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4)
- 2023(11782)
- 2022(9374)
- 2021(8769)
- 2020(7103)
- 2019(15782)
- 2018(15251)
- 2017(28850)
- 2016(15182)
- 2015(17226)
- 2014(16662)
- 2013(16807)
- 2012(15069)
- 2011(13384)
- 2010(13391)
- 2009(13069)
- 2008(13144)
- 2007(11603)
- 2006(10199)
- 2005(9582)
- 学科
- 业(81878)
- 企(76429)
- 企业(76429)
- 济(75750)
- 经济(75667)
- 管理(65513)
- 方法(31885)
- 业经(28170)
- 财(25016)
- 农(24812)
- 数学(23978)
- 数学方法(23857)
- 中国(20642)
- 务(19567)
- 财务(19552)
- 财务管理(19539)
- 企业财务(18499)
- 农业(17558)
- 技术(16534)
- 贸(15491)
- 贸易(15481)
- 制(15464)
- 易(15203)
- 策(15041)
- 划(14480)
- 和(13920)
- 体(12887)
- 理论(12429)
- 企业经济(12235)
- 经营(11735)
- 机构
- 学院(228309)
- 大学(221621)
- 济(108709)
- 经济(107243)
- 管理(94733)
- 理学(81392)
- 理学院(80698)
- 管理学(80050)
- 管理学院(79599)
- 研究(73924)
- 中国(61384)
- 财(49374)
- 京(46014)
- 财经(39489)
- 科学(38961)
- 经(36077)
- 所(35603)
- 经济学(33522)
- 农(32901)
- 江(32828)
- 中心(32532)
- 研究所(31855)
- 经济学院(30202)
- 北京(29351)
- 财经大学(29138)
- 商学(28149)
- 业大(27993)
- 商学院(27880)
- 院(26524)
- 经济管理(26328)
- 基金
- 项目(144868)
- 科学(118328)
- 研究(110942)
- 基金(109538)
- 家(93388)
- 国家(92541)
- 科学基金(82203)
- 社会(75832)
- 社会科(72116)
- 社会科学(72100)
- 基金项目(56380)
- 省(54515)
- 自然(50167)
- 教育(49326)
- 自然科(49098)
- 自然科学(49086)
- 自然科学基金(48357)
- 划(44836)
- 资助(44406)
- 编号(43114)
- 业(34313)
- 创(33836)
- 部(33603)
- 成果(33552)
- 国家社会(32613)
- 发(32188)
- 重点(32030)
- 创新(30675)
- 制(30215)
- 教育部(29758)
- 期刊
- 济(123336)
- 经济(123336)
- 研究(70156)
- 中国(42104)
- 财(41845)
- 管理(41168)
- 农(32057)
- 科学(29132)
- 学报(25470)
- 农业(22469)
- 技术(22039)
- 融(21933)
- 金融(21933)
- 业经(21654)
- 大学(21183)
- 经济研究(20917)
- 财经(20677)
- 学学(20301)
- 经(18080)
- 教育(17873)
- 问题(15900)
- 贸(15290)
- 业(15022)
- 世界(14746)
- 技术经济(14441)
- 国际(13712)
- 现代(11846)
- 财会(11742)
- 商业(11604)
- 会计(10531)
共检索到345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美娟
由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严密封锁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环节。该文从改变企业心智模式、构建市场势力和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并以万向集团为例,讨论了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路径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突破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阳阳 申成霖
本文基于价值链创新的视角提出多种路径,APS嵌入以及其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与互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价值链的升级;外围环节切入减轻了进入壁垒,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打通子价值链环节产品的上下游模块,为进入核心价值链环节做好准备;跨企业信息协作平台能够有效地共享资源,通过对配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延伸价值链附加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福财 胡平波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网络的低端状态。这样会强化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并可能造成环境破坏。在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地位是不对称的,跨国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价值创造的低端状态。本文从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微观角度构造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低端锁定博弈模型。在低端锁定状态下,中国企业面临是否需要突破"低端锁定"的博弈选择。而跨国公司则存在是否需要封锁中国企业的突破行为的博弈选择。模型分析得出:跨国公司会无条件地对中国企业的价值升级路径实行封锁,但中国企业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却很难突破低端锁定状态。中国企业突破低端锁定存在的...
