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0)
2023(9977)
2022(7943)
2021(7285)
2020(6203)
2019(14127)
2018(13609)
2017(25867)
2016(13843)
2015(15587)
2014(15100)
2013(15291)
2012(13935)
2011(12479)
2010(12423)
2009(11782)
2008(11930)
2007(10544)
2006(9285)
2005(8705)
作者
(39363)
(32857)
(32774)
(30839)
(21001)
(15540)
(14755)
(12759)
(12400)
(11684)
(11302)
(11000)
(10683)
(10301)
(10279)
(9892)
(9885)
(9454)
(9374)
(9247)
(8165)
(8044)
(7883)
(7425)
(7325)
(7245)
(7236)
(7180)
(6625)
(6414)
学科
(74106)
(70564)
经济(70485)
(69091)
企业(69091)
管理(56401)
方法(31623)
业经(26392)
数学(24177)
数学方法(24086)
(23328)
(23094)
中国(18498)
(18267)
财务(18263)
财务管理(18254)
企业财务(17293)
农业(16862)
技术(15843)
(14028)
(13984)
贸易(13974)
(13926)
(13690)
(13670)
(12542)
企业经济(11894)
(11607)
经营(11279)
理论(11113)
机构
学院(208411)
大学(203950)
(100792)
经济(99526)
管理(86060)
理学(74262)
理学院(73594)
管理学(72939)
管理学院(72550)
研究(68745)
中国(56669)
(44370)
(42527)
科学(37716)
(36090)
财经(35806)
(34009)
(32845)
经济学(31524)
研究所(30691)
(30276)
中心(30131)
业大(29015)
经济学院(28591)
农业(28548)
北京(26901)
财经大学(26447)
商学(25564)
商学院(25345)
经济管理(24770)
基金
项目(134117)
科学(109183)
基金(102022)
研究(99546)
(88056)
国家(87275)
科学基金(76914)
社会(68457)
社会科(65230)
社会科学(65213)
基金项目(53632)
(50644)
自然(47750)
自然科(46739)
自然科学(46727)
自然科学基金(46047)
教育(44032)
(41728)
资助(41157)
编号(37508)
(33934)
(31502)
(31232)
国家社会(29949)
重点(29805)
(29517)
成果(28794)
创新(28564)
教育部(27291)
中国(26978)
期刊
(111703)
经济(111703)
研究(62690)
中国(39253)
(37492)
管理(36537)
(33913)
科学(28807)
学报(26829)
农业(23943)
大学(21531)
学学(20696)
技术(19093)
业经(18925)
财经(18893)
经济研究(18826)
(18546)
金融(18546)
(16547)
(16096)
问题(14682)
教育(14134)
世界(13783)
技术经济(13764)
(13716)
国际(11913)
现代(10766)
财会(10341)
商业(10016)
统计(9815)
共检索到312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褚红丽  魏建  梁超  
本文首次使用微观数据探讨中国企业腐败的决定因素,通过对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自身特征的差异与企业的腐败水平有着显著的关系。从宏观环境来看,企业面临的许可越多,被掠夺程度越严重,从政府获得的资源与市场越多,企业的腐败水平越高。从企业自身特征来看,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腐败,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腐败,固定资产净值低的比高的更容易腐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波  张佳琦  
文章基于VAR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1990—2013年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及短期动态调整效应,并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各变量对海外并购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胀率及股价指数对海外并购的影响并不显著,而GDP、货币供给、汇率及利率则能明显影响企业的海外并购,且影响力排序依次为GDP、汇率、货币供应、利率,当GDP越高、人民币升值、货币供应越宽松、利率越低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越活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龚秀国  谢向伟  
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已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有巨大的投资市场。从深化中印产业产能合作和实现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潜力巨大。通过考察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现状及特征,本文构建直接投资决定因素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印经贸合作存在"印度人口红利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悖论":从长期来看,印度人口红利对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影响很小;由于印度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转让政策和"安全审查",印度的科研投入对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印度市场规模、印度的研发投入和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是影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兵  李燕  周世民  
出口持续时间研究为保障出口持续平稳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估计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研究发现持续时间均值不到2年,中位值为3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文章进一步采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了出口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传统引力模型变量对持续时间的影响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类似,企业层面的特征会对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所有制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逯宇铎  陈金平  陈阵  
文章依据中国海关与工业企业中的HS-8位产品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对中国企业的进口持续时间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生存分析方法 K-M方法对2000~2006年中国不同类型进口企业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进行了测算后发现,总体上中国进口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暂,平均持续期只有1.8年,低关税产品进口企业与外资企业进口关系持续时间较长。运用离散时间cloglog模型对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估计发现,进口关税与企业所有制等进口来源国和企业特征因素均对中国进口贸易持续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运用logit及probit模型对该结果进行了稳健检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升,李传昭,张旭梅  
