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23)
- 2023(18665)
- 2022(15810)
- 2021(14751)
- 2020(12452)
- 2019(28780)
- 2018(28183)
- 2017(54400)
- 2016(29154)
- 2015(32733)
- 2014(32198)
- 2013(32040)
- 2012(29264)
- 2011(26140)
- 2010(25921)
- 2009(24284)
- 2008(24215)
- 2007(20998)
- 2006(18361)
- 2005(16487)
- 学科
- 济(129505)
- 经济(129365)
- 业(105083)
- 管理(96740)
- 企(93476)
- 企业(93476)
- 方法(61530)
- 数学(51144)
- 数学方法(50579)
- 财(37664)
- 农(36211)
- 业经(35178)
- 中国(32614)
- 务(26780)
- 财务(26708)
- 财务管理(26671)
- 企业财务(25358)
- 农业(25115)
- 贸(24031)
- 贸易(24020)
- 制(23383)
- 易(23356)
- 理论(22359)
- 学(22330)
- 技术(22216)
- 地方(21645)
- 和(21415)
- 划(19794)
- 策(19343)
- 环境(18265)
- 机构
- 学院(421872)
- 大学(421658)
- 济(180912)
- 经济(177612)
- 管理(173184)
- 理学(150252)
- 理学院(148793)
- 管理学(146488)
- 管理学院(145726)
- 研究(135691)
- 中国(105213)
- 京(88606)
- 财(83006)
- 科学(79679)
- 财经(67422)
- 所(66102)
- 农(63575)
- 经(61550)
- 中心(61004)
- 研究所(59946)
- 江(59585)
- 业大(59068)
- 北京(55977)
- 经济学(55399)
- 范(51577)
- 师范(51152)
- 财经大学(50267)
- 经济学院(50087)
- 农业(49692)
- 院(49304)
- 基金
- 项目(283608)
- 科学(226009)
- 基金(209688)
- 研究(209684)
- 家(180930)
- 国家(179411)