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8)
- 2023(9232)
- 2022(7331)
- 2021(6894)
- 2020(5875)
- 2019(13427)
- 2018(13299)
- 2017(24871)
- 2016(13385)
- 2015(14999)
- 2014(14710)
- 2013(14604)
- 2012(13213)
- 2011(11815)
- 2010(11902)
- 2009(11485)
- 2008(11742)
- 2007(10243)
- 2006(9279)
- 2005(8895)
- 学科
- 业(71907)
- 企(68002)
- 企业(68002)
- 济(65561)
- 经济(65470)
- 管理(55568)
- 方法(27577)
- 业经(25581)
- 财(24148)
- 农(21701)
- 数学(20231)
- 数学方法(20162)
- 中国(18592)
- 务(17887)
- 财务(17883)
- 财务管理(17869)
- 企业财务(16912)
- 制(16663)
- 农业(15645)
- 技术(15401)
- 策(14188)
- 体(13810)
- 划(13153)
- 贸(13029)
- 贸易(13021)
- 易(12780)
- 和(12478)
- 体制(12409)
- 企业经济(11899)
- 理论(11163)
- 机构
- 学院(194106)
- 大学(189946)
- 济(96169)
- 经济(94946)
- 管理(79943)
- 理学(67936)
- 理学院(67358)
- 管理学(66910)
- 管理学院(66519)
- 研究(65778)
- 中国(55826)
- 财(45584)
- 京(40209)
- 财经(35317)
- 科学(33610)
- 经(32386)
- 所(32163)
- 经济学(30152)
- 农(29142)
- 江(29030)
- 研究所(28548)
- 中心(28466)
- 经济学院(27169)
- 北京(26115)
- 财经大学(26012)
- 商学(24153)
- 商学院(23936)
- 院(23160)
- 业大(22966)
- 农业(22579)
- 基金
- 项目(118848)
- 科学(97123)
- 研究(92278)
- 基金(90096)
- 家(76542)
- 国家(75841)
- 科学基金(67255)
- 社会(63200)
- 社会科(60077)
- 社会科学(60063)
- 基金项目(46734)
- 省(43943)
- 教育(41126)
- 自然(40215)
- 自然科(39362)
- 自然科学(39353)
- 自然科学基金(38783)
- 资助(36362)
- 划(36066)
- 编号(35534)
- 业(30999)
- 创(28465)
- 部(28433)
- 成果(28224)
- 国家社会(27598)
- 重点(26328)
- 发(26252)
- 制(25788)
- 创新(25691)
- 中国(25430)
- 期刊
- 济(111796)
- 经济(111796)
- 研究(64990)
- 中国(40590)
- 财(39215)
- 管理(36116)
- 农(28191)
- 科学(24142)
- 融(20650)
- 金融(20650)
- 学报(20646)
- 农业(19511)
- 财经(18994)
- 技术(18810)
- 经济研究(18752)
- 业经(18597)
- 大学(17507)
- 教育(17461)
- 经(16648)
- 学学(16456)
- 问题(14407)
- 业(13723)
- 世界(13685)
- 贸(13656)
- 技术经济(12868)
- 国际(12115)
- 现代(10416)
- 财会(10276)
- 经济管理(9660)
- 会计(9495)
共检索到30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泰 海闻 金毅彪 吴音
一、引言 关于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流行观点的变化并不新鲜。直到80年代中期,大量已发表的文献仍怀疑,1978年以后的改革已经极大的提高了TFP的增长。 8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修正观点。陈、王、郑、杰弗逊和罗斯基(CWZJR,1988)发现,工业部门的TFP的增长从1957—1978年间的年平均0.9%上升至1979—1985年间的5.5%。Dollar(1990)从企业水平上证实了上述发现。最近,杰弗逊、罗斯基和郑(JRZ,1992)为一个包括了城镇两级国有工业企业的样本,估计了一个总产出生产函数(替换了通常的二要素增加值生产函数)。他们三位发现,在1984—1987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长庚 许明 刘一蓓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并检验了企业和员工拥有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权利配置控制权对员工劳动所得有重要影响,企业拥有的强势权利配置控制权使员工普遍获得了低于"公平"价格的劳动所得;②权利配置控制权强弱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但员工无疑在获得劳动所得的过程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最终结果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低于"公平"劳动所得的幅度达7.93%;③相比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员工普遍拥有较弱的权利配置控制权,这使国有企业员工并未获得更高的劳动所得。改革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必须提高员工的权利配置控制权,即赋予员工平等获得收益的权利,强化员工普...
