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3)
2023(17380)
2022(14484)
2021(13516)
2020(11277)
2019(26019)
2018(25478)
2017(49465)
2016(26768)
2015(30404)
2014(30384)
2013(30471)
2012(28692)
2011(26099)
2010(26596)
2009(25099)
2008(25628)
2007(23331)
2006(20947)
2005(19620)
作者
(77881)
(64824)
(64789)
(61721)
(41867)
(31063)
(29586)
(25092)
(24710)
(23530)
(22233)
(21608)
(21174)
(20652)
(20567)
(19967)
(19327)
(19198)
(18880)
(18764)
(16294)
(16093)
(15938)
(14861)
(14683)
(14595)
(14582)
(14548)
(13063)
(13025)
学科
(126213)
经济(126082)
(101027)
管理(90281)
(89141)
企业(89141)
方法(51340)
数学(41761)
数学方法(41417)
(37750)
(37118)
中国(36283)
业经(34991)
(29162)
地方(26985)
(26220)
财务(26180)
财务管理(26131)
农业(25486)
(25058)
银行(25031)
企业财务(24839)
(24525)
贸易(24503)
(23846)
(23838)
(21958)
技术(21454)
(21113)
金融(21111)
机构
学院(394894)
大学(390697)
(176059)
经济(172666)
管理(154352)
研究(137194)
理学(130466)
理学院(129096)
管理学(127454)
管理学院(126688)
中国(112438)
(84166)
(83434)
科学(77744)
(69901)
财经(65313)
(64987)
中心(62771)
(62343)
研究所(62289)
(59228)
经济学(53819)
北京(53738)
业大(52506)
农业(50634)
(49485)
(49362)
师范(48945)
(48625)
经济学院(48479)
基金
项目(243718)
科学(193743)
研究(182986)
基金(177880)
(152614)
国家(151222)
科学基金(130793)
社会(118513)
社会科(112498)
社会科学(112468)
(94739)
基金项目(92554)
教育(83211)
自然(81617)
自然科(79727)
自然科学(79704)
(78874)
自然科学基金(78373)
编号(74273)
资助(73900)
成果(61206)
(56726)
(55322)
重点(54749)
(52731)
课题(51541)
国家社会(49086)
创新(48653)
教育部(47924)
(47645)
期刊
(205349)
经济(205349)
研究(125662)
中国(83368)
(69041)
管理(62311)
(61124)
科学(52932)
学报(52817)
(50743)
金融(50743)
大学(40887)
农业(40612)
教育(40176)
学学(38426)
技术(35499)
业经(34020)
财经(33822)
经济研究(32877)
(29188)
问题(26884)
(24199)
(23715)
技术经济(22405)
国际(21465)
世界(21067)
现代(19175)
商业(18855)
统计(18395)
理论(18118)
共检索到62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力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交易所选择行为的因素,包括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审核上市便利性、发行上市费用、募集资金能力及风险等。选择境内外不同的交易所各有利弊,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规模、所处行业、拓展领域、证券交易所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所。一般而言,剔除审核时间、产品出口等不确定因素外,自身规模较小、募集资金较少的中小企业,从发行上市总费用、市盈率、市净率等角度考虑,应选择境内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从实现最快流通的角度考虑,则可以注册离岸公司选择伦敦创业板、香港创业板或新加坡主板发行上市;自身规模较小、具有高增长潜质的企业从投资者偏好、市盈率等角度考虑,可选择美国纳斯达克资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力  毛潭  
本文简要分析了近期我国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基本情况,并就我国企业境内外IPO路径选择问题,从发行上市条件、上市发审便利、发行上市成本、募集资金能力、发行上市风险等方面将境内沪深市场和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主要境外资本市场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对企业如何权衡利弊,相机抉择IPO路径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丽丽  
作者以1999年至2004年IPO的84家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金字塔型控股结构对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后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并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长期市场表现变化的原因。作者发现,从短期来看,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越复杂,民营企业IPO抑价程度越大。从长期来看,金字塔结构越复杂的发行公司越倾向于用后续的关联交易,尤其是通过非经营性的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中收回现金,来补偿民营企业家在IPO抑价中损失的财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丹  
新股发行定价是一级市场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该领域较多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范式进行研究。但作者认为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在提出企业融资周期假说的基础上,认为新股首发的本质只是市场厚度和交易者发生变化。文章运用供需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股票发行的供给决策内容和过程以及投资者需求函数,提出了新股发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式,为新股定价提供了初步的均衡分析理论框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孙庆  黄凌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和发行规模;而发行政策的变化、不同的行业特征、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对于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相对适中的时间间隔范围内(10个交易日和15个交易日),同时,短期内大盘走势(5个交易日)与新股发行抑价并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新建  
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现象 ,发现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较高的抑价。影响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幅度的因素有流通股发行数量、初始发行价格和中签率 ,但这些因素的解释能力不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南  卓贤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股市 2 0 0 1~ 2 0 0 3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 ,中国IPO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都表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限制不是中国IPO严重抑价的原因 ,抑价问题应从新股上市中寻找原因。为此 ,本文给出了中国新股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四方博弈 ,并着重构建了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信号博弈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海红  
包装利润上市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开秘密。欺诈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严重影响了股民对股票市场的信任程度。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述了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研究了IPO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特征,揭示了IPO公司普遍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并提供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举措。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工孟  俞欣  寇祥河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旭阳  刘安超  
本文对中国转轨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民营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准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股票发行核准制下,一方面,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属性对拟发行人是否通过发行审核没有显著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准入的"所有制歧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影响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准入,具有政治关系的拟发行人更可能通过股票发行审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卞艳艳  刘洋  
本文以创业板133家中小型企业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和代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企业IPO之后所有权结构作为有效信号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者在企业IPO之后的所有权与IPO抑价负相关,天使投资比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影响会更加显著,风险投资与天使投资在企业IPO之后保留的所有权与IPO抑价正相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子健  张帮正  
本文以我国沪深股市2001~2012年期间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稳健性在公司上市后是否得以提高,以及上市前盈余稳健性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外,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稳健性在公司上市后并没有显著提高;根据抑价或首日换手率对IPO公司进行分组,发现抑价或换手率较低的IPO公司,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冉茂盛  黄敬昌  
本文考察了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否影响发审委的决策。我们以2006-2009年成功上市的企业为样本,发现发行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当年存在异常高的收益率,但上市后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收益率变化模式是管理者利用应计项目在上市前操纵盈利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经营现金流。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为背景,我们采用2006-2009年申请IPO的企业为样本,发现以保护投资者为目标的发审委在审核过程中考虑到盈余管理因素,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业越难获得通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谊  刘星  刘斌  
按照股权集中程度和第一大股东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 ,以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样本公司经营业绩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的分析表明 ,不同股权结构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 (IPO)公司业绩变动存在差异 ,并且 ,这一结论可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