断补充,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格网的分级法,对国家公布的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555个)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村落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落在一级格网Ⅰ18、Ⅰ19就分别有586、781个村落,占三批传统村落总数的96.6%。通过对二级和三级格网的村落分布离散性进行分析,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数据结构更加系统和清晰有序,为合理构建其数据库提供了框架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绪英  蔡军火  刘纯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绪英  蔡军火  刘纯青  
以江西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周边山脉、水系分布的关系,并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的类型与境内主要山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2)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在三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传统村落数量以赣北地区最多,赣中地区次之,赣南地区最低;从市域尺度来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为较集中,由高至低依次集中在吉安、上饶、赣州、抚州、景德镇5个设区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楠  
[目的]通过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形成的机制,对南阳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优化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渐变尺度空间结构度量法、最近邻指数模型和分布密度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用探测力指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定量探究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VCM曲线分析结果表明63.70%的乡村聚落与相邻聚落的距离在500~1 000m内,该范围内乡村聚落比较集中。通过研究距离城镇的距离与乡村聚落分布的关系,发现距离城镇越远,乡村数量越少;距离城镇越近,乡村的数量越多。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最邻近指数N=0.886 3,属于集聚分布,各县乡村聚落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结论]该文利用不同的模型对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测到乡村分布的特征及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空间分布的重构应该以集约用地、提高有效耕地面积为前提,合理安排土地结构的有效利用,并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君子  刘大均  周勇  朱爱琴  肖鹏南  
传统村落是时代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2)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形结构,且分形结构大致沿着流域内部河流等线状要素展开;(3)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地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更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大均  胡静  陈君子  许贤棠  
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在反映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突出,存在滇西北、黔东南、中原以及皖南—浙西等4个明显的集聚区,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②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省际差异较为明显,云南、贵州2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8%,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辽宁等10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仅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此外,全国传统村落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