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4)
2023(15520)
2022(13179)
2021(12533)
2020(10286)
2019(23721)
2018(23347)
2017(44515)
2016(24028)
2015(27280)
2014(26835)
2013(26871)
2012(24694)
2011(22497)
2010(22121)
2009(20200)
2008(19603)
2007(17072)
2006(14985)
2005(13311)
作者
(70879)
(58847)
(58532)
(55660)
(37556)
(28102)
(26517)
(23157)
(22425)
(20948)
(20113)
(20066)
(18749)
(18685)
(18311)
(18197)
(17683)
(17313)
(16829)
(16824)
(14691)
(14509)
(14367)
(13391)
(13194)
(13071)
(13062)
(12840)
(11846)
(11740)
学科
(101877)
经济(101773)
管理(67126)
(65277)
(53074)
企业(53074)
方法(45307)
数学(39286)
数学方法(38895)
中国(28870)
(27727)
业经(22890)
(22037)
(21944)
地方(19901)
(19830)
贸易(19820)
技术(19354)
(19329)
农业(18636)
(17482)
(15564)
理论(15559)
环境(15500)
(14446)
银行(14389)
产业(14294)
(14002)
金融(14000)
(13827)
机构
大学(348044)
学院(345357)
(143589)
经济(140800)
管理(135020)
研究(123682)
理学(117227)
理学院(115937)
管理学(114043)
管理学院(113456)
中国(90429)
科学(77027)
(75579)
(62700)
(61041)
(58918)
研究所(57663)
中心(54255)
业大(53304)
财经(49760)
(48599)
北京(48274)
农业(46512)
(45497)
(45406)
师范(44899)
(44885)
经济学(43823)
经济学院(39569)
(39272)
基金
项目(240624)
科学(189006)
基金(175000)
研究(174830)
(154437)
国家(153220)
科学基金(129945)
社会(110576)
社会科(104842)
社会科学(104813)
(92427)
基金项目(92269)
自然(84253)
自然科(82259)
自然科学(82237)
自然科学基金(80786)
教育(79278)
(78841)
资助(72424)
编号(69612)
成果(56444)
重点(54629)
(53506)
(52688)
(50610)
课题(48881)
创新(47261)
国家社会(46092)
科研(45885)
教育部(45547)
期刊
(154476)
经济(154476)
研究(103294)
中国(65355)
学报(57914)
科学(54128)
(53829)
管理(49933)
(43510)
大学(43446)
学学(40915)
教育(38278)
农业(38199)
技术(30953)
(26514)
金融(26514)
经济研究(25826)
业经(24274)
财经(24215)
(20938)
(20431)
问题(20353)
技术经济(18140)
科技(18095)
图书(17475)
(16938)
(15912)
世界(15894)
理论(15780)
现代(15289)
共检索到502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将中国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现两者的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用中国工业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取模仿性创新的外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采取自主创新的内源式技术进步路径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应采用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渐进性"技术进步路径;而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应采用自主创新的"一步到位"式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晓萌  张永亮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扩展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全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解释了由技术进步给区域产业总产出带来变化的原因,以及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出贡献率基本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第二大的是第三产业;对于珠三角地区,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总产值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三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来自其自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创新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促进了知识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企业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变革,实现以传统业务为支柱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转变。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选择适合的创新形式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及业务;创新链与传统产业链有效融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树功  
当前的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主导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残酷的淘汰和替代,而是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协同共赢和资源互补的可能性。通过资源转移和市场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者将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菅青  吴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由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现实基础的务实选择。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它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数据缺乏,导致对相关产业的评价与选择困难。文章以合肥市家电产业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军  赵方圆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产业关联协调指标体系,测度并比较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三大区域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均体现为传统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但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东部为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中部为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西部为R&D经费内部支出和工业总产值。总的来看,尽管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关联度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但整体协调度均不高,且区域间存在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蒋青嬗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下构建了要素配置、研发效率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80—2017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在样本期内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但这与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匹配。在1981—2017年研发效率对技术进步偏向的贡献度超过了要素投入效率的贡献度;在1981—2003年研发效率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而在2004—2017年要素投入效率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凌江怀  胡雯蓉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不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是目前理论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和传统产业的对比,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和融资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股权资本对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的影响迥异,即规模扩张不利于传统产业提高经营绩效,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营绩效;股权资本降低了传统产业的经营绩效,却显著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绩效。这个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规模效应递增阶段,需要大力发展;同时表明其规模的扩张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来实施。本文的研究结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磊  安同良  
传统产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体系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在中国产业知识吸收与技术追赶的过程中,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两条有较大区别的创新轨道中。案例研究表明,中国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存在三类创新模式,即供应商主导模式、过程创新模式和协同创新模式。在中国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进行自主研发,促进民族产业独立发展,这也正是自主创新的要义所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芮红霞  郑江淮  杨以文  
为了探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文章采用增长因素分析法和分类生产函数(Categorized Production Function,CPF)构建理论分析模型,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标准》和GB4754—2011行业分类构造了样本行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系数,并利用2005-2010年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系数测算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显著提高了企业内部研发创新活动对技术进步方式的贡献,具有减弱实物资本的“干中学”效应和公共技术的外溢作用的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改变当前我国体现式技术进步方式占主导地位,研发创新方式的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勇清  李世才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模型和持续发展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型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尤文龙  王宫成  
本文以2003—2016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的政策交汇点,以东北地区23个入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城市为实验组,其余11个城市为对照组,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单位GDP用电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东北地区需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方面进行预算安排的倾斜,将污染物减排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技术协同性,盘活东北地区各类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而提升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蕾   李欢   王佩琳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和发展差异较大,对高职专业设置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异质性特征。因此,在推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高职专业设置。以广东为例,基于客观数据和实际情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高职专业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区域高职专业设置与新兴产业规划之间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此,提出构建由省域统筹引导、市域匹配支撑、院校主动融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的框架,进一步探索广东省高职院校如何有效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以更好地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忠禹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空前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生产的周期不断缩短。特别是生物、信息、激光、核技术、空间技术、新型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出现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产业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