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8)
2023(16123)
2022(13144)
2021(12216)
2020(10027)
2019(22620)
2018(21961)
2017(41272)
2016(22235)
2015(24813)
2014(24541)
2013(24547)
2012(22919)
2011(20848)
2010(21141)
2009(19768)
2008(20073)
2007(18057)
2006(16269)
2005(15534)
作者
(64498)
(53617)
(53477)
(50650)
(34445)
(25610)
(24314)
(20660)
(20393)
(19346)
(18502)
(18058)
(17593)
(17305)
(16933)
(16431)
(15893)
(15579)
(15425)
(15319)
(13677)
(13230)
(12986)
(12409)
(12108)
(12040)
(11959)
(11942)
(10808)
(10730)
学科
(105832)
经济(105707)
(89958)
(81293)
企业(81293)
管理(77220)
方法(40043)
业经(32736)
中国(32209)
(31551)
(31257)
数学(31205)
数学方法(30913)
(23627)
地方(23176)
(22152)
财务(22111)
财务管理(22079)
农业(22053)
企业财务(20982)
(20591)
贸易(20570)
(20035)
技术(20031)
(17882)
银行(17866)
(17859)
(17770)
(17535)
(17397)
机构
学院(325220)
大学(320888)
(143622)
经济(140991)
管理(124966)
研究(114144)
理学(105679)
理学院(104539)
管理学(103099)
管理学院(102467)
中国(92355)
(68949)
(68498)
科学(65075)
(57722)
财经(53149)
(53068)
中心(51641)
研究所(51503)
(51102)
(48364)
北京(44604)
经济学(44110)
业大(42925)
(41317)
农业(41239)
师范(40921)
(40857)
(40830)
经济学院(39648)
基金
项目(204150)
科学(163392)
研究(152516)
基金(149869)
(129837)
国家(128637)
科学基金(111504)
社会(100363)
社会科(95285)
社会科学(95266)
(78983)
基金项目(77360)
自然(69418)
教育(69370)
自然科(67897)
自然科学(67880)
自然科学基金(66778)
(65870)
资助(61514)
编号(60099)
成果(49040)
(48439)
重点(46093)
(46026)
(45085)
课题(42534)
国家社会(42444)
(42211)
创新(41385)
(40284)
期刊
(170593)
经济(170593)
研究(104599)
中国(72206)
(56296)
管理(54187)
(50918)
科学(45258)
学报(45220)
(36961)
金融(36961)
教育(35612)
大学(35462)
农业(34764)
学学(33189)
技术(30150)
业经(28844)
经济研究(27901)
财经(27614)
(24009)
问题(21952)
(21145)
(19741)
技术经济(18257)
世界(18179)
国际(17807)
现代(15796)
商业(15476)
统计(14945)
经济管理(14616)
共检索到519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新超  昝丙艳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以跨境并购方式寻求突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到境外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将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销售渠道及品牌运营等引入中国市场,实现企业外延式增长,这无疑有益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近两年这种跨境并购行为出现了盲目、非理性发展的蔓延趋势,甚至部分企业以直接投资为包装向境外转移资产。外汇资本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新超  昝丙艳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以跨境并购方式寻求突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到境外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将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销售渠道及品牌运营等引入中国市场,实现企业外延式增长,这无疑有益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近两年这种跨境并购行为出现了盲目、非理性发展的蔓延趋势,甚至部分企业以直接投资为包装向境外转移资产。外汇资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宁桦  温日光  刘学悦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激励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跨境并购来贯彻产业政策,以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升级。然而,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普遍存在溢价高和完成率低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本文以1991—2015年间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交易为样本,考察"五年规划"中的产业政策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间的关联。实证结果表明,与所在行业不受当期"五年规划"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相比,受到支持的企业支付了更高的并购溢价,平均达到8%—10%;然而,并购完成的平均概率却要低36%左右。进一步,本文发现,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能从金融体系中得到更多廉价的资金,并从政府得到更多补贴。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在完成"政策性任务"的激励以及金融体系等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倾向于支付高价以实现并购。然而,正是因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重要意图是为了贯彻国家战略,因此更容易受到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阻挠,导致完成率较低。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雨  吴先明  周伟  
基于2007—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数据,实证分析跨境并购与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关系,并整合制度观点,分析产权异质性和东道国(地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跨境并购整合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稳健。第二,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跨境并购规模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第三,基于东道国(地区)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当东道国(地区)为发达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规模和跨境并购股权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东道国(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地区)时,跨境并购对并购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丰富了现有理论成果,对中国工业企业跨境并购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巴海鹰  谭伟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跨境并购。在跨境并购过程中,纳税人需要事先识别税务风险、搭建合理的境外股权架构。实践证明,合理的税务架构不仅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境外税务成本,同时也可以为中国企业境外的整体布局、区域业务管理、业务整合与剥离提供一定的灵活性。本文对企业跨境并购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防范税务风险的应对之策,亦对境外控股架构提出建议,以期对中国企业顺利开展跨境并购活动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为世界瞩目。本文利用Zephyr数据库的跨境并购数据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特征。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表现出增长速度快、以控股收购方式为主、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不具有国际产业竞争力的部门等特点。中国企业不具备明显的所有权优势,其跨境并购特征与以OLI为代表的传统国际并购理论不一致。本文从知识寻求的角度对这一矛盾做出了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师迅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对外投资政策的驱动下,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外部风险。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跨境并购的经验、分析发展趋势与特征,剖析了在后金融危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以及技术革命等国际背景下,跨境并购面临的外部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但同时面临着很高的失败率。本文区别了内生比较优势、外生比较优势、内生竞争优势和外生竞争优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特征的资源禀赋条件与企业特征的核心能力的耦合,利用经典的古诺竞争模型对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具有强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走出的中国企业之所以跨境并购屡遭失败,不具备核心能力是重要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师迅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对外投资政策的驱动下,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外部风险。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跨境并购的经验、分析发展趋势与特征,剖析了在后金融危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以及技术革命等国际背景下,跨境并购面临的外部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安然   汤恒运   许俭慈  
近年来部分经济体以国家安全为由,修改并强化了外资审查机制,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但目前文献对相关影响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文章采用2007~2021年期间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并购的微观数据,结合2023年Danzman和Meunier构建的PRISM数据,考察东道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实证发现:(1)东道国的外资审查机制显著抑制中国海外并购规模,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东道国外资审查制度会通过增加并购交易成本、增加并购不确定性、间接威慑三种渠道抑制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跨部门审查、低审查门槛、欧盟国家和美国以及高科技行业中,外资审查机制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博文  
历来,跨境并购实践都以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为主。因此,评价跨境并购的传统标准多建立于此类实践之上。由于中国是新兴经济体,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多是一种由"弱"向"强"的逆向并购。因此,传统的评价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实践存在疑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跨境并购的传统评价标准在应用于中国企业实践时的不适性,并提出评价和研究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新时代的理论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康荣平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上的新贵,世界各地到处闪现着他们的身影,购买着各种(企业)战略资源——从石油矿产到技术和品牌。据世界权威金融信息机构Dealogic统计,2009年中国公司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460亿美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明  刘小华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跨文化整合的困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频率越来越高、金额不断增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培志  
一、企业债市场供给分析 企业债市场供给,即企业对债券融资的需求,取决于其比较融资成本优势。根据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较外源融资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其规模有限。在给定投资机会的情况下,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外源方式,即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借款实现的。其中后两者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卢进勇  李秀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通过跨境并购方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发展。纵观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