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5)
- 2023(18317)
- 2022(15271)
- 2021(14229)
- 2020(11768)
- 2019(27050)
- 2018(26625)
- 2017(50900)
- 2016(27537)
- 2015(30916)
- 2014(30605)
- 2013(30595)
- 2012(28460)
- 2011(25838)
- 2010(25847)
- 2009(23868)
- 2008(23769)
- 2007(20963)
- 2006(18755)
- 2005(17134)
- 学科
- 济(126074)
- 经济(125942)
- 业(98844)
- 管理(90704)
- 企(87586)
- 企业(87586)
- 方法(51687)
- 数学(41682)
- 数学方法(41332)
- 中国(35706)
- 业经(35540)
- 农(35490)
- 财(34284)
- 地方(26803)
- 农业(24775)
- 制(23638)
- 务(23619)
- 财务(23551)
- 财务管理(23522)
- 贸(23153)
- 贸易(23135)
- 易(22480)
- 技术(22306)
- 企业财务(22303)
- 学(22083)
- 和(21441)
- 理论(20348)
- 划(19226)
- 策(19070)
- 银(19035)
- 机构
- 学院(398676)
- 大学(397244)
- 济(170583)
- 经济(167296)
- 管理(159571)
- 研究(137517)
- 理学(136722)
- 理学院(135241)
- 管理学(133397)
- 管理学院(132656)
- 中国(106762)
- 京(86165)
- 科学(81504)
- 财(77831)
- 所(68986)
- 农(63922)
- 研究所(62353)
- 财经(61780)
- 中心(61044)
- 江(59100)
- 经(56355)
- 业大(56213)
- 北京(55367)
- 经济学(51569)
- 范(51377)
- 师范(50944)
- 院(49781)
- 农业(49773)
- 州(47598)
- 经济学院(46555)
- 基金
- 项目(263099)
- 科学(209005)
- 研究(195849)
- 基金(192322)
- 家(166538)
- 国家(165060)
- 科学基金(142862)
- 社会(125926)
- 社会科(119426)
- 社会科学(119397)
- 基金项目(101426)
- 省(101336)
- 自然(90855)
- 自然科(88800)
- 自然科学(88781)
- 教育(88532)
- 自然科学基金(87248)
- 划(84703)
- 编号(79070)
- 资助(78973)
- 成果(63837)
- 发(59292)
- 部(58757)
- 重点(58519)
- 创(56265)
- 课题(54467)
- 国家社会(52241)
- 创新(51948)
- 教育部(50742)
- 人文(49642)
- 期刊
- 济(194667)
- 经济(194667)
- 研究(124355)
- 中国(79306)
- 管理(63947)
- 财(60785)
- 农(59370)
- 学报(57753)
- 科学(56523)
- 大学(44508)
- 教育(43366)
- 学学(41860)
- 农业(41460)
- 融(38011)
- 金融(38011)
- 技术(35852)
- 业经(32708)
- 经济研究(31301)
- 财经(31085)
- 经(26818)
- 问题(25171)
- 业(23879)
- 技术经济(21831)
- 贸(20445)
- 世界(19542)
- 现代(19377)
- 图书(18842)
- 科技(18697)
- 理论(18363)
- 商业(18320)
共检索到60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玄兆辉 吕永波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研发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没有真正确立,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质量仍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中仍存在着许多关键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比重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 研发投入 科学研究 高技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瑞海 陈宏民 邹礼瑞
最近几年,我国的兼并活动大幅增加,对于兼并活动增加的原因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本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我国的企业兼并活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股票指数和经济市场化程度三个宏观数据指标的关系,认为我国的兼并活动与GDP增长率和市场化程度正相关,而与股票指数存在较弱的相关性,从而对我国兼并活动的总体活动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企业兼并 实证研究 宏观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承亮 王珺
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加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2019)》和调研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及结构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现状,并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已经是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和执行主体;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具研发投资动力,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较高,但研发经费投资规模和强度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布局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严重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占比偏低与创新特性、企业使命、发展阶段、企业能力、体制机制等因素有关,新时代应重点引导和激励更多企业向"爱迪生象限"和"巴斯德象限"跃升。
关键词:
企业 研发经费投入 基础研究 国际比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 肖兴志 尹俊雅
在考虑声誉资本的基础上,依据研发投入结构将企业分为研究型与试验型企业,采用数理模型对如何缓解企业研发投入结构失衡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发现,试验型企业质量提升会促使其进行基础、应用研究,而研究型企业质量提升对其研究投入形成抑制。我国公共服务不完善、贫富不均与消费观扭曲的状况愈发严重,进而形成了创新绩效上的"马太效应"。此外,声誉效应会加大企业从事研发的动力。因此,调整企业研发投入结构时,政府一方面可以完善声誉甄别机制,引导企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在创新初期适当参与基础、应用研究,同时应加强现有专利保护制度,健全质量甄别机制,引导消费观念调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诱使企业踏上研究型道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袁然
本文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与省市的国际人才流入数据相结合,研究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人才流入可以显著促进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但这种效应因地区差异性和企业异质性有所不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稳健。因此,我们应重视国际人才引进,实行更为开放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降低国际人才流入壁垒,扩大国际人才的引进规模,充分发挥国际人才跨国流动的研发促进效应,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乃道
