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3)
2023(12200)
2022(9801)
2021(9315)
2020(7943)
2019(18250)
2018(17909)
2017(34977)
2016(18541)
2015(20947)
2014(20485)
2013(20192)
2012(18157)
2011(16254)
2010(16349)
2009(15652)
2008(15724)
2007(13985)
2006(12221)
2005(11637)
作者
(50187)
(41603)
(41572)
(39645)
(26808)
(19649)
(18977)
(16194)
(15842)
(14932)
(14314)
(14093)
(13560)
(13108)
(12954)
(12825)
(12638)
(12100)
(11758)
(11669)
(10225)
(10198)
(10091)
(9611)
(9489)
(9312)
(9221)
(9016)
(8140)
(8120)
学科
(87981)
经济(87887)
(84743)
(77192)
企业(77192)
管理(67947)
方法(42178)
数学(34256)
数学方法(33741)
业经(28780)
(26679)
(25760)
中国(24141)
(20262)
财务(20227)
财务管理(20205)
(19390)
企业财务(19100)
农业(17970)
(17956)
贸易(17944)
技术(17689)
(17598)
(16349)
理论(15516)
(15314)
(15256)
银行(15255)
(14649)
(14607)
机构
学院(267258)
大学(262494)
(124417)
经济(122531)
管理(111775)
理学(95503)
理学院(94702)
管理学(93386)
管理学院(92900)
研究(83661)
中国(73816)
(58007)
(54894)
财经(46172)
科学(44821)
(42243)
(40342)
(39053)
经济学(38774)
中心(38459)
(38408)
研究所(36087)
北京(35219)
经济学院(35034)
财经大学(34369)
业大(33399)
商学(32064)
商学院(31770)
(30723)
经济管理(30297)
基金
项目(169560)
科学(137268)
基金(127983)
研究(126781)
(109245)
国家(108358)
科学基金(96197)
社会(85281)
社会科(81150)
社会科学(81125)
基金项目(66071)
(63679)
自然(60582)
自然科(59357)
自然科学(59347)
自然科学基金(58410)
教育(57443)
资助(53895)
(52736)
编号(49629)
(39204)
(38464)
成果(38447)
重点(37366)
(37077)
国家社会(36535)
(35971)
创新(35180)
教育部(34679)
人文(34004)
期刊
(137728)
经济(137728)
研究(83295)
中国(50893)
(47532)
管理(47507)
(35926)
科学(33936)
(31538)
金融(31538)
学报(30364)
技术(26277)
大学(25334)
农业(24783)
学学(24196)
财经(23750)
经济研究(23292)
业经(23092)
教育(20589)
(20541)
问题(17534)
技术经济(17006)
(16719)
(16450)
世界(15748)
统计(15111)
国际(14841)
(14132)
现代(13422)
财会(13078)
共检索到405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文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经历了一段渐进式的主要是内向化的跨国经营后,正面临由内向化向外向化、由非股权性向股权性跨国经营的转型。这一转型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们同时要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将面临来自于目标国和母国,以及资本市场和企业自身的语言文化、法律习俗、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困难和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向平  孔杰  
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购主体多数是我国的龙头企业,且以国有企业为主,但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来自企业内部,区位选择呈现明显的资源、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总规模将迅速扩大,"国家领军型"企业将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角。但是,短期内"纯市场"型的跨国并购不会全面爆发。我国企业应该加强风险管理,重点化解国际政治风险、企业规模风险与公司治理风险和市场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俞锋  池仁勇  
在常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律师协会(IBA)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于律师实务而做出的"法律风险"定义纳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研究。以"吉利-沃尔沃并购案"为案例对象,运用风险矩阵和Borda序值评价和分析了并购双方的7个法律风险识别因素,即国别风险、行业风险、并购方式风险、组织形式与上市地风险、主营业务风险、采购以及销售行为发生地风险、企业管理行为风险,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控的"浙江模式"。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晞颜  李汉铃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模式,较流行的观点是渐进式发展模式。采用渐进式发展模式的企业一般都会部分或全部经历跨国经营的五个阶段,即不规律地间接出口、规律地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机构、建立海外生产机构。然而,中国目前特定的环境条件决定了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模式,即跨越式发展模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骁  杨忠  
中国加入WTO组织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大量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将会是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由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积累较少,产品竞争优势并不是十分突出,因此在跨国经营模式的选择上很难借鉴欧美模式的做法和经验。日韩企业通过综合商社模式的运作得以有效开拓海外市场,这种做法是值得我国企业借鉴的,但是由于历史、环境、国情、时间和空间条件发生了改变,我国企业在借鉴过程中必须进行变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蒋维华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投资活动快速增长,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已达1.83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吸引外资的国家之一,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非金融类)达到748亿美元,累计约5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桥  崔新健  
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本文从中国企业角度入手,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的路径、过程及关键环节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单宝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国并购再次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我们唯有深刻认识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工作,才能将其中的真正价值释放出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宝  
一、跨国并购风险与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所谓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就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购项目的复杂性以及并购方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跨国并购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宝  
TCL与明基的欧洲并购给中国企业提出了警示,即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进行文化整合的明智策略,就是正确选择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模式。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碰撞阶段、磨合阶段、创新阶段,各个阶段文化整合工作的侧重点和具体措施也不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红明  杨晓燕  
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使得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更加主动,进行跨国品牌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跨国品牌收购的风险巨大,管理者必须在规划跨国品牌收购过程中,事先思考并确定合适的收购模式和路径,提高跨国品牌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品牌收购的典型案例,提出三种模式和两种路径及其适用条件,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品牌收购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彤  
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制度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通过对截至2013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的1139家海外子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东道国政治风险中的政府管理质量、法规、腐败、社会经济状况对进入模式的选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国际化经验对法规和腐败程度的影响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宗荣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障碍、企业自身障碍、政府服务及管理的缺失、世界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障碍。应对之策为: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以创新为导向,尽快形成技术竞争优势;大力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人才;重视企业文化整合;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