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4)
2023(14609)
2022(11904)
2021(11048)
2020(9295)
2019(20830)
2018(20623)
2017(38860)
2016(20865)
2015(23290)
2014(23285)
2013(22937)
2012(21088)
2011(18946)
2010(19082)
2009(18274)
2008(18222)
2007(16711)
2006(14773)
2005(13819)
作者
(57992)
(48851)
(48330)
(46054)
(30793)
(22800)
(21792)
(18714)
(18334)
(17400)
(16670)
(16258)
(15826)
(15539)
(15309)
(14709)
(14531)
(14066)
(13852)
(13805)
(12217)
(11772)
(11641)
(11131)
(10847)
(10845)
(10731)
(10674)
(9805)
(9616)
学科
(90199)
(89114)
经济(88923)
(81759)
企业(81759)
管理(80570)
方法(34954)
(31418)
业经(30699)
(29996)
中国(27694)
数学(26358)
数学方法(26195)
(24458)
(21810)
财务(21752)
财务管理(21721)
技术(21100)
农业(20794)
企业财务(20569)
(18835)
(17108)
(16961)
(16851)
贸易(16836)
理论(16558)
(16459)
(16117)
(15991)
银行(15974)
机构
学院(300195)
大学(296368)
(134251)
经济(131831)
管理(119207)
理学(101272)
研究(100968)
理学院(100292)
管理学(99098)
管理学院(98515)
中国(82932)
(65839)
(62934)
科学(55467)
财经(50711)
(49577)
(47338)
(46492)
(46106)
中心(45951)
研究所(44054)
经济学(41187)
北京(40009)
业大(39374)
财经大学(37265)
经济学院(36975)
农业(36890)
(36438)
(36005)
(34738)
基金
项目(190422)
科学(153228)
研究(145335)
基金(140532)
(120665)
国家(119584)
科学基金(104449)
社会(96207)
社会科(91214)
社会科学(91197)
(73455)
基金项目(73380)
教育(65628)
自然(63918)
自然科(62490)
自然科学(62471)
自然科学基金(61488)
(60703)
编号(57293)
资助(56230)
成果(47141)
(45379)
(43722)
重点(42494)
(41977)
创新(41532)
(41236)
(40812)
国家社会(40799)
课题(40357)
期刊
(157381)
经济(157381)
研究(95182)
中国(68350)
(55798)
管理(52487)
(45947)
科学(40362)
学报(39187)
大学(31744)
(31594)
金融(31594)
教育(31553)
农业(31326)
学学(29966)
技术(28308)
财经(26643)
业经(26325)
经济研究(25458)
(23169)
问题(20019)
(19196)
(17402)
技术经济(17188)
世界(16865)
国际(15366)
现代(14817)
科技(14489)
财会(14417)
会计(13929)
共检索到472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艳  马悦  李楠博  
随着创新活动的日益复杂,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企业才能承担创新主体这一职责。企业家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完善的市场机制给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但由于中国处于转轨时期,创新主体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主要内容有: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各地区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完善研发组织机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义芳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及现代意义企业主体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是否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尽管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地位已得到很大提升,在研发投入、执行和技术成果产出上已超过科研机构和大学,具有了创新主体的一些表征,但这些主体表征具有相当的虚幻成分,我国企业距离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实际上尚有极大的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树人  
我国中、西部城市普遍创新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格局。推进中、西部城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建设,是中、西部城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中、西部城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障碍的分析,就推进中、西部城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提出可行的模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启萌  
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创新动力。创新动力构成要素的构建将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并继而影响本行业的企业创新影响因子的发现和实证分析。本文确定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构成要素。动力机制的要素都不是孤立的,本文将其分为内源动力要素、运行动力要素和环境动力要素3个层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张利庠  
企业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静梅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也是把科技生产力同经济建设全过程结合起来的高起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技术创新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抓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1)在国有企业中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2)加快企业改制转机及新体制的建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3)明确知识产权,科学合理地界定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与使用价值;(4)要从上到下,建立一整套支持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昌年 ,梅强 ,徐荣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壮雄  付利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企业对外投资数据,利用截断泊松与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从制度障碍与先行贸易的视角考察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机制。基于不同类型制度距离与制度质量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东道国的管制性制度距离并不会成为企业进入的障碍;对规范性制度质量低于中国的国家,规范性制度距离也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在规范性制度质量优于中国的国家,规范性制度距离才会成为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的障碍;通过与目标国家先进行贸易,可以降低这种制度形成的障碍,提高中国企业进入的概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宗荣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障碍、企业自身障碍、政府服务及管理的缺失、世界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障碍。应对之策为: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以创新为导向,尽快形成技术竞争优势;大力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人才;重视企业文化整合;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效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京梅  
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学术界、政府、企业对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已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中国政府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日趋宽松。但是据统计,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只有5%来自跨国并购。大量内资企业翘首以待,而大批外商"站在门外"举棋不定,这是由于外资并购在中国还有许多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外资并购活动,使外资并购朝着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健  于良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在近几年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未来投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中国企业通过FDI走进美国市场的道路却十分坎坷。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特点的归纳,发现并深入探究中国企业在美国遇到的投资障碍。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减少投资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钟敏   钟荣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清泉  卢珊珊  李懿东  
本文以国家创新系统为背景,研究了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与政府R&D补贴的角色定位。结论是:为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间接补贴是更有效的方法;对竞争性行业,应采用间接补贴,对公共品性质的行业,应采用直接补贴;在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政府对企业有创新补贴,就对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项目的规模、市场定位和实施方式等进行直接的干预,而应通过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去选择符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的创新项目,这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中应保持的角色定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锦  孙玉涛  刘凤朝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