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7)
- 2023(10005)
- 2022(7933)
- 2021(7442)
- 2020(6289)
- 2019(14029)
- 2018(13601)
- 2017(26096)
- 2016(13734)
- 2015(15515)
- 2014(14890)
- 2013(15072)
- 2012(13661)
- 2011(12139)
- 2010(12015)
- 2009(11553)
- 2008(11865)
- 2007(10581)
- 2006(9310)
- 2005(8807)
- 学科
- 业(78995)
- 企(74969)
- 企业(74969)
- 济(69914)
- 经济(69829)
- 管理(61301)
- 方法(31403)
- 财(27623)
- 业经(26450)
- 数学(23843)
- 数学方法(23759)
- 务(22337)
- 财务(22333)
- 财务管理(22314)
- 农(21970)
- 企业财务(21300)
- 中国(18342)
- 农业(16063)
- 技术(15932)
- 制(14945)
- 贸(14570)
- 贸易(14562)
- 策(14376)
- 易(14310)
- 划(13859)
- 和(12767)
- 体(12558)
- 企业经济(12139)
- 经营(11624)
- 体制(11221)
- 机构
- 学院(206571)
- 大学(202082)
- 济(101618)
- 经济(100381)
- 管理(87238)
- 理学(75197)
- 理学院(74599)
- 管理学(74050)
- 管理学院(73660)
- 研究(65474)
- 中国(55679)
- 财(47341)
- 京(41534)
- 财经(38169)
- 经(35080)
- 科学(33079)
- 经济学(31966)
- 所(31204)
- 江(29288)
- 农(29087)
- 经济学院(28970)
- 中心(28936)
- 财经大学(28432)
- 研究所(27759)
- 商学(27030)
- 商学院(26789)
- 北京(26403)
- 业大(24389)
- 经济管理(24353)
- 院(23165)
- 基金
- 项目(129677)
- 科学(106473)
- 基金(99904)
- 研究(99007)
- 家(84733)
- 国家(83988)
- 科学基金(75266)
- 社会(68686)
- 社会科(65447)
- 社会科学(65433)
- 基金项目(51971)
- 省(47410)
- 自然(45911)
- 自然科(44969)
- 自然科学(44959)
- 自然科学基金(44329)
- 教育(43775)
- 资助(40658)
- 划(39027)
- 编号(37885)
- 业(32952)
- 部(31008)
- 创(30656)
- 国家社会(30131)
- 成果(29404)
- 重点(28266)
- 发(27949)
- 创新(27734)
- 教育部(27691)
- 制(27675)
- 期刊
- 济(113204)
- 经济(113204)
- 研究(63975)
- 财(41538)
- 管理(38253)
- 中国(36805)
- 农(27961)
- 科学(25541)
- 学报(22249)
- 融(20565)
- 金融(20565)
- 财经(20435)
- 农业(19640)
- 经济研究(19371)
- 业经(19081)
- 技术(18768)
- 大学(18762)
- 学学(17963)
- 经(17808)
- 问题(14713)
- 贸(14625)
- 世界(14184)
- 业(13732)
- 技术经济(13478)
- 教育(12922)
- 国际(12858)
- 财会(12323)
- 现代(10987)
- 会计(10771)
- 商业(10069)
共检索到311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树宽 赵智丽 张婷
将跨境交叉上市视为有益于促进公司治理改善、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重要外部机制的观点是约束假说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假说是否成立还有赖于跨境交叉上市所带来的市场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本文基于资本投资效率的视角,利用H股回归国内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约束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横向上对交叉上市和非交叉上市进行考察,还是从时间纵向上对交叉上市前后进行检验,均没有发现交叉上市行为对资本投资效率有显著提升的证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企业由境外市场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交叉上市行为并没有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与约束假说不符。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证券市场交叉上市存在类似国内上市公...
关键词:
交叉上市 资本投资效率 约束假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秀良 张婷 孙佳辉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根源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引致的代理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实质则是信息不对称性,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跨境交叉上市相当于为公司治理引进了一个新的外部治理机制,有利于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然而,限于大多数中国企业采用"先外后内"的特殊交叉上市路径,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则要复杂的多。本文采用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作为衡量信息披露质量代理变量,首先利用2008年至2013年我国先H股后A股交叉上市企业数据,对跨境交叉上市行为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尽管横向对比上看,交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优于非交叉上市的纯A股公司,但这主要是由自选择问题造成的,而非交叉上市所引起的改善,因为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在纵向上的交叉上市后其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并未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其次,我们进一步对"先内后外"交叉上市进行检验发现,该上市路径则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不同的交叉上市路径对公司治理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而"海归股"重返内地交叉上市主要基于融资动机,而非公司治理改善之目的,这一点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谦 王迎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弘杰 易荣华
本文以在香港和内地"先港后内"的交叉上市中国公司为主要研究样本,采用2008-2015年的数据,从公司价值(Tobin_q)角度考察逆向交叉上市是否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逆向交叉上市相较于单一上市A股公司有更高的公司价值,且公司治理明显优于非交叉上市公司;从公司自身角度看,逆向交叉上市后,公司治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逆向交叉上市作为一种非典型交叉上市途径也同样对公司治理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国内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关键词:
逆向交叉上市 公司治理 Tobin_q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剑波 吕铁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实现创新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逆向"特征,吸收能力能够保证先进技术知识从"弱"到"强"的有效转移。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外部知识价值,吸收、同化和运用外部知识来提升创新绩效的能力,吸收能力提升了跨国并购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基础、知识一致性、市场轨道稳定性是实现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前提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一些领域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但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依旧处于"追赶"情境下,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中国机会"概念,那些拥有...
