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6)
- 2023(11517)
- 2022(9150)
- 2021(8656)
- 2020(6903)
- 2019(15549)
- 2018(15419)
- 2017(26965)
- 2016(15906)
- 2015(18205)
- 2014(18514)
- 2013(17470)
- 2012(16266)
- 2011(15199)
- 2010(15360)
- 2009(14025)
- 2008(13847)
- 2007(12337)
- 2006(11367)
- 2005(10839)
- 学科
- 济(65699)
- 经济(65630)
- 管理(36648)
- 业(30168)
- 中国(28231)
- 方法(22871)
- 企(21793)
- 企业(21793)
- 教育(20636)
- 数学(20357)
- 数学方法(20115)
- 农(18396)
- 地方(16543)
- 学(14965)
- 业经(13446)
- 发(13035)
- 制(12690)
- 贸(12433)
- 贸易(12419)
- 财(12386)
- 农业(12263)
- 易(12101)
- 理论(11621)
- 银(10535)
- 银行(10526)
- 环境(10524)
- 行(10242)
- 发展(10074)
- 融(10018)
- 金融(10017)
- 机构
- 大学(226617)
- 学院(219503)
- 济(91602)
- 经济(89684)
- 研究(88505)
- 管理(73090)
- 中国(63854)
- 理学(61631)
- 理学院(60720)
- 管理学(59423)
- 管理学院(58981)
- 京(51566)
- 科学(51521)
- 所(44567)
- 范(41318)
- 财(41137)
- 师范(41095)
- 研究所(40638)
- 中心(38511)
- 江(34716)
- 北京(34251)
- 师范大学(34024)
- 教育(33812)
- 农(32531)
- 财经(32345)
- 院(31846)
- 经济学(30116)
- 经(29610)
- 州(27524)
- 经济学院(27074)
- 基金
- 项目(142281)
- 科学(114714)
- 研究(111193)
- 基金(102457)
- 家(89401)
- 国家(88627)
- 科学基金(74468)
- 社会(71545)
- 社会科(67620)
- 社会科学(67608)
- 教育(57152)
- 省(53079)
- 基金项目(51896)
- 划(47761)
- 编号(45772)
- 自然(44159)
- 自然科(43033)
- 自然科学(43021)
- 自然科学基金(42247)
- 资助(41733)
- 成果(40845)
- 课题(35280)
- 重点(34400)
- 部(34214)
- 发(33384)
- 国家社会(30416)
- 教育部(29751)
- 中国(29170)
- 性(28705)
- 年(28549)
共检索到356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争辉
自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优质资源的区域分布经历了"东强西弱,呈阶梯状分布"到"东西强,中部弱"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既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影响直接相关,也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联。整合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布局上均衡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
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区域分布 非均衡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分省数据,采用高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比、生均经费等五种指标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GIS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算及分解结果表明,以总量指标衡量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距要远远高于相对指标衡量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极化测度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空间分布 非均衡 极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锐兰 张辉 江波
综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说,由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一些高水平学校的呼声一直比较高,且部分高校也确被定为重点高校重点建设、发展,但作为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才正式提及,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燕燕 王孙禺 王敏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强的发展路径依赖。从其发展历程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长期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政府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历史演变的关键主导因素,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国家体制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文化五个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中正
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实现区域教育整体性的现代化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学校等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拟以上海青浦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为基本依据,对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文章采用指数测度与非参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差距和空间极化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非均衡问题。其中,以Dagum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和空间集聚特征;并采用Wolfson指数和非参数的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极化及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总量指标的地区差距明显大于相对指标;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和一定程度的空间极化,且总量指标的空间极化程度要远大于相对指标。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极化 指数测度 非参数估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全治 苗文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满莹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晓飒 宋伟
建国7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间布局始终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失衡问题,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亦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建国70年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政策进行回顾,厘清历史政策脉络,追溯政策背后隐匿的制度逻辑,从而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布局未来的政策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杨大楷 曾鹏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投资布局中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增长状态,其中投资效率因素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单纯数量因素的作用则呈不断弱化的趋势,因此应采取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地 孙巍
文章针对中国居民消费区域非均衡问题,利用CFPS家庭调查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将区域间收入分布差距分解为"均值差异"与"分配差异",以此分析其对区域消费非均衡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区域间相对收入均值差距减小,但是其分布比例不平衡程度增强;收入分布离散化水平提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各收入水平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说明收入分配不均会对总消费产生抑制。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间消费效应差距主要来源于"均值差异",即区域间整体收入水平差距,这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结果;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收入组群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的"分配差异"作用程度增强,说明"分配差异"对中高端消费效应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梁柱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是引起产业集聚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用地区市场规模、出口开放度和创新水平、创新效率分别作为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的衡量指标,运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考察FDI在中国省区的集聚以及由此而导致的FDI区域分布非均衡。实证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东部和中部省区在吸引FDI方面,国内地区市场和国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而在西部省区中则没有发现这种替代性;东部和中部省区吸引FDI的数量则与当地的创新能力水平呈U字形曲线,并且一旦U字形曲线形成后,创新效率的提高能显著地吸引F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