在大量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在渝30家中小企业的87份有效问卷数据对企业先天条件、ERP实施过程及ERP实施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探索性路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研究模型,并对模型运用AMOS做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ERP实施过程是ERP实施绩效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决定因素;企业先天条件虽然不显著影响ERP实施绩效,但它对ERP实施过程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刘之洋  吕云龙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方法:采用20002007年中国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生存分析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进入和退出全球价值链(GVC)的企业数量大体呈上升趋势,企业总体嵌入GVC的持续时间较短,均值为1.827年,且随着持续时间增长企业生存的危险性逐渐降低。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GVC中的生存率更高,风险率更低,持续嵌入GVC的能力更强。出口发达国家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具有较好研发能力、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阎大颖  
本文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跨国公司不同价值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基于截至2012年148家年销售收入大于1000万美元的中国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600余个分支,本研究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若干主要决定因素:其一,在区位优势方面,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战略资产禀赋均对于吸引外资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其二,在制度因素方面,东道国的经济制度质量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决策的作用最明显;此外东道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讯能力和外资开放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还表明,处于不同价值链投资的区位分布,既有共性决定因素,也各有差异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刘之洋  吕云龙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方法:采用2000~2007年中国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生存分析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进入和退出全球价值链(GVC)的企业数量大体呈上升趋势,企业总体嵌入GVC的持续时间较短,均值为1.827年,且随着持续时间增长企业生存的危险性逐渐降低。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GVC中的生存率更高,风险率更低,持续嵌入GVC的能力更强。出口发达国家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具有较好研发能力、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小、年龄较小的企业退出GVC的概率更低,嵌入GVC的持续时间更长。研究创新:构建企业层面价值链嵌入程度指标,并运用生存分析创新性地考察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进入退出行为。研究价值:对评析贸易开放的利得以及寻求"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经营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晋  
要想成功地控制腐败,必须搞清楚决定腐败的因素是哪些。本文在参考了前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腐败的决定因素用面板数据的方法进行了估计和分析,考察了不同国家腐败和公务员相对工资、经济自由度、政治自由度以及法治水平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务员相对工资对腐败的程度高低没有解释作用,而经济自由度和法制水平有显著的作用,政治制度的作用则不确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姜树广  何浩然  
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源远流长,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决定因素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基础。腐败的经济学研究基本沿着委托代理理论的脉络展开,分析不同激励体系以及各类制度安排对腐败的决定作用。在对理论和实证中涉及的腐败本质及其决定因素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实验经济学对腐败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从度量腐败、检验理论和反腐机制设计等多层面出发,对认识腐败行为的本质与内在动机,进而发展系统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提供了丰富见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娟  吴珂珂  董国位  
文章以中国市值最大的200家上市公司在2009-2014年的海外投资为样本,探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中的驱动因素,比较了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在区位选择上的不同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区位选择的驱动因素与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所不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企业所有制的影响,私有企业倾向于被东道国广大的市场规模与技术资源所吸引,而国有企业容易受政府政策所影响,更多地投资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受贸易成本影响较少。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相东  张文魁  王喆  
基于2014~2016年BvD-Oriana亚太企业分析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匹配的电气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Heckman模型对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增长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甚至存在"生产率陷阱"现象;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增长始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独立于生产率的作用。这一结果在使用不同企业规模代理变量和不同生产率计算方法进行控制的模型中依然保持稳健。本研究既丰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可对新时代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企业规模或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存在多种理论假说,但尚缺乏足够的经验检验。本文首次利用2001—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决定中国企业规模的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资产专用性、创新、企业利润和产权保护程度高度正相关。与之相反,笔者发现产权结构和人均资本对企业规模无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加大创新力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法治、竞争、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2006年的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地区腐败程度对企业契约实施的影响。首先构造了地区腐败感受指数,分别以商业纠纷和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衡量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契约实施水平。然后,通过计量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一个地区的腐败程度越严重,企业就越是倾向于不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商业纠纷。背后的影响渠道是,在更腐败的地区,企业主对法院的判决更不信任。第二,一个地区的腐败程度越严重,企业就越是倾向于不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劳资纠纷。文章的发现对于理解腐败影响企业效率的机制和改进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