关键词:
核心能力 能力差距 价值网络 低端锁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宋涛 刘厚俊
基于垂直分工演进的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产业组织的典型模式。在借鉴Hay和Morris两阶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垂直分工的动态演进规律,对垂直分工演变、价值链重构与"低端锁定"突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知识、技术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改善南北贸易收益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知识要素投入量,可以削弱跨国领航企业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提升后发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收益,达到"低端锁定"突破的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水利 易正广 李韬奋
发展中国家的模块供应商通常会出现所谓的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在全球分工协作网络中的收益,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基于模块分割的最优数量决定理论,本文认为发达国家较高的技术潜力导致了系统集成商所需的较为精细化的模块系统,对于发展中国家较低技术潜力的模块供应商意味着模块的过度分割,导致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技术势能的技术集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层次模块再集成的运作机理,考察模块化系统中模块规模与边界的变化。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讨论"低端锁定"成因并提出相关企业的突破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通过再集成破解"低端锁定"的陷阱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华蓉 贺胜兵 刘友金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是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必经之路。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所在国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后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制动态系统存在{突破,封锁,消极}和{不突破,封锁,积极}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ESS),系统趋向哪个ESS主要由企业核心能力决定。后发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突破收益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突破"策略。无论后发企业采用哪种策略,领先企业都会选择"封锁"策略。政府策略选择有机会主义倾向,但政策扶持有利于阻止本国后发企业滑向"不突破"稳定均衡,是促进企业挣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重要外部力量。
关键词:
低端锁定 核心能力 政策扶持 演化博弈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华蓉 贺胜兵 刘友金
后发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是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的必经之路。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所在国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后发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制动态系统存在{突破,封锁,消极}和{不突破,封锁,积极}两个可能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ESS),系统趋向哪个ESS主要由企业核心能力决定。后发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突破收益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突破”策略。无论后发企业采用哪种策略,领先企业都会选择“封锁”策略。政府策略选择有机会主义倾向,但政策扶持有利于阻止本国后发企业滑向“不突破”稳定均衡,是促进企业挣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重要外部力量。
关键词:
低端锁定 核心能力 政策扶持 演化博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滢
外资进入作为驱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资本溢出效应,深刻影响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选取中国2005—2021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外资进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倒“U”型影响关系,即伴随外资进入程度不断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且该结果在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会随外资进入程度提高而降低,金融发展水平中等及较高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则因外资进入程度提高而攀升。据此,应完善外资市场准入环境、加速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并制定配套金融支持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包雅楠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制造业行业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国内价值链长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强度提高;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专利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长度增加对发明创造类创新、民营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另外,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并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WTO冲击后国内价值链长度仍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本文发现国内价值链长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国江
在价值链分工中,可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功能,把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分为简单的生产制造、核心模块制造、系统集成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对企业的要求各异,其中系统集成需要企业拥有对供应链和技术的协调能力,对企业要求最高,系统集成企业在运营中会锁定技术及供应链企业,把关联企业纳入系统,而把非关联企业排斥于系统之外,这样既可防止技术外溢,也可确保利润在关联企业间的转移。在引进外资的企业中,跨国公司属于典型的系统集成企业,其锁定效应使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难以实现。为此,提高我国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是制造业的根本出路。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单宇 周佳慧 张闯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及内外两端的剪刀差,OEM企业能否在不断升级的全球价值链生态系统中升级组织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杨集团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学习视角系统探索了OEM企业如何打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研究发现:(1)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存在替代式学习、嫁接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三种构型,整体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的动态演化轨迹;(2)替代式学习通过局部的知识改善,降低OEM企业被领先企业替代的风险;嫁接式学习能够使OEM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盲目技术升级所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启发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复合打造独特的能力空间,使OEM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形成独占优势;(3)OEM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过程,体现在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推动组织能力不断升级,进而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附关系向双向依赖关系转型,并以此为支点打破低端锁定。本文对于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组织学习机制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贡献于OEM企业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能够为后续对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组织能力升级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保全 刘志彪 任优生
关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低端锁定的危害和突破策略上,针对低端锁定原因的研究非常少,更缺乏对其内生原因和内在机理的探究。本文从企业链条抉择机制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国内外市场分割生产投资和水平型生产投资的开放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内需不足和制度障碍的内生约束,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实施的各种"隐形"补贴,使得国内市场进入门槛和成本过高,在企业的链条抉择机制作用下,不但导致企业偏好于外向型链条模式,而且阻碍了母市场效应发挥和国内价值链构建,这是导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内部根源。此外,地方政府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无疑为国外跨国公司抢占原本属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国内市场空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文章以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构造准自然实验,探讨其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中间品配置渠道,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异质性分析表明:(1)在东部地区和营商环境优化的地区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效果更明显;(2)人才引进政策无法提升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3)人才引进政策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效果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将产生“虹吸效应”,加速人才向政策实施地流入,对周边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抑制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