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6)
2023(12382)
2022(10017)
2021(9257)
2020(7781)
2019(17344)
2018(17111)
2017(32636)
2016(17437)
2015(19769)
2014(19348)
2013(19556)
2012(18122)
2011(16454)
2010(16723)
2009(16090)
2008(16500)
2007(14865)
2006(13247)
2005(12127)
作者
(50277)
(42409)
(42138)
(39742)
(26786)
(20105)
(18833)
(16369)
(16104)
(15069)
(14754)
(14114)
(13655)
(13425)
(13226)
(12608)
(12307)
(12162)
(12104)
(11924)
(10627)
(10532)
(10155)
(9897)
(9541)
(9391)
(9352)
(9301)
(8628)
(8425)
学科
(85158)
(82020)
经济(81917)
(67992)
企业(67992)
管理(61707)
(46308)
方法(33696)
农业(30727)
业经(29717)
数学(25465)
数学方法(25298)
(24451)
中国(23012)
(17840)
财务(17835)
财务管理(17821)
(17333)
企业财务(16866)
技术(16520)
(16510)
贸易(16501)
(16153)
(15990)
(15582)
(15183)
环境(15056)
(14132)
(13513)
理论(13218)
机构
学院(267471)
大学(260774)
(121770)
经济(119943)
管理(106186)
理学(91521)
理学院(90607)
研究(90288)
管理学(89542)
管理学院(89052)
中国(73072)
(56734)
(54634)
(53116)
科学(51967)
(45150)
农业(43079)
财经(42674)
业大(40898)
研究所(40885)
(40597)
中心(40555)
(38869)
经济学(37309)
北京(34297)
经济学院(33748)
(33180)
师范(32958)
经济管理(31682)
(31344)
基金
项目(172913)
科学(139346)
研究(130623)
基金(129164)
(111443)
国家(110325)
科学基金(95768)
社会(88725)
社会科(83795)
社会科学(83772)
基金项目(68332)
(66615)
自然(58555)
自然科(57172)
自然科学(57156)
教育(56595)
自然科学基金(56229)
(54755)
编号(51911)
资助(50929)
成果(41129)
(39953)
(39050)
(38735)
(38725)
重点(38556)
国家社会(37661)
创新(35310)
(34643)
课题(34421)
期刊
(145825)
经济(145825)
研究(78718)
(59266)
中国(51240)
(42355)
农业(40247)
管理(40065)
科学(39449)
学报(37740)
大学(30193)
业经(29679)
学学(28965)
(26371)
金融(26371)
财经(21968)
技术(21638)
(21536)
经济研究(21417)
教育(20968)
问题(19723)
(19112)
世界(17153)
技术经济(15634)
(15165)
农村(14340)
(14340)
(14200)
农业经济(14035)
资源(13536)
共检索到403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因时而变和超越时空界限的内容。传统农业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和观念,为当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梓菡  潘佳琦  张宏  姜珊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文化,具有极其丰富和深远的内涵。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由此而发展。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不断吸收历代统治者以及思想家、政治家等的廉政思想,持续创新发展。通过研究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发展创新过程,进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挖掘其精华,将有利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福昌  申学锋  史卫  孙维  
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是以传统德治理念为基础,蕴含在财政人或财政管理中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系。本文在剖析中国文化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传统财政道德观发展脉络,提炼了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四方面基本特征—政治担当、公平正义、天下为公和以民为本,进而探讨了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当代价值,要更好强化财政的政治担当,营造公平正义环境,倡导“天下为公”的胸襟,传承民本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华星  
中国传统收入分配思想的主流观点为"平均"与"求富"。"平均"是确保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最主要手段,而"求富"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要社会形式,是依据个人收入分配均等化,亦即用社会公平去评价维持个人私有财产、发展私人财富的求富行为。"均"、"富"思想是社会公正的基准与个人分配均等化基准两者在传统社会中的直接反映,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先富"目标已实现,解决"共富"问题已刻不容缓。只有全面总结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才能合理解决当代的"均"、"富"问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建云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观念中,对人的关注永远是中心主题,一切生产、生活和文化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有意义,而一切事物和事情也只有通过人、依靠人才能实现。人文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它是中华民族绵延繁盛的内在精神力量。传统人文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表现为三个价值取向:重责任担当、重实用理性、重内在超越。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它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钢  
我国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农业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基础性和务实性;持久性和稳定性;多样性和地域性。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因为它是以伦理意识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基础,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一把钥匙。它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了解农业文化才能把握我国传统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玉湖  
"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包含着人类历史发展与外部自然存在相互创造、相互适应的有机统一。马克思通过分析"环境创造人"的自然基础和"人创造环境"的现实基础,批判传统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片面性,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条途径入手,阐述人类支配自然的必要性、条件性和社会性,说明只从"利益集团"的需要来对待自然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创造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我们面向未来实现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社会与自然和谐之有效路径提供思想支点。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学   马婧杰  
生态农业是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绿色理念及先进技术提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环境友好、资源高效节约的现代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提升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贯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农业,要从制度层面上健全生态农业保障机制,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从技术层面上加快生态农业科技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永强  
当代由于社会制度变迁、家庭结构转型、价值取向变化等原因,传统孝文化正逐渐弱化,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孝意识缺失。当前,应充分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采取有效途径,发挥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完善的积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翠梅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明   路宝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之下,中华优秀传统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每当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中,人们总是习惯归咎于“君子不器”的文化传统,但却忽视了“经世致用”的文化取向。这实际上归结于对职业教育文化传统的误读而不是文化传统本身的问题。据此,采介谱系学的基本范式,秉持后传统理论、民族性线索与复杂性场域等解释依据,在针对“君子不器”与“经世致用”文化“双螺旋构型”的审鉴中,解析出指向“大器”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根脉,以此明晰“大器”的培养取向在于兼备德艺周厚、通艺通道的“中国式”博雅工匠。“大器”的当代价值,可在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治理、文化效用方面发挥新的牵引作用,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挖掘新的文化自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嘉敏  刘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可忽视的生态问题。文章对《资本论》中农业生态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发现其中蕴含着"土地是财富之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建立"合理农业"等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进一步对其进行伦理思考,可以为农业从业者的生产行为提供价值导向。《资本论》中的农业生态思想也为我国遵循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