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6)
2023(15593)
2022(12895)
2021(11780)
2020(9658)
2019(21985)
2018(21391)
2017(40414)
2016(21662)
2015(24487)
2014(24408)
2013(24163)
2012(22559)
2011(20452)
2010(20553)
2009(19522)
2008(19772)
2007(17733)
2006(15998)
2005(15016)
作者
(61518)
(51270)
(51111)
(48645)
(32922)
(24285)
(23279)
(19817)
(19542)
(18230)
(17724)
(17128)
(16742)
(16485)
(16141)
(15633)
(15281)
(14913)
(14688)
(14591)
(12878)
(12516)
(12256)
(11633)
(11517)
(11514)
(11389)
(11380)
(10192)
(10181)
学科
(101061)
经济(100905)
(86272)
管理(83305)
(82496)
企业(82496)
方法(37621)
(33517)
中国(30800)
业经(30483)
数学(28792)
数学方法(28614)
(25025)
(24211)
(23019)
财务(22988)
财务管理(22953)
企业财务(21842)
地方(21009)
(19333)
贸易(19313)
技术(18988)
(18845)
(18175)
银行(18159)
(18068)
(17792)
(17670)
(17563)
(17312)
机构
学院(318260)
大学(316064)
(142997)
经济(140395)
管理(124149)
研究(110073)
理学(105028)
理学院(103929)
管理学(102840)
管理学院(102201)
中国(89094)
(71368)
(67632)
科学(60257)
财经(54966)
(54269)
(49894)
中心(49489)
(49249)
研究所(48149)
经济学(44843)
(43677)
北京(43447)
财经大学(40655)
经济学院(40237)
(39803)
(39798)
师范(39444)
(38735)
业大(38724)
基金
项目(199394)
科学(160726)
研究(151441)
基金(148067)
(126722)
国家(125575)
科学基金(109703)
社会(101548)
社会科(96432)
社会科学(96412)
基金项目(77023)
(75817)
教育(68590)
自然(66756)
自然科(65255)
自然科学(65235)
自然科学基金(64155)
(63424)
编号(59690)
资助(59663)
成果(49427)
(46832)
(45905)
重点(44773)
(43385)
国家社会(43148)
(42956)
课题(41862)
教育部(40583)
创新(40520)
期刊
(170155)
经济(170155)
研究(103570)
中国(69791)
(59623)
管理(54378)
科学(42852)
学报(41221)
(41208)
(35732)
金融(35732)
大学(33109)
教育(32827)
学学(31192)
财经(29020)
技术(28163)
农业(27760)
经济研究(27663)
业经(27289)
(25185)
问题(21660)
(19210)
技术经济(17330)
世界(17273)
国际(17229)
(16638)
现代(15666)
财会(15210)
经济管理(14937)
会计(14787)
共检索到505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姚东旻  王斐然  姜丽  李军林  
减税降费是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制定保障企业生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政策更需找准发力点。拉斐尔曲线作为西方减税政策的主流理论基础被反复提及引述,然而该曲线的已有研究都是以所得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供给决策作为其微观机制,这与流转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劳动力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不符。因此,传统拉斐尔曲线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是否依然存在,其在企业层面的微观机制又是如何?这正是本文希望讨论的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先对我国拉斐尔曲线的存在性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对企业绩效是否是拉斐尔曲线存在的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拉斐尔曲线,且企业绩效是解释拉斐尔曲线的一个重要微观机制;同时,流转税和所得税都存在拉斐尔曲线,但微观机制只在流转税中成立,说明流转税环节的税收优惠相对于所得税应该更有效;并且不同产业和不同避税程度企业的拉斐尔曲线形状亦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后续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减税政策提供了思路方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胡强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皓  
基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出口贸易化解产能过剩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其现实表现。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强度越大,其产能利用率越高,说明出口贸易能够起到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考察表明,出口贸易的化解产能过剩效应显著存在于内陆欠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由于存在较高的外需依赖度和产能利用率以及加工贸易特征等原因,其出口贸易对产能过剩的化解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周冬暖  关红玲  
文章采用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并匹配中国和东道国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双边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和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双边贸易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正相关,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为私营企业、行业为制造业,投资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时,双边贸易的增长更能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双边贸易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阶段性发展特征,当东道国GDP达到第一重门槛值(26. 26和26. 16)后,双边贸易的增长加深了中国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了解,从而有效促进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当东道国GDP超过第二重门槛值(27. 52和26. 64)后,其市场规模和容量已经接近饱和,竞争程度高且伴随着较高的贸易壁垒,进出口贸易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由互补转为替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联英  刘解龙  
如何掌握好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是成功推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根本。本文从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探讨我国创新对外投资的微观传导机理,并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所有权的组织安排、网络进入权的机制控制和价值链分解权的能力控制,是推进境外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但我国企业权力层次偏低、国际化经验不足,难以充分利用投资企业的主导地位,策略选择国际生产组织控制机制,是解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而不强"困境这一微观根源的重要途径。这一结果表明,促成企业与政府合力,构建起中国国际生产网络及其组织机制,是破解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困境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伟亭  
