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0)
2023(6547)
2022(5534)
2021(5410)
2020(4677)
2019(11021)
2018(10630)
2017(20254)
2016(10612)
2015(12372)
2014(12028)
2013(11824)
2012(10938)
2011(10115)
2010(10079)
2009(9428)
2008(9207)
2007(7679)
2006(6739)
2005(6089)
作者
(29702)
(25114)
(24982)
(23621)
(16044)
(11891)
(11252)
(9815)
(9522)
(8724)
(8652)
(8437)
(8135)
(8029)
(7962)
(7623)
(7367)
(7085)
(7023)
(6819)
(6268)
(6191)
(5995)
(5705)
(5664)
(5644)
(5400)
(5119)
(5005)
(4977)
学科
(53923)
经济(53867)
方法(28988)
管理(27907)
(27349)
数学(27004)
数学方法(26660)
(22015)
企业(22015)
中国(16506)
(11861)
贸易(11854)
(11638)
(11316)
(9673)
(8798)
业经(8222)
(7964)
关系(7567)
(7485)
金融(7485)
(7390)
银行(7382)
环境(7270)
农业(7200)
(7195)
(6609)
(6580)
地方(6578)
(6560)
机构
大学(159339)
学院(154369)
(75555)
经济(74576)
管理(60181)
研究(58486)
理学(52909)
理学院(52300)
管理学(51190)
管理学院(50921)
中国(44870)
(34047)
科学(32950)
(31093)
(28975)
研究所(26709)
财经(25844)
经济学(25280)
中心(25043)
(24033)
经济学院(22777)
(22456)
北京(22320)
(20609)
业大(20502)
(19741)
财经大学(19666)
师范(19595)
(19362)
农业(17587)
基金
项目(106843)
科学(86584)
基金(83094)
研究(75991)
(74122)
国家(73203)
科学基金(62402)
社会(52611)
社会科(50084)
社会科学(50072)
基金项目(42421)
自然(39713)
自然科(38905)
自然科学(38895)
自然科学基金(38242)
(36843)
资助(35803)
教育(35313)
(32774)
编号(27197)
(25944)
重点(24251)
国家社会(23625)
中国(23254)
教育部(22787)
(22385)
成果(22249)
(22143)
人文(21098)
创新(20769)
期刊
(75192)
经济(75192)
研究(48134)
中国(29352)
科学(23913)
学报(23541)
管理(23344)
(21617)
(19788)
大学(18455)
学学(17377)
经济研究(14135)
农业(14110)
教育(13644)
财经(13388)
技术(12487)
(12455)
金融(12455)
(11690)
世界(10947)
(10944)
统计(10708)
问题(10218)
国际(10181)
(9396)
(9236)
业经(9073)
技术经济(8608)
决策(8466)
资源(7105)
共检索到227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俊霞  
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家庭之变,首先要研究传统乡村代际关系形态,以形成对照。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理想化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可抽离出理解和分析代际关系的两个维度:代际关系的交换维度和价值基础维度。依据上述两个维度建立的传统家庭代际关系模型,可以用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实践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更可以用来分析当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而深入认识转型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跃生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并非只有抚养—赡养一种关系形式。抚养行为发生在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间,赡养行为存在于壮年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在成年子女和壮年父母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交换关系。但抚养-赡养关系不能用交换关系去解释,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完整的代际关系既有抚养—赡养关系,又有交换关系,两者具有并存特征。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代际关系的层次和类型也有不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小平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帆  王琳  
对于处在现代化后期发展阶段和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家庭多代代际关系网络已成为中国家庭的常态。家庭多代代际关系网络比传统定义下的家庭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6个典型家庭的研究发现:家庭代际关系网络分布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叠加,空间离散并未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分隔;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完全团结型、双轴团结型、基本团结型、部分团结型和分化型等多种模式;家庭代际支持的内容多样化、方向多元化,不同类型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不同;家庭代际关系网络的中心及代际间的联结方式存在差异;家庭代际关系的互惠性不具有即刻性,跨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代际互惠才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熊跃根  
人口高龄化是中国未来几年内大城市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老年人的迅速增加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明显的压力。在中国传统上家庭一直发挥着照顾老年人的基本功能。然而,家庭结构和社会经济变迁却会影响老人照顾过程中的代际关系。本文试图利用1997年长春市老人照顾的调查数据资料,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分析和阐释长春市社区居家老年人同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代际互惠关系,从而深入了解在日益高龄化的形势下老人照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跃生  
家庭代际功能关系是由义务和责任履行、权利享有、需求交换和情感沟通所组成的体系。社会转型之下,亲代对子代的教育义务增大,子代赡养亲代义务减轻;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对子女尚有照料依赖。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长大,女儿在代际功能关系中的作用提高,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直系成员存世代数增加,4代存世家庭大幅度上升,可能加大子代的照料负担。整体看子代"回馈"亲代的功能下降,直接影响育龄夫妇的生育行为。子代代际功能关系履行降低有社会福利制度的替代、客观条件制约的作用,也有主观意识弱化的因素,还有约束性制度环境欠缺的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推动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的代际功能关系的建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勇文  
