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4)
2023(14363)
2022(11810)
2021(11139)
2020(9163)
2019(20797)
2018(20604)
2017(38557)
2016(21152)
2015(23744)
2014(23672)
2013(23032)
2012(21365)
2011(19159)
2010(19602)
2009(18720)
2008(19157)
2007(17407)
2006(15743)
2005(14764)
作者
(58679)
(49250)
(49069)
(46696)
(31616)
(23420)
(22138)
(18936)
(18729)
(17710)
(16994)
(16528)
(16200)
(15881)
(15683)
(14999)
(14718)
(14172)
(14141)
(14081)
(12509)
(11984)
(11908)
(11256)
(11082)
(11067)
(10936)
(10887)
(9782)
(9754)
学科
(91798)
经济(91658)
(89283)
(82181)
企业(82181)
管理(80521)
方法(36515)
(32216)
业经(30757)
(29144)
数学(27678)
数学方法(27343)
中国(26706)
(25546)
(22225)
财务(22190)
财务管理(22156)
企业财务(20968)
农业(19997)
(19028)
技术(18923)
(18223)
贸易(18210)
(17826)
(17812)
(17298)
理论(16660)
(16518)
体制(16350)
(15863)
机构
学院(306988)
大学(304333)
(135158)
经济(132712)
管理(119232)
研究(104559)
理学(101137)
理学院(100076)
管理学(98723)
管理学院(98124)
中国(85366)
(67451)
(64960)
科学(58171)
(51935)
财经(51731)
(47833)
(47447)
(47017)
中心(46623)
研究所(46069)
北京(41606)
经济学(41541)
业大(39323)
财经大学(38037)
(37654)
(37644)
师范(37315)
(37183)
经济学院(37136)
基金
项目(190251)
科学(152441)
研究(143880)
基金(140748)
(120931)
国家(119846)
科学基金(104341)
社会(94706)
社会科(89802)
社会科学(89780)
基金项目(73010)
(71980)
教育(66168)
自然(64580)
自然科(63126)
自然科学(63109)
自然科学基金(62078)
(60074)
资助(57330)
编号(57134)
成果(47664)
(43838)
重点(42810)
(42183)
(41162)
(40879)
课题(40132)
国家社会(40104)
(39485)
创新(38665)
期刊
(161175)
经济(161175)
研究(99130)
中国(67903)
(57150)
管理(52237)
(46074)
科学(42003)
学报(40888)
教育(34182)
大学(33181)
(32674)
金融(32674)
农业(31197)
学学(31161)
技术(28481)
财经(27456)
业经(26045)
经济研究(25644)
(23838)
问题(20550)
(19022)
(18934)
世界(17510)
技术经济(17111)
国际(16926)
现代(15356)
财会(14736)
(13928)
会计(13926)
共检索到487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国退民进”是市场化改革在企业产权制度结构调整层面的具体体现或实现形式,也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体制改革之基本方向和必然选择。MBO是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拥有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要素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中的地位提升和权益凸现,是对传统物本产权制度框架下所谓“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提出的现实挑战,它是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能权益的具体实现形式。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MBO具有特殊的制度创新意义。但MBO不是万灵丹,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MBO,也不是企业所有经营管理问题、包括产权制度问题都可以通过MBO来解决,不同企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企业改革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钢  肖小勇  
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未来改革的方向。三十年国企改革的逻辑包括:从放权让利到产权改革、从享受保护到"泯为众企"、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从中可以得到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垄断企业推向市场以及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娟  杨勃  
本文围绕"制度双元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响应母公司与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借助多案例研究发现:依据制度双元情境下东道国与母公司制度逻辑相对主导性及响应焦点不同,本文识别出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MNES)制度逻辑冲突响应三组策略:对内同构为主+对外创新为辅;对外同构为主+对内创新为辅;对外创新为主+对内同构(创新)为辅。三组策略下对母公司和东道国制度(逻辑)环境产生的响应效果也有所差异,并集中体现在MNES的角色扮演特征:在先发东道国从最初的制度逻辑学习者成长为制度创新开拓者,在后发东道国成为母公司制度逻辑代言人,呈现出制度复杂环境下中国不同所有制MNES成长过程及国际化战略目标实现。本文研究结论对制度理论视角下后发MNES制度逻辑冲突多元化响应策略给予有益的理论补充;对后发MNES国际化战略意图及价值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机制已经引起国内外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兴趣,产生了大量的文献(如林青松和伯德,1989)。90年代以来,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同一时间上国有企业改革迟迟难以深入,则产生了将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发展机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以比较的需要,以期从前者引出可供国有企业改革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培佩  