相比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出现了供给不足、需求不旺的反常现象。本文从市场的微观基础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 :一方面在强政府主导的市场机制下 ,企业债券融资并没有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 ,规则内的企业 ,由于自身产权独立性的缺陷和企业债券信号发送功能的散失 ,再加上同样存在“内部人控制”倾向的国有商业银行配合 ,缺乏发行企业债券的动力 ,规则外的实力企业 ,又由于规则的限制而无法发行。投资者也因为承担风险得不到补偿和流动性等问题 ,无法产生对企业债券的热情。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建立、改变和完善企业债券的相关制度 ;减持国有股 ,防止内部人控制 ;塑造真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海林  
由于存在绿色营销认识上的冲突 ,绿色营销尚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同理念和企业的普遍实践 ,这种认识上的冲突与现有的绿色营销理论没能很好地从企业微观主体的角度解释动力问题有关。本文通过对绿色壁垒、目标市场、产业市场占有、竞争战略、报酬后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揭示了绿色营销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内在的一致性关系 ,同时提出基于来自于政府、消费者和跨国公司的日益增大的压力 ,中国企业面临着开展绿色营销的紧迫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企业出口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尚缺乏严谨的因果识别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证据。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污染排放和工业企业的匹配数据,选取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烟尘三种典型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指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环境效应进行考察。为了有效缓解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结合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出口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用出口密度近似贸易方式后,一般贸易具有显著的出口环境效应,加工贸易则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减排设备投资是企业出口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本文为既有出口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增添了来自新兴发展中大国难得的直接微观证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联明  陈晓清  王运来  
MIT第17任校长莱夫认为,新兴教育技术致使高等教育陷入日益累积的成本麻烦之中,并最终会挑战当前盛行的"住宿制校园模式"。大学不应抵制变革,而应该拥抱变革。MIT必须保证大学的使命和价值植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永远"走高端之路",聚焦"大教育问题",坚持精英教育,做基础研究领域的"冠军",塑造未来,为国家和世界服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下海  黄乾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企业技术劳动力短缺具有显著的正作用;技术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能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其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相对较小。雇佣关系不稳定的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增大;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容易遭到技术劳动力短缺;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技术劳动力短缺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冬冬  谢长安  
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测度中国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发现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呈现一种上升的态势,且这种上升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产业内效应。在此基础上,估计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结果显示,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方式、企业所有制类型及企业所属行业类型是影响垂直专业化生产率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白远  
一、宏观层面的分析(一)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取得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新世纪拉开帷幕之际,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末适时提出了"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松林  马卫红  
本文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出发,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进行了考察。使用倍差分方法对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即使加入研发、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控制变量,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具有提高生产率的作用。进一步使用出口量代替出口行为后,出口学习效应也仅在一般贸易企业显著,而在加工贸易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在改变企业的行业、所有制和地区等特征后仍较为稳健,这说明仍需谨慎对待出口学习效应的本土适用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静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率的分析则是扩大内需战略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国民储蓄率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率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企业储蓄率界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1996—2007年共188.6万个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1996—2007年这12年的企业平均储蓄率高达28.7%(储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几年依然在逐年上升;(2)中国企业储蓄率在绝对水平上始终高于发达国家,但当前企业储蓄率持续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而非中国的特有现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宫旭红  蒋殿春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及国际化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一阶随机占优的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间的生产率关系并不完全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随后,本文基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但不利于企业出口,并进一步从出口密度视角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解释及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