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3)
- 2023(9412)
- 2022(7765)
- 2021(7215)
- 2020(5752)
- 2019(13044)
- 2018(12199)
- 2017(22568)
- 2016(12076)
- 2015(13300)
- 2014(12505)
- 2013(12454)
- 2012(11423)
- 2011(10543)
- 2010(10161)
- 2009(9236)
- 2008(8922)
- 2007(7393)
- 2006(6463)
- 2005(5608)
- 学科
- 济(53070)
- 经济(53021)
- 管理(30349)
- 业(29178)
- 方法(24479)
- 数学(22739)
- 数学方法(22616)
- 企(21144)
- 企业(21144)
- 中国(17077)
- 农(14017)
- 贸(13899)
- 贸易(13894)
- 易(13609)
- 财(11365)
- 学(10764)
- 业经(10242)
- 农业(9531)
- 环境(9005)
- 制(8530)
- 地方(8118)
- 银(7932)
- 银行(7891)
- 出(7655)
- 行(7629)
- 融(7609)
- 金融(7608)
- 技术(7352)
- 关系(7350)
- 发(7036)
- 机构
- 大学(178902)
- 学院(175112)
- 济(81830)
- 经济(80754)
- 研究(68298)
- 管理(64391)
- 理学(57159)
- 理学院(56405)
- 管理学(55555)
- 管理学院(55263)
- 中国(50799)
- 科学(42497)
- 京(38078)
- 农(36679)
- 所(34862)
- 研究所(32634)
- 财(32577)
- 业大(30273)
- 农业(29485)
- 中心(29204)
- 财经(27496)
- 经济学(27208)
- 经(25572)
- 经济学院(24810)
- 院(24488)
- 北京(23849)
- 江(22348)
- 科学院(22216)
- 范(21945)
- 师范(21617)
- 基金
- 项目(128400)
- 科学(102424)
- 基金(98794)
- 家(90599)
- 国家(89962)
- 研究(85249)
- 科学基金(75786)
- 社会(59521)
- 社会科(56800)
- 社会科学(56786)
- 基金项目(52718)
- 自然(50227)
- 自然科(49192)
- 自然科学(49173)
- 自然科学基金(48361)
- 省(45827)
- 划(41131)
- 资助(39226)
- 教育(37982)
- 重点(29690)
- 部(29501)
- 编号(29370)
- 发(27497)
- 国家社会(27200)
- 创(27017)
- 中国(25948)
- 创新(25512)
- 科研(25339)
- 教育部(24919)
- 计划(24900)
共检索到244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陈君子 贾垚焱
基于大众点评网络平台的会展大数据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复杂网络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会展客流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会展客源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会展客源市场的三大集聚区。②中国会展客流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深、成渝为中心的菱形空间结构,会展客流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82.05%的游客流动距离集中在0~50 km范围内。③中国会展客流网络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以北京、杭州、深圳为次核心的层级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效应。④会展发展水平、会展发展规模、商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会展客流空间的主要因素,其中,会展发展水平是首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晔 赵林 吴殿廷
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地市级尺度的会展业与会展教育耦合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出以城市群为基本辐射区、以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高值突出点的点面结合格局,点面串联形成"两横三纵"的空间形态,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四个高值区;不同协调水平型地市在空间分布形态和子系统结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②中国会展业和会展教育耦合协调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但局部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形成城市群中心—外围和省区中心—边界的典型集聚区,体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和边界效应。③地方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开放度、第三产业基础、教育资源禀赋和交通水平对各地市会展业和会展教育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地市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区域情况,合理定位,补足短板,因地制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前林 段良令 朱文兴
文章选取2009—2019年会展产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及分步估计方法,对会展产业结构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会展产业结构水平是会展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效益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及效益化并不一定带来会展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而会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会展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会展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地域空间差异。会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会展产业结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均呈“东、中、西”依次递减规律。(2)在会展产业结构水平影响因素方面,会展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会展产业潜在消费市场需求、会展产业发展政策、会展产业应用技术水平、会展产业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会展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会展产业基础设施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会展产业发展政策、会展产业应用技术水平、会展产业人力资本和会展产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会展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国岩
以长三角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13年会展场馆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研究会展场馆分布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场馆分布密度的变化是从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向区域副中心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向非区域副中心城市以及区域副中心城市所属的县级城市扩散。2未来一段时期,将呈现区域中心城市会展场馆"大型化+阶梯式"、副省级城市以及区域副中心城市会展场馆"一大+多小"、地市级城市会展场馆"均衡分布+查缺补漏"、县级城市会展场馆"综合体+常年展配套设施"等特征。3城市地位、展贸经济、产业政策、交通设施、地理位置、重大活动是影响会展场馆空间布局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周莺 刘卫东
一个时代造就一种企业组织模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对传统企业组织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型企业空间组织,即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出现引起了学者们的强烈关注,并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的热点议题。总体来说,虚拟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而地理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等资料和数据,分析虚拟企业的概念和特点,重点剖析中国虚拟企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虚拟企业分布存在显著的地理集中特征,其空间分布正在加强中国传统大型城市的地位;信息化水平和人口素质是影响虚拟企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虚拟企业 空间分布 信息化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晨 樊杰 孙威
利用ESDA技术,基于GIS平台对2005年中国人口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2005年全国县域人口密度不仅数值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0.55,而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Moran's I指数为0.42。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东北经济带仍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是高高型人口集聚区。哈尔滨、长春、银川、昆明等城市地区是高低集聚区。低高型区域集中在高高型区域四周。西北干旱区、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山区属于低低集聚区。将人口密度分为五级,通过人口重心观察,以及将人口密度与自然和经济因素叠加,发现气候和海拔高度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对全国人口格局影响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对人口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气候和地形因素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空间格局,但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约束力将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经济因素是人口空间格局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留长 乔家君 乔谷阳