本文从企业生存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滑坡现状等角度提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阐明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目标的一致性。指出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组织、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并联系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分类指导,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看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东斌  
当代中国企业制度的战略选择深圳大学苏东斌当代中国企业新制度的形成,要面对三个"两难选择":第一,要追求社会的稳定,就要力图保持与紧固现有的利益与权力格局,但这样做势必又会弱化改革进而扼制其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要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就...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承耀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张承耀在1994年8月下旬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教授提出了"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详细内容参见1994年第6期《改革》杂志)。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国有大中型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晖明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处在整个经济体制转换的微观基础“再造”的地位。它的每一步推进对整个改革的进程都产生重大影响,决定和制约着新体制建设的步伐。从体制构造角度,说明改革深化的逻辑节奏,可以提高对国企改革前景的透视能力。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改革的发展阶段作简单回顾。第二部分,分析揭示围绕市场主体的塑造,改革深化的内在逻辑。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增强对改革目标前景的信心,强化实现目标的责任。第四部分,对国企改革面临的新的工作任务的探讨。最后,第五部分,对当前可选择的改革举措进行讨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将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中央"企业"全部改制为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公司"。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它标志着国资委监管的全部央企将完成从"企业"到"公司"的历史转变,再次说明深化企业改革的根本逻辑在于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但近来我们的调研发现,相关企业对这一逻辑的认识尚不一致;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晓琼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自己的逻辑和特点:从形式特征上说,它是公有制“外加”市场经济;从理论逻辑上说,它是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落实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从实践目标上说,它是以改组国有企业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调整国有经济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以全面建立包括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样一种格局,鲜明地反映了我国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自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特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将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中央"企业"全部改制为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公司"。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它标志着国资委监管的全部央企将完成从"企业"到"公司"的历史转变,再次说明深化企业改革的根本逻辑在于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但近来我们的调研发现,相关企业对这一逻辑的认识尚不一致;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缑倩雯  蔡宁  
文章以制度逻辑视角为切入点,就中国企业面临的独特制度环境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构成了企业认知与行为的外部制度和文化根源,并据此构建了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下的企业环境战略分析架构,强调了社会公益逻辑兴起是组织环境活动增加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文章对372家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均需要回应外部制度的环境要求,但由于主导性制度逻辑的不同,企业的环境战略行为表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参与经济的重要手段,受国家逻辑影响更大,其环境行为反映出更多公共利益诉求,倾向于采取实质性战略,绩效水平对其战略选择影响不明显;私有企业更多受市场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组织成长过程中如何实现双元制度逻辑的平衡共生一直是有待解决的学术难点。共益企业作为一种新型混合组织形态,在实现基于商业组织的市场逻辑与社会组织的社会逻辑之间的共生均衡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双元制度逻辑下的组织合法性获取与维持困境。本文基于制度多中心理论尝试化解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双元制度逻辑带来的冲突性制度矛盾与制度压力,分析了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双元制度逻辑空间形塑,以满足社会逻辑与市场逻辑双重叠加下的双元融合与平衡;认为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形成基于共益型企业家精神的合法性获取机制、传导机制,以及实现价值一体化的组织内协调与组织外信任机制,以破解共益企业多重逻辑共生兼容的成长"黑箱";提出了基于人员、结构与情景三种导向的双元制度逻辑平衡战略以响应多重制度压力,从而为推进共益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