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2)
2023(12758)
2022(10299)
2021(9419)
2020(7973)
2019(18196)
2018(17947)
2017(34185)
2016(18205)
2015(20302)
2014(20249)
2013(20343)
2012(19050)
2011(17092)
2010(17491)
2009(16871)
2008(16908)
2007(15071)
2006(13989)
2005(13343)
作者
(51562)
(43138)
(43049)
(41328)
(27788)
(20368)
(19525)
(16548)
(16325)
(15447)
(15124)
(14325)
(14324)
(13983)
(13808)
(13116)
(12826)
(12433)
(12286)
(11744)
(11042)
(10494)
(10395)
(10014)
(9796)
(9614)
(9495)
(9196)
(8500)
(8467)
学科
(110907)
经济(110800)
(81769)
(74809)
企业(74809)
管理(68637)
方法(40995)
数学(32826)
数学方法(32705)
(31086)
业经(30730)
(26899)
中国(25939)
地方(21656)
(21582)
财务(21576)
财务管理(21555)
(20938)
企业财务(20517)
农业(19671)
(17636)
技术(17121)
(16946)
贸易(16933)
(16704)
(16478)
(15990)
(15642)
体制(14540)
(14491)
机构
学院(276794)
大学(273399)
(141717)
经济(139726)
管理(109144)
研究(97740)
理学(92659)
理学院(91780)
管理学(90953)
管理学院(90406)
中国(79211)
(65769)
(56949)
财经(51235)
科学(50797)
(48757)
(46630)
经济学(45598)
研究所(43257)
(42032)
中心(41651)
经济学院(40910)
(39568)
财经大学(37688)
北京(36875)
(34457)
商学(32819)
商学院(32525)
业大(32468)
(32160)
基金
项目(167532)
科学(135812)
研究(126526)
基金(126489)
(107834)
国家(106911)
科学基金(94005)
社会(87413)
社会科(83211)
社会科学(83190)
基金项目(65539)
(62434)
自然(56603)
教育(56290)
自然科(55360)
自然科学(55346)
自然科学基金(54501)
资助(52155)
(51172)
编号(47732)
(39457)
成果(38195)
国家社会(37990)
(37797)
重点(37577)
(37378)
(36656)
教育部(34943)
创新(34219)
人文(34043)
期刊
(168883)
经济(168883)
研究(94698)
(55141)
中国(54186)
管理(48389)
(36999)
科学(35087)
学报(31904)
(30085)
金融(30085)
经济研究(28648)
财经(28196)
大学(26249)
技术(26120)
农业(25137)
学学(25088)
业经(24880)
(24661)
问题(21929)
教育(20797)
(19529)
技术经济(19029)
世界(18760)
国际(18041)
(16214)
统计(14540)
经济管理(14248)
现代(14243)
经济问题(13706)
共检索到441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晨  葛顺奇  
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增长迅速,对东道国的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全面考察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活动,分析了其对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作用。我们发现,中国对非洲投资增长迅速、行业和国家分布日益广泛,且私营企业已成为对非投资企业的主体。对于经济增长而言,中国投资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提升了就业水平、改善了基础设施,为其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东道国市场、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外部效应。对结构转型而言,中国公司促进了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和关联企业的发展,有利于非洲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然而,中国企业也面临东道国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成本、政府政策波动大等制约因素。因此,中国政府应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促进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对中国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中国投资企业应遵守国际规则、推广技术转移和劳动力培训,注重产业链建设,为非洲工业化和包容性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会钧  黄春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非洲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全球的投资热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到非洲投资存在多种政治风险,中国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瓶颈。中国企业在对非投资时应加强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在投资前要对投资国家和投资项目进行政治风险评估,并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风险应对体系,以规避政治风险带来的伤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卫志民  
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丰富,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但也出现了企业整体水平不高、对非投资调研不充分、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金融支持不足、部分企业诚信缺失等问题。加强市场调研,科学规划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创新对非投资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实行的优惠待遇,是化解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锐  
被称为世界范围内“最后一块处女地”的非洲市场已经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密切关注和角逐。对中国企业而言,非洲市场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无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江  万科  黄新建  
非洲地区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能源资源,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新热点。截至2012年底,非洲已成为中国在境外的第四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本文首先就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析,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最终结合各方面实际,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泽  
该文基于东道国视角,选取南非、苏丹、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民主刚果等10国进行投资风险评价实证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各国风险评价指数和雷达图,有助于中国企业获得对非洲投资风险的全面认知,提升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迈克  