家训是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教诲后代子孙如何治家处世的教育范本,通过这类史料,可以对他们的思想行为、治家方式及其治生欲望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唐宋以来,如何处理和对待具体的家庭经济问题成为家训中的重要议题。其中,以土地问题最具代表性,集中反映出传统社会后期家庭土地观念:士大夫阶层强调家庭首要问题是土地产权问题;拥有一定数量的田产对于家庭延续至关重要;适度积累土地是地主家庭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地租量的确定应以承租佃农所获作为其前提;应该保持地租的相对稳定;反对无限制的土地扩张,特别反对强制性的土地兼并。历代家训反映出传统家庭经营管理的一般心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研究传统乡村社会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赵志耘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察传统文化信念驱动下的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家庭养老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传统文化信念将后代人力资本积累与父代养老保障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家庭养老保障和人力资本内生积累机制;现收现付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其次,本文以我国现实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转则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在致力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的作用与培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尹占文  沈艳荣  
理想主义作为系统化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西方政治文化的产物,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其纵横捭阖的外交实践实际上就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素材。儒家崇尚"仁政"和"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以及老庄以"道"为客观规律的和谐世界思想都与西方的理想主义有思想内核的契合之处。中国传统国家间政治思想与理想主义的契合之处不仅反映出了理想主义的理论核心和东方思想渊源,而且还昭示出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丰富的国家间交往实践对人类追求持久和平、均衡发展、长期稳定的终极目标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保庆  张敬霞  
本文从家庭代际关系的角度,建立了一个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在考虑到父母为子女未来买房储蓄时人口少子化和房价对消费的影响。模型认为当父母不需要为子女未来买房储蓄时,人口少子化会抑制消费率;随着父母为子女未来买房储蓄的增加,人口少子化对消费率的抑制作用在减弱。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少儿抚养比来衡量人口少子化,以房价来衡量父母为子女未来买房的储蓄额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房价的上升,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对消费率的促进作用在显著减弱,而且当房价的对数为0时,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该结论是稳健的。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结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郜亮亮  杜志雄  
基于2014年全国31省(区、市)1436家家庭农场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解释农场主特征与其经营的家庭农场特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场主的教育水平越高,农场经营规模越大,土地流转越规范,租金承受力越高,生产资料水平越高,机械化以及用自己机器实现机械化水平越高,科学施肥用药水平越高,未来调整规模意愿越高。相比年龄大的农场主,年轻农场主所经营的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转入土地占比、书面合同占比和土地租金偏高,拥有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其产值)较多,也更喜欢通过自己的机器实现机械化,贷款或举债进行家庭农场经营的比例偏高,且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渠道。农场主年龄越小,未来调整经营规模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农场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丽丽  
家庭关系是否均衡、和谐,在农村不仅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而且是个经济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对当前农村家庭成员与青少年之间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做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失衡的成因及后果,并对如何重构和谐家庭代际关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云  
家庭各类成员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本研究利用中国1998年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从生活来源、日常生活能力、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照料提供者这几个指标,分析了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周骥腾  
文章基于转型社会视角,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并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仍以供养型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互惠型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禀赋越低、文化观念越传统、健在子女数越多,则更可能身处传统的供养型的代际经济关系之中;家庭网络得分越高,代际关系越紧密,互惠型的可能性更大,游离型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子女的向下经济支持,呈现出抚养型或互惠型的关系。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障的获得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经济资源的双向互惠流动。研究结果对于在转型社会背景下前瞻性应对中国家庭养老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