关键词:
跨国并购 逆向并购 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梅 吴小节 汪秀琼 蓝海林
逆向跨国并购通常指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取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经营行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整合战略以应对合法化要求呢?论文基于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25篇初始案例研究,使用质性元分析法,通过摘录、编码、归类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制度—资源"二元交互驱动的战略决策情境与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过程的匹配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利益相关者响应行为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而构建了一个整合的C-B-D(Context-Behavior-Decision)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模式有4种,分别是"无为而治"型、"轻触"型、"支持性合作伙伴"型和"重触"型。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四类不同的组织身份管理、资源整合、社会网络、制度/文化应对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并购整合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翠平
文章基于2004~2012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面板数据,按流向分类分析中国OFDI的动因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比发现中国顺向OFDI和逆向OFDI都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动因;仅有顺向OFDI具有获取低劳动力成本的效率寻求动因;两类投资都不具有显著的创造性资产寻求动因。此外,两类OFDI都偏好文化接近、外资开放度高、双边贸易关系紧密、基础设施完善的东道国;而双边地理距离和东道国通货膨胀率与中国顺向OFDI负相关,但与逆向OFDI的关系则不确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明霞
知识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FDI中,创造性资产寻求被公认为是重要的驱动力量。然而,创造性资产寻求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但现有文献尚未关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逆向知识转移。本文首先建立了逆向知识转移的分析模型,并剖析了中国企业FDI逆向知识转移存在的先天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克服知识转移劣势的解决思路,并以联想为案例进行了实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先明 黄春桃
现有的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研究往往得出模糊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 ,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本文选取2003—2012年中国对55个东道国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从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比较的视角探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并检验了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无论逆向投资还是顺向投资,中国企业均具有强烈的市场寻求动因和自然资源寻求动因。效率寻求动因在顺向投资中表现明显,而战略资产寻求动因在逆向投资中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东道国的制度品质在逆向投资中对市场寻求型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顺向投资中,对效率寻求型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市场寻求型投资具有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凌威 闫实强 李思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中国经济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推动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海外投资从着重扩大投资规模向着重提升发展质量转变。一方面,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帮助实现高质量的技术供给,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另一方面,海外投资
关键词:
海外并购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并购投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雨 吴先明 周伟
基于2007—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数据,实证分析跨境并购与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关系,并整合制度观点,分析产权异质性和东道国(地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跨境并购整合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稳健。第二,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跨境并购规模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第三,基于东道国(地区)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当东道国(地区)为发达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东道国(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丰富了现有理论成果,对中国工业企业跨境并购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宁桦 温日光 刘学悦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激励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跨境并购来贯彻产业政策,以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升级。然而,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普遍存在溢价高和完成率低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本文以1991—2015年间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交易为样本,考察"五年规划"中的产业政策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间的关联。实证结果表明,与所在行业不受当期"五年规划"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相比,受到支持的企业支付了更高的并购溢价,平均达到8%—10%;然而,并购完成的平均概率却要低36%左右。进一步,本文发现,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能从金融体系中得到更多廉价的资金,并从政府得到更多补贴。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在完成"政策性任务"的激励以及金融体系等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倾向于支付高价以实现并购。然而,正是因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重要意图是为了贯彻国家战略,因此更容易受到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阻挠,导致完成率较低。
关键词:
跨境并购 产业政策 并购溢价 并购完成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章奇
跨境交叉上市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且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跨境交叉上市企业的数量已经大幅增加。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研究跨境交叉上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以20142016年间我国同时在境内和美国、中国香港跨境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研究跨境交叉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跨境交叉上市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跨境交叉上市 内部控制 有效性 促进研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沐纯 杨文欣 赵勇
与跨境并购相比,中国企业的境内并购不仅开展较早,在规模和数目方面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基于企业数据,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境内并购经历对其跨境并购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境内并购经历是其进行跨境并购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异质性的境内并购经历带来的影响是不对称的。从完成状态来看,企业的境内并购对于跨境并购具有替代作用,失败的境内并购经历相比成功的经验而言更能促使企业选择跨境并购;就产业特征而言,产业间的纵向境内并购经历对跨境并购有负面影响,而产业内的横向境内并购经历对跨境并购的促进作用更大;从地区来看,在港澳台地区的并购经历对跨国并购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境内并购 跨境并购 干中学 中国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常嵘
跨境上市的信息效应源于境外市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和更高的市场信息需求。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提高公司在境内的信息透明度,信息效应可以给跨境上市公司带来市场价值溢价。与国外的跨境上市公司不同,中国的跨境上市公司大多先在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发行H股上市,然后返回境内发行A股。这种逆向跨境上市行为能否产生信息效应需要进一步分析。文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H股公司返回境内上市后,在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上市并没有减弱控股股东谋取控制权私利,而且公司在A股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也没有提高甚至还不及仅发行A股的公司,但这类公司仍具有更高的A股市值。文章研究结论为跨境上市相关理论及揭示投资者行为在公司治理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