最近,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对非洲大陆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溢出效应。具体来说,虽然中国的投资有益于非洲经济的可获得性和消费品价格的降低,但许多非洲经济体由于中国企业的巨大竞争而遭受着生产和就业的冲击。研究发现,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每增长1%,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就上升0.607%。为了刺激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必须向入境非洲大陆的中国投资者提供免费签证,对中国的投入和中间商品征收低关税,并向中国投资者出具经营许可证,减少官僚主义的干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蒲大可  郝睿  
当前非洲国家普遍谋求推进工业化,特别是希望引进制造业领域的直接投资,以提升自身工业生产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我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在过去十多年获得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分散、无序"问题。基于非洲制造业现状及中国企业对非洲制造业投资实践,本文提出"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两种适用于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路径,认为应当加强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总体规划,结合非洲各国具体国情,加大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我国企业采取合适的投资路径,提升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质量与成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都伟  
非洲以其资源和市场优势,逐步成为中国企业主要的海外目标市场和投资目的地。中国企业经营非洲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类风险,尤以政治风险为甚。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具体案例,解析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经营过程中在非洲所处的政治风险环境和状态,并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所遇到的政治风险状态、成因进行论述,提出了应对风险的策略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泽  诸竹君  刘超  
本文以加成率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中国工业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ODI)进行了检验。经验结果显示:(1)对非洲ODI当期具有显著负向的加成率效应;(2)经验证据表明对非ODI显著提高了企业滞后期加成率水平;(3)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类对非洲ODI具有显著正向滞后"加成率效应";(4)非国有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行为提升了加成率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并不显著。提出引导企业集群化、专业化投资,积极参与东道国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等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泽  诸竹君  刘超  
本文以加成率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中国工业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ODI)进行了检验。经验结果显示:(1)对非洲ODI当期具有显著负向的加成率效应;(2)经验证据表明对非ODI显著提高了企业滞后期加成率水平;(3)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类对非洲ODI具有显著正向滞后"加成率效应";(4)非国有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行为提升了加成率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并不显著。提出引导企业集群化、专业化投资,积极参与东道国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等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吕博  
非洲大陆的魅力 近年来,非洲大陆正在向世人展示其风姿,经济的发展正在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其固有的丰富资源随着许多国家资源短缺倍加受到亲睐。非洲经济的增长1996年首次超过了本地区人口的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力军  
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标志着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利于非洲各国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由于国际社会提供支持,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的改善,加之非洲的自然优势,非洲的农业和轻工制造业对中国企业展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企业应抓住非洲大陆自贸区建立以及原产地原则的逐步实施带来的机遇,在非洲更好地发展,在控制风险、合规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本土化方面下功夫。同时,其他外部条件,包括政策环境,所在国的投资环境,金融服务环境以及相关的各种服务平台也需不断完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爱玲  
近几年,中国在非洲从事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有增多趋势,包括恐怖袭击、刑事治安案件、政变、大选和政府政策调整等所带来的不同形式的政治风险。在数据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导致政治风险的根本原因是非洲国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中国企业由于与相关各方的潜在利益冲突面临更多的政治风险;近期世界原油价格的持续低迷成为政治风险频发的导火索,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则使得中国企业频频成为受害方。为了更好地规避各类政治风险,建议中国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同时应积极关注东道国发展规划,实施当地化战略,重视语言沟通,最大程度融入到东道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袁其刚  郜晨  闫世玲  
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中国国际化经营方式影响如何?作为非洲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国,文章选取2007~2015年间中国企业对非洲37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利用FGLS模型检验了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与治理距离对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治理水平对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治理距离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不同于已有研究结论,即差异较大的治理距离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2)基于投资动机视角进一步考察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对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投资均产生抑制作用,而治理距离对资源寻求型投资有抑制作用,对市场寻求型投资有促进作用;(3)拓展检验发现,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高收入国家以及英语语言国家的政府治理水平与企业投资正相关,而治理距离只对在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影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