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6)
- 2023(15029)
- 2022(12275)
- 2021(11569)
- 2020(9838)
- 2019(22181)
- 2018(22077)
- 2017(41326)
- 2016(22241)
- 2015(25316)
- 2014(24734)
- 2013(24070)
- 2012(21917)
- 2011(19738)
- 2010(20021)
- 2009(18854)
- 2008(18756)
- 2007(16845)
- 2006(14786)
- 2005(13585)
- 学科
- 济(98087)
- 经济(97978)
- 业(89826)
- 企(82366)
- 企业(82366)
- 管理(79272)
- 方法(44197)
- 数学(35470)
- 数学方法(34890)
- 业经(30769)
- 财(28624)
- 农(28544)
- 中国(27715)
- 技术(23883)
- 制(20868)
- 务(20567)
- 财务(20510)
- 财务管理(20489)
- 农业(19730)
- 企业财务(19353)
- 理论(19171)
- 贸(18337)
- 贸易(18322)
- 易(17892)
- 策(17249)
- 体(16871)
- 划(16816)
- 和(16774)
- 学(15732)
- 银(15038)
- 机构
- 学院(318688)
- 大学(313731)
- 济(138508)
- 经济(136038)
- 管理(127266)
- 理学(108810)
- 理学院(107747)
- 研究(107448)
- 管理学(105878)
- 管理学院(105272)
- 中国(85831)
- 京(67474)
- 科学(63231)
- 财(62603)
- 所(54096)
- 农(52502)
- 财经(49291)
- 研究所(48817)
- 江(48637)
- 中心(48296)
- 业大(45113)
- 经(44970)
- 北京(43074)
- 经济学(42058)
- 农业(41207)
- 院(39130)
- 州(38145)
- 经济学院(37825)
- 范(37491)
- 师范(37069)
- 基金
- 项目(208345)
- 科学(166340)
- 研究(154229)
- 基金(152405)
- 家(133262)
- 国家(132156)
- 科学基金(114558)
- 社会(99506)
- 社会科(94501)
- 社会科学(94478)
- 省(81875)
- 基金项目(78773)
- 自然(73021)
- 自然科(71514)
- 自然科学(71496)
- 教育(70749)
- 自然科学基金(70313)
- 划(68069)
- 资助(63089)
- 编号(60661)
- 创(48973)
- 成果(48146)
- 重点(47138)
- 部(46393)
- 发(45338)
- 创新(44978)
- 业(43320)
- 课题(43014)
- 国家社会(42137)
- 教育部(39976)
- 期刊
- 济(154953)
- 经济(154953)
- 研究(95568)
- 中国(68926)
- 管理(55028)
- 财(51791)
- 农(48749)
- 科学(45583)
- 学报(45471)
- 大学(35541)
- 教育(35479)
- 技术(34080)
- 农业(33749)
- 学学(33547)
- 融(28973)
- 金融(28973)
- 业经(25991)
- 经济研究(25920)
- 财经(25302)
- 经(22095)
- 业(21670)
- 技术经济(20030)
- 问题(19483)
- 统计(17550)
- 贸(17267)
- 策(16855)
- 科技(16797)
- 世界(16733)
- 国际(15322)
- 现代(15174)
共检索到489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劲 姜涛 张朋伟
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焦点话题,被视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如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或者说如何持续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今已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一道鸿沟。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在借鉴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设计出一套适合国情、易于实践操作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锦 孙玉涛 刘凤朝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双重主体 规模-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敬勤 范彬
以华为和联想为案例企业,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企业组织创新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机制,并构建了中国企业组织创新与社交媒体互动模型。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中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机制是,在中国情境下中文社交媒体模糊了信息接收者和发布者的明确定位,将信息接收者与发布者通过信息互换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交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单向,分时交互机制为多向,实时交互机制;企业为迎合社交媒体的功能性发展,在组织上专门设立相应职位以利用社交媒体的特性,最大化利用其优势且规避其风险,从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
组织创新 社交媒体 数字经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申
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同良 皮建才
企业既可以选择降低成本的创新,也可以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研究发现: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足够大时,或者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处于适度范围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一个企业选择进行降低成本的创新活动而另一个企业则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处于另外一种适度范围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两个企业同时选择降低成本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足够小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两个企业同时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最后,基于模型分析提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庆瑞,王伟强,吕燕
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灾难,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希望就是将技术创新与环境联系起来。当然,这里指的技术创新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创新,而主要指的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环源技术创新(EnvironmentallySoundTechnology,简写ESTS)。本文对环境创新源、环读创新与扩散的成败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田东山
本文阐明了21世纪中国技术创新面临的新形势,从10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技术创新 路径依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传忠 曹艳乔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合作创新能够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目前的市场结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和信誉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合作创新 制约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可青 章喜为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了Denison的企业文化测量模型,并结合中国文化选取了企业文化测量指标,进而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情景的企业文化测量体系。该测量体系由28个测量指标构成,并归纳为8个维度,分别是团队合作、企业制度、目标愿景、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组织学习、文化宣导和能力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本文重点考察了技术引进(FDI)对内资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对1998~2004年行业层面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处于10%、25%、50%、75%分位的中等技术创新强度的行业来说,技术引进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同时当内资企业生产率处于外资企业生产率的40%~95%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显著。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申朴 刘康兵
分析发现,国内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制度改进能有效地促进FDI技术溢出效率,这说明FDI对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其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互关系得到发挥和增强;当市场化进程超过某个临界水平后,FDI对创新的总量效应为正,也说明相对完善的市场制度是FDI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FDI 市场化进程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平 冯涛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体错位、要素缺乏、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加创新投入、培养创新人才、规避创新风险和完善创新服务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主体投入 服务网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华 赖明勇 柒江艺
将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同时纳入本文分析框架,充分考虑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行业特征等异质性问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Probit随机效应模型控制个体非观测异质性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本文采用中国1548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决定机制。不同于大量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结论,本文并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证据;相比之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对中国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外资占比较高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而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扮演着中国经济转型阶段技术创新的主体。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洪敏 杨春丽 郑策 陈力勇 赵晶媛
今天,很多企业都意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大家纷纷伸出手去叩动技术创新之门。确实,我们的经济要发展,但靠什么发展?不能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捡残羹剩饭,更不能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别人干粗活儿的操作间。要真正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要真正参与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我们必须掌握技术,并以此向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最终加入科技创新国家之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技术创新的路该怎么走呢?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证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