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4)
- 2023(13504)
- 2022(11036)
- 2021(10322)
- 2020(8743)
- 2019(19872)
- 2018(19357)
- 2017(37117)
- 2016(20056)
- 2015(22227)
- 2014(21848)
- 2013(21976)
- 2012(20443)
- 2011(18287)
- 2010(18144)
- 2009(17033)
- 2008(17240)
- 2007(15194)
- 2006(13406)
- 2005(12508)
- 学科
- 济(92212)
- 经济(92108)
- 业(85145)
- 企(77985)
- 企业(77985)
- 管理(70702)
- 方法(41122)
- 数学(32729)
- 数学方法(32484)
- 财(29903)
- 业经(29025)
- 农(27356)
- 中国(23622)
- 务(22333)
- 财务(22321)
- 财务管理(22294)
- 企业财务(21199)
- 农业(19789)
- 制(18431)
- 技术(18414)
- 贸(17675)
- 贸易(17663)
- 易(17239)
- 策(15956)
- 划(15670)
- 和(15468)
- 理论(14728)
- 学(14610)
- 地方(14571)
- 体(14452)
- 机构
- 学院(292044)
- 大学(289926)
- 济(129482)
- 经济(127315)
- 管理(112986)
- 研究(101501)
- 理学(96851)
- 理学院(95813)
- 管理学(94453)
- 管理学院(93898)
- 中国(80647)
- 京(62108)
- 科学(60507)
- 财(60066)
- 农(53137)
- 所(51863)
- 财经(47850)
- 研究所(46940)
- 中心(45045)
- 江(43826)
- 经(43696)
- 业大(42923)
- 农业(42313)
- 经济学(40302)
- 北京(39133)
- 院(36707)
- 经济学院(36385)
- 财经大学(35543)
- 州(34413)
- 范(33573)
- 基金
- 项目(191394)
- 科学(152362)
- 基金(142919)
- 研究(136714)
- 家(126031)
- 国家(124966)
- 科学基金(107661)
- 社会(89878)
- 社会科(85305)
- 社会科学(85285)
- 基金项目(74839)
- 省(72973)
- 自然(70471)
- 自然科(68914)
- 自然科学(68890)
- 自然科学基金(67787)
- 划(61535)
- 教育(61189)
- 资助(59225)
- 编号(51927)
- 部(43399)
- 重点(43037)
- 创(42450)
- 业(41913)
- 发(41126)
- 成果(40939)
- 创新(38985)
- 国家社会(38514)
- 教育部(37105)
- 科研(36923)
- 期刊
- 济(144501)
- 经济(144501)
- 研究(87998)
- 中国(56421)
- 财(50502)
- 农(48841)
- 管理(47169)
- 学报(46306)
- 科学(44390)
- 大学(35170)
- 农业(33911)
- 学学(33415)
- 融(27858)
- 金融(27858)
- 技术(25475)
- 财经(24998)
- 经济研究(24089)
- 业经(23032)
- 教育(22661)
- 经(21738)
- 业(21635)
- 问题(19348)
- 贸(18143)
- 技术经济(16888)
- 世界(16714)
- 国际(16579)
- 现代(14361)
- 财会(13932)
- 版(13630)
- 统计(13453)
共检索到443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以中国服装、纺织和鞋帽类企业为例研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与其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验有如下发现: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对外投资;第二,投资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其生产率不一定比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企业高;第三,就市场寻求而言,当地生产类投资的企业要比商贸服务类投资的企业生产率高;第四,投资目的国多的企业不一定比投资目的国少的企业生产率高。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深层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冠宏
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和对外投资决策的相互关系。除验证了企业生产率越高越有可能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外,本文还发现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企业生产率不一定高;第二,越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进行市场寻求型投资,但越有可能进行技术研发类投资;第三,对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可能不比其它类型的对外投资企业生产率更高;第四,如果目的国是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目的国越多企业生产率不一定越高。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解。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邱立成 刘奎宁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2004—2007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融资能力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融资能力、外部融资能力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内部融资能力、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对出口企业影响不显著。这都表明,私营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较为严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贾妮莎 申晨 雷宏振 兰娟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创造"还是"转移"了母国就业?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5-2007年52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数据,设定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两个指标,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OFDI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OFDI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母国的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在本国就业的绝对量,但对就业相对量并未有明显促进,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的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投资于发达国家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母国的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则仅促进了就业相对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韩剑
本文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2005—2007年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除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外,本文也发现了一些江苏省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具体表现有:第一,资本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与资本密集度较低的企业相比,在资本密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生产率对其对外投资决策的影响更大。第二,不论是出口企业还是非出口企业,企业生产率均对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在相同生产率水平下,出口企业更倾向于对外直接投资。第三,生产率和资本密集度等企业异质性因素并未对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周府 李茹 吴方卫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商品出口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异质性视角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①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②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③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影响均不确定;④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抑制了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异质性 出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李雪飞
本文基于江苏省2003—2007年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分别从总体样本、滞后效应、企业所有制、行业技术属性、企业是否出口以及有无研发投入等方面,实证研究了江苏省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江苏省企业"走出去",短期内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大且不够稳健,但长期内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2)江苏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均产生了显著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且国有企业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3)低技术密集型企业进行OFDI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高技术密集型企业;(4)非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景华
本文利用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及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检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服务业领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适用于对服务企业的研究,同时不同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并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服务业跨国公司存在与制造业跨国公司相同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跨国经验越丰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越大。并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中国服务企业OFDI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使用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具有生产率异质性的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具有不同市场条件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些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其内在逻辑是: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更高、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更高的临界生产率,由此吸引更多生产率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在使用多种方法处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之间可能的逆向因果关系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使用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具有生产率异质性的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具有不同市场条件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些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其内在逻辑是: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更高、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更高的临界生产率,由此吸引更多生产率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在使用多种方法处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之间可能的逆向因果关系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本文使用多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多种异质性稳健估计方法,识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污染排放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并且,在降低COD排放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总产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主要通过到环境规制更严格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促进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来实现减排。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污染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立敏 杨振 侯再平
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后,会因当地生产满足了当地需求而替代对该国的原有出口,还是会因海外子公司的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进口等因素而创造出对该国的更多出口?有关这个问题的结论对近几年迅速从贸易大国和引资大国走向投资大国的中国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03年以来中国对26个主要国家的进出口和直接投资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近几年"走出去"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对出口贸易已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边际产业战略在现阶段的中国正在被有效实施,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使仅从贸易带动效应出发也应被高度重视和支持鼓励。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韩颖 张鑫
自新—新贸易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运用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中国企业OFDI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对HMY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的其他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OFDI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存在生产率悖论,企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与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利润并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陶攀 荆逢春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03-2007年中国企业层面数据,探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扩展边际,并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企业OFDI行为中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企业生产率越高,其所投资的东道国个数越多;一国市场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或者贸易成本越高,其生产率阈值越低,能够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对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波
基于"企业—区位"动态再视角,分析了企业总部与区位的结构性匹配和关系性匹配对其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实现结构性再匹配,企业总部更倾向迁往更具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的新区位;为了实现关系性再匹配,企业总部将会为了提高合法性而实施模仿迁移,从而使得企业总部迁移表现出显著的烟花效应。以泉州企业总部迁移为对象的案例研究发现,泉州知名民企总部职能的快速演化以及泉州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提升缓慢强化了企业与区位的结构性不匹配,驱动企业总部外迁;而厦门更为显著的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以及泉州民企总部在厦门合法性的可得性,促使泉州民企总部集体迁往厦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