一、跨国经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系统是生产力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在空间上的实现形态,是各种资源要素及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规律性地表现为不断突破其供求的区域性约束,而谋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以优化其环境系统,产生更大的绩效。这种逐步优化的过程则表现为有限社会资源在特定产权结构和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的优化配置。实践中,则体现为社会生产力系统从相对低位系统的空间形态向更高位系统的空间形态的演进。也就是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微观及宏观组织制度的创新,生产力系统由较小的区域性的生存形态,发展为较大的区域性生存形态,进而形成泛区域性的国家范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荣喜 熊亚辉 何佳浩
本文利用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以无风险利率为门槛,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中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债券的信用价差对宏观因素敏感性较低,仅与无风险利率、通胀变化、债券流动性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对于中短期债券,当无风险利率水平处于不同区间时,其信用价差受宏观变量影响的方向、大小有差异。门槛回归模型为研究信用价差宏观影响因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凯 郭斌
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壮大发展,但企业债券市场一直停滞不前,落后于整体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选取1987年至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及资本市场宏观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与企业债券发行额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债发行对企业债券发行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外资投入水平与企业债券发行的负向关系明显,而通货膨胀率、居民存款余额、股票筹资额、金融机构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则不是影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企业债券市场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荣佳 原毅军 徐凯
本文重点检验了技术溢出、研发目标对合作研发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研发与输入溢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输出溢出而言,水平溢出会抑制企业间的合作(包括水平合作和垂直合作),而垂直溢出却会促进企业间的垂直合作,且这种积极作用不会受到水平溢出的影响;研发目标对企业间合作研发模式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当企业旨在提高研发成果的成功率和利用率时,更倾向于选择垂直合作;当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开发或重大创新时,更倾向于选择水平合作。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苏依依 张玉臣 苏涛永
以市场份额、金融杠杆、产业类型与时间为调节变量,构建企业研发回报率的权变模型。通过2005~2014年间中、美、德、日、韩、印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企业研发回报率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印两国企业仍较难从研发投入中获取收益;但中国企业的研发回报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影响企业研发回报率的因素视具体国家情境而定。
关键词:
研发回报率 权变视角 跨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1994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宏观调控措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为了准确掌握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充分了解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评价,了解企业家对深化改革的要求,为1995年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重要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了“1994年度企业家问卷调查”。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国家经贸委企业司、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情报中心、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财政部综合与改革司、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贸政策和发展司、劳动部劳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文莉 谢丹 李莉文
"十三五"时期,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汤姆逊并购数据库,重点考量宏观风险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制度质量、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呈负向变动。在现阶段,一个适中、匹配的而不是高质量的东道国制度环境更易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的提升。贸易摩擦的加剧显著阻碍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并购的完成;相反,会微弱刺激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并购活动。发达东道国汇率波动的加剧显著降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但在发展中国家,汇率作用不显著。中国企业前往高财政风险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并购动机,主要是资源寻求型,且主体多是国有企业。
关键词:
宏观风险 海外并购 成功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白远
一、宏观层面的分析(一)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取得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新世纪拉开帷幕之际,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末适时提出了"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艳丽 陆雪艳 林志帆
考虑到企业间策略互动对研发决策的影响,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同群效应实证研究。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地区、行业和财务特征3类空间权重矩阵,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惯性;企业研发决策主要受同行业同群企业研发决策(内生同群效应)及其特征变量(外生同群效应)的影响,同地区和相似财务特征的同群企业可以通过特征变量(外生同群效应)对本企业研发决策产生影响;尽管企业研发牺牲了短期盈利,但对股市估值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已具备一定的价值投资意识,而同群企业研发投入对本企业盈利和股市估值的影响均为负,说明中国企业研发互动主要体现为竞争效应而非协同效应;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3类同群效应显著增强。从全局视角对中国企业研发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经理人提供有关激励研发创新、提升企业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研发决策 同群效应 空间计量 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