关键词:
劳动所得 权利配置 双边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浩 钱民辉
在现代中国社会,教育机会的分布受宏观结构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微观家庭因素的综合影响。20世纪以来的政治变迁、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相继扩张等宏观因素,以及包括教育制度和非教育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性因素,特别是家庭内部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资本、社会资本和教育期望等微观因素都对我国各社会群体的教育机会获得产生着重要作用。通过结合宏观与微观因素,构建转型社会的综合教育获得模型,并考察家庭因素与社会结构、制度性因素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是教育机会获得影响因素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教育获得 家庭资本 宏观结构 制度性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钱先航 曹廷求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协议转让为样本,考察了国有股权转让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即国有股权转让的动机、定价机制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约以42:50:1:7的比例分别转让给了国企、私企、个人和外企,转让动机表现为经济和政治动机并存;在定价方面,转让给国有和非国有经济体的股权溢价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转让给国企,转让给外企股权的价格较高;尽管国有股权转让不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但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民营化的公司,其绩效会有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
国有股权 转让动机 定价机制 经济后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东生
本文以沪深证券市场2001~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行业、财务指标、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对企业获得长期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贷款比率和贷款期限结构在不同行业间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在样本期间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控制了行业和年度的影响后,主要财务指标均对长期贷款具有重要影响,经理激励与长期贷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应计盈余管理与长期贷款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长期贷款决策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指标,同时,已经考虑到了部分公司治理特征。但是,银行不仅不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反而对盈余管理严重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长期贷款。
关键词:
公司特征 长期贷款 贷款期限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承耀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张承耀在1994年8月下旬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教授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详细内容参见1994年第6期《改革》杂志)。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国有大中型企...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杰
近30年来,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改革。但企业改革并不仅仅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而是涉及到企业制度、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的全面改革;同时,企业改革也不仅仅是指国有企业改革,而且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改革。从企业制度、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定位、企业哲学等五个方面剖析中国企业30年的改革历程,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企业发展 企业制度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若先
此文通过对日本、意大利、法国三国国有经济体制的介绍及与中国的比较,对国际范围内的国有经济体制获得一些普通性的认识,对中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所在,有了进一步把握。以此为基础,文章认为,只有可自由转让资产的股份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微观基础。最后,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国有企业被分为三类进行处理,由此,中国企业改革可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红丽
一、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国有企业(或部门)的效率、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几个分支展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相辉
文章旨在研究企业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即构建制度需求主体。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残缺,这是企业发展的症结之所在,也是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只有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合理的产权安排,才能构建真正的市场产权主体。产权主体的构建过程,是利益的重组过程,更是利益的创造过程,也是实现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
产权 主体 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绪程
1、中国的企业改革(这里主要是指国营企业),已走过九个年头了。改革使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步履维艰,问题丛生。正如改造旧房要比重新建筑新房要困难得多一样(因为毕竟不能让人们睡露天,必须边改造边生存),改造旧经济环境条件下的企业要比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构成新企业要困难千百倍(历史也证明,在“新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天林
中国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吴天林一、我国企业改革的简单回顾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是我国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扩权让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清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和局限性 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进展,国有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得到落实;企业逐步转变为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越来越明晰;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不断改革;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基本实现了和国际接轨;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有了增强;企业的结构也有所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铁映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务院正在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国有企业改革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明确之后,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改革开放15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并支撑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支撑了改革开放事业,支撑了全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培佩
本文从企业生存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滑坡现状等角度提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阐明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目标的一致性。指出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组织、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并联系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分类指导,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企业改革和股票市场发展
拓展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推进中国企业改革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经验与问题——“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观点综述
股份合作制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伟大创造
管理者收购的经济学解析及其对中国企业改革的意义
2008学术前沿论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深化国企改革的路径已经清晰——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
中国企业500强十五年三大成长命题
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否获得了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