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54)
- 2023(22488)
- 2022(19214)
- 2021(17775)
- 2020(15335)
- 2019(35138)
- 2018(34642)
- 2017(65659)
- 2016(36136)
- 2015(40750)
- 2014(40667)
- 2013(40432)
- 2012(37481)
- 2011(33862)
- 2010(34016)
- 2009(31915)
- 2008(32121)
- 2007(28671)
- 2006(25201)
- 2005(22881)
- 学科
- 济(152247)
- 经济(152067)
- 业(116681)
- 管理(112885)
- 企(101662)
- 企业(101662)
- 方法(70503)
- 数学(59226)
- 数学方法(58389)
- 财(43484)
- 农(42522)
- 中国(40257)
- 业经(38574)
- 学(31969)
- 制(29801)
- 务(29536)
- 财务(29434)
- 财务管理(29380)
- 农业(28977)
- 贸(28432)
- 贸易(28416)
- 地方(28016)
- 企业财务(27880)
- 易(27595)
- 理论(26800)
- 技术(26035)
- 和(24865)
- 银(23176)
- 银行(23097)
- 融(22388)
- 机构
- 大学(525072)
- 学院(524705)
- 济(212841)
- 经济(208306)
- 管理(203718)
- 研究(178245)
- 理学(174994)
- 理学院(173072)
- 管理学(169771)
- 管理学院(168835)
- 中国(136625)
- 京(112920)
- 科学(111291)
- 财(99335)
- 农(92715)
- 所(91781)
- 研究所(83165)
- 中心(81526)
- 业大(80180)
- 江(79763)
- 财经(79058)
- 农业(73089)
- 北京(71812)
- 经(71737)
- 范(66806)
- 师范(66042)
- 院(64351)
- 经济学(64144)
- 州(63870)
- 财经大学(58482)
- 基金
- 项目(347997)
- 科学(272797)
- 基金(252527)
- 研究(249426)
- 家(222043)
- 国家(220172)
- 科学基金(188333)
- 社会(156364)
- 社会科(148199)
- 社会科学(148157)
- 省(136002)
- 基金项目(132164)
- 自然(124647)
- 自然科(121812)
- 自然科学(121773)
- 自然科学基金(119616)
- 教育(115521)
- 划(114627)
- 资助(106502)
- 编号(100534)
- 成果(81603)
- 重点(78532)
- 部(76622)
- 发(73661)
- 创(72625)
- 课题(70088)
- 创新(67593)
- 科研(67125)
- 教育部(65196)
- 大学(64822)
- 期刊
- 济(236051)
- 经济(236051)
- 研究(154219)
- 中国(102475)
- 学报(87191)
- 农(83862)
- 财(79415)
- 科学(78846)
- 管理(78488)
- 大学(65573)
- 学学(61752)
- 农业(57391)
- 教育(56621)
- 技术(49103)
- 融(47054)
- 金融(47054)
- 财经(39236)
- 业经(37958)
- 经济研究(37690)
- 经(33777)
- 业(32626)
- 问题(30556)
- 技术经济(28107)
- 统计(26821)
- 图书(26219)
- 贸(25992)
- 版(25680)
- 科技(24528)
- 策(24374)
- 理论(23754)
共检索到787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忻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承接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路径在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1985-2013年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替代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通过构建L-P模型和实际案例考察了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提升,但影响效果不及国内研发和外商投资,此外两国技术差距也是影响技术进步效果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素昆 代丽
为了更好的防范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本文在考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加入技术风险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与评估。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风险;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期间,20个样本国家中,低风险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等风险国家有4个,其中只有1个是发展中国家;高风险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2008年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在不断改善,但很多发达国家的风险却逐渐上升。因此,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东道国的风险变化特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以博弈论为研究工具,构建包含母国和东道国两厂商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为特征、动机及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获取动机,且在这种动机的引导下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了母国及厂商的技术水平和收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以博弈论为研究工具,构建包含母国和东道国两厂商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为特征、动机及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获取动机,且在这种动机的引导下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了母国及厂商的技术水平和收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群阳 朱勤
传统的"贸易窗口型"或"制造基地型"海外直接投资已不适应于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要求,开展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应成为我国对外资本输出的主流。文章提出了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MAL优势论",并结合中国企业实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获取型 海外直接投资 逆向型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宏 刘东丽
产业内附加值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直接表现,基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其低附加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增速较快这两个事实,本文选取198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以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产业附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个变量做多元回归,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均对国内产业附加值呈正效应影响,即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可促使产业附加值增长0.44%;另外,我国OFDI存量每提高1%,将带动产业附加值增长0.39%,即我国通过OFDI可以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明强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内对资源需求持续增加,需要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FDI)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保障廉价而稳定的资源供应,但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突出。文章指出,可通过政府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企业充分评估政治风险,发挥国际经济软法的作用,用软实力消除"资源诅咒",开展资源外交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资源型 对外直接投资 政治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锦明
该文构建了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位次的作用机制和逻辑模型,并通过华为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吸纳机制、收益机制、需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传导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次。该文认为中国多数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对如何通过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次提出建议:中国政府要协助企业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鼓励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从贸易型和生产型转到技术获取型,尤其要强化吸纳机制和传导机制,在全球整合利用创新资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虞瑾 韩晓艳
技术获取型海外投资是以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对我国企业而言,开展以技术获取为目标的对外资本输出,其投资方向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集中于我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文化 刘宏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日益显著。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985-2014年中国对13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借鉴测算国际研发溢出的C-H和L-P模型,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驱动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自主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和进口贸易四种路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能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积极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最后在机理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中国技术进步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文化 刘宏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日益显著。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985-2014年中国对13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借鉴测算国际研发溢出的C-H和L-P模型,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驱动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自主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和进口贸易四种路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能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积极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最后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冬梅 杨义 贾宪洲
从文化差异、交易成本和投资动因3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和逻辑回归方法对中、德投资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者选择的FDI进入模式和经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并购和合资模式下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以及绿地投资和独资模式下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增加。指出:企业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内、外部交易成本进行权衡,结合FDI的投资动因正确选择投资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遇芳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检验了1990-2007年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虽然1990-2007年从国外溢入中国的研发投入量总体是在增加的,但是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不仅没有对国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的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目前中国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问题和不足就否定其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技术寻求 对外直接投资 实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伟全
通过协整的方法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1987年到2008年国内研发费用支出和专利授权数量的数据,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投入水平和产出能力的影响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还不是很明显;而在外部技术获取的渠道方面,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鹿
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何种进入模式直接关系到技术获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提出高层管理者认知—组织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选择分析框架,识别了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技术寻求类型、企业规模、产业变革程度4个影响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假设命题。通过对康希诺生物、鹦鹉乐器和天津药业三家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倾向于决策与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技术寻求类型的差异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规模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处于产业变革程度高的企业倾向于组织弹性大的进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