基于全国1 60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最近邻指数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对专业村镇进行空间面模式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专业村镇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种植业型专业村镇数量多,非农产业型专业村镇比重较小。2专业村镇核密度估计高值区域分布在京津区域、江浙沪区域,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递减趋势。最近邻指数定量测度表明我国专业村镇空间分布显著集聚。3空间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专业村镇的行政区分布也具有集聚性,进一步分析了地级行政区专业村镇的热点区域。根据专业村镇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在现有的资源禀赋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专业村镇发展环境,继续加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的推广力度,实现农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李福夺 傅汇艺 杨兴洪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审视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水足迹视角分别测算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的水足迹强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考虑到该方法空间描述的粗略性,通过引入时空跃迁测度法进行细化,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主要以类型Ⅵ为主,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人口数量仍然是当前中国水足迹强度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而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降低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中国水足迹强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且大部分省份水足迹强度处于第一个拐点与第二个拐点之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区域已越过第二个拐点,处于水足迹强度下降阶段,而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未跨越第一个拐点。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杰 周勇 刘小东 肖梁 黄赫 温权州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庆 王艺霏 周晓庆 张彤
[目的]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分别从自然本底、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区域环境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其分布密度呈现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圈层式向外递减特征。(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合作社和畜牧业合作社为主,两者占所有合作社的83.39%。(3)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呈现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种植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江汉平原,林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吕梁山、武夷山等主要山脉附近,畜牧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豫中、湘黔、甘陕等地区,渔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鄱阳湖和太湖周边区域;辅助业合作社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4)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资源禀赋和自然本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解释力相对较强,社会经济基础次之,地理区位最小。然而,各主要因素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分布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结论]上述研究结论可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优化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枫楠 王礼茂
基于2009年的太阳能光伏数据,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和河北,新增量分别占全国比重的85.7%、8.8%,累积量占全国总量的73.1%、8.2%。光伏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华东为主,中南、华北为辅的空间格局,光伏企业数分别占全国的52.67%,20.67%和17.85%。光伏企业分布较集中的省(直辖市)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分别占全国的16.6%,15.6%,13.9%,12.6%和12.2%。基尼系数表明,华北地区集聚程度最大,在0.7左右;东北地区集聚程度最小,略高于0.5。影响因素的回归统计...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产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秀晶 汪明峰 宁越敏
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我国软件产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软件产业以东部地区为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集聚了软件骨干企业的绝大部分,软件出口具有较强的基地指向性。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外向度、政府政策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供给能力是目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由于软件产业唯一依赖的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的人力资本产出能力对软件产业地区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在全国层面,软件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软件产业分布与软件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软件产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政府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岑俏
利用"五普"及"六普"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分省、市、县三个层面对我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化流动,热点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全国性集聚中心的存在。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结论表明影响省内和省外人口流入的因素同中有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较高的职工工资是城市吸引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共资源对省内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而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对省外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这些发现可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等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海涛 李强 刘静玉 郭晓娜 刘梦丽 王芳
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淘宝镇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距离、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中国淘宝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淘宝镇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六省,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格局,以长三角、珠三角、潮汕和闽东南等地区最为集中,与当地经济活跃程度有密切关系。(2)淘宝镇的空间分布与县域网商水平有着较高相关性,表现为县域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越强,则县域内淘宝镇的数量与规模越大。(3)淘宝镇发展还受到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商业文化和海外市场等多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