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1)
- 2023(15274)
- 2022(12823)
- 2021(12125)
- 2020(10256)
- 2019(23676)
- 2018(23258)
- 2017(44671)
- 2016(24121)
- 2015(27164)
- 2014(26709)
- 2013(26916)
- 2012(24584)
- 2011(22121)
- 2010(21824)
- 2009(20375)
- 2008(20230)
- 2007(17614)
- 2006(15517)
- 2005(14092)
- 学科
- 济(105825)
- 经济(105704)
- 业(94567)
- 企(85403)
- 企业(85403)
- 管理(83911)
- 方法(47952)
- 数学(38370)
- 数学方法(38029)
- 业经(32225)
- 财(31506)
- 农(31375)
- 中国(27391)
- 务(22712)
- 财务(22652)
- 财务管理(22630)
- 农业(22197)
- 企业财务(21438)
- 技术(20902)
- 贸(20673)
- 贸易(20663)
- 易(20176)
- 制(20033)
- 和(19449)
- 学(18583)
- 理论(18418)
- 划(17836)
- 地方(17434)
- 策(17381)
- 环境(15401)
- 机构
- 学院(349250)
- 大学(348786)
- 济(148676)
- 经济(145959)
- 管理(144811)
- 理学(125017)
- 理学院(123765)
- 管理学(122146)
- 管理学院(121513)
- 研究(115087)
- 中国(89120)
- 京(74650)
- 科学(68277)
- 财(66654)
- 所(56926)
- 农(54251)
- 财经(53902)
- 研究所(51749)
- 中心(50980)
- 江(49579)
- 业大(49424)
- 经(49294)
- 北京(47427)
- 经济学(44599)
- 范(42979)
- 师范(42652)
- 农业(42541)
- 院(41425)
- 经济学院(40356)
- 财经大学(40083)
- 基金
- 项目(234292)
- 科学(186540)
- 研究(174432)
- 基金(172841)
- 家(149328)
- 国家(148052)
- 科学基金(128929)
- 社会(112029)
- 社会科(106320)
- 社会科学(106292)
- 基金项目(91576)
- 省(89110)
- 自然(82698)
- 自然科(80849)
- 自然科学(80831)
- 自然科学基金(79453)
- 教育(78293)
- 划(74513)
- 资助(70851)
- 编号(70561)
- 成果(56593)
- 部(52590)
- 重点(51372)
- 创(50749)
- 发(49792)
- 课题(47016)
- 创新(46730)
- 国家社会(46672)
- 教育部(45621)
- 人文(44785)
- 期刊
- 济(164516)
- 经济(164516)
- 研究(105095)
- 中国(62951)
- 管理(57046)
- 财(52585)
- 农(50352)
- 学报(49628)
- 科学(49071)
- 大学(38435)
- 学学(36163)
- 农业(35609)
- 教育(33871)
- 技术(31063)
- 融(28793)
- 金融(28793)
- 业经(27573)
- 财经(26832)
- 经济研究(26601)
- 经(23118)
- 问题(21409)
- 业(21131)
- 技术经济(19517)
- 贸(18033)
- 世界(17548)
- 现代(17226)
- 图书(17116)
- 科技(16648)
- 理论(16402)
- 国际(15690)
共检索到513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镜渝 赵忠秀
寻求创造性资产是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也是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失败的海外投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如预期那样通过海外投资提升创新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知识转移。因此,本文以动态视角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整体框架,希望对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知识转移 中国跨国公司 动态模型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沈涛 王丹 支凤稳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知识转移 组织忘记 组织学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桥 崔新健
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本文从中国企业角度入手,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的路径、过程及关键环节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跨国经营 知识转移 转移路径 转移环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罗岭 王娟茹
回任人员从外派任务中获取的国际知识和资源对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晰国际知识在回任情境中的转移过程,在回顾一般知识转移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关键事件法归纳提出了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的四阶段模型,即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实施阶段和整合阶段,指出了各参与者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和任务。最后,基于该过程模型,给出了促进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回任人员 跨国公司 知识转移 过程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书臣
重心转移是当前日本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的新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日本跨国公司重心转移的主要特点、成功模式、转移原因,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等问题,作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陆军 李静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已从资源寻求型逐渐向知识寻求型转变,如何通过并购实现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向我国企业的逆向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逆向知识转移所面临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整合企业文化、优化治理机制、建立社会化交流机制和明确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措施,加快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为案例对其逆向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知识转移 文化差异 治理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传裕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很多跨国并购的企业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都与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不成功有关。文章从企业跨国并购人力资源整合的内涵出发,分析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通过对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核心员工的保留以及重构员工心理契约等有利于企业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对策。
关键词:
跨国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心理契约 跨文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月莉 史天林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制定合理的跨国转移价格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转移价格制定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转移定价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跨国经营 转移定价 OECD 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镜渝 赵忠秀
文章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如何进行有效地知识转移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结论为:首先,企业资源优势互补是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成功的前提。其次,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地相互结合是提升动态技术能力的关键。最后,对于想要通过跨国并购提升技术能力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尤其重视逆向知识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毅
文章首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跨国并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类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最后,本文以近几年来发生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案例为样本,对笔者所提出的分类方法作了验证,也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直接并购 换股并购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贾玉成 张诚
"新常态"经济周期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何特征?从经济政策频繁波动的现实出发,如何理解跨国并购的"逆周期"成因?文章基于2001-2016年中国企业对91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具有显著的"逆周期"特征,下行经济周期加剧了并购规模提升;其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国并购正相关,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为更明显;最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距以及市场增长潜力差距均提升了并购规模。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跨国并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并购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现有的文献并未对这些后发企业如何获取这些战略资产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本文聚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结合中国企业的后发特征,提出了由吸收能力、人员互动、文化整合和子公司角色四个要素为自变量,被转移知识的特征为调节变量,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后经过的时间和国家文化距离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人员互动、子公司角色三个变量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文化整合变量在整体上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吸收能力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志君 金俊武
应用知识转移理论,对于施工企业应用ERP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施工企业ERP应用效果的方法,即:提高ERP系统的理论性、专业性,完善施工企业ERP应用中知识转移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相关知识转移服务成本,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
ERP应用 施工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英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日益呈现出新的趋势: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人才,机构及相关知识要素为目的,即进行知识获取型跨国经营。这种现象丰富了传统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本文阐明了知识获取型跨国经营对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企业进行这种类型的投资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并讨论了其关键性成功因素。
关键词:
跨国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梅 吴小节 汪秀琼 蓝海林
逆向跨国并购通常指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取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经营行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整合战略以应对合法化要求呢?论文基于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25篇初始案例研究,使用质性元分析法,通过摘录、编码、归类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制度—资源"二元交互驱动的战略决策情境与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过程的匹配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利益相关者响应行为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而构建了一个整合的C-B-D(Context-Behavior-Decision)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模式有4种,分别是"无为而治"型、"轻触"型、"支持性合作伙伴"型和"重触"型。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四类不同的组织身份管理、资源整合、社会网络、制度/文化应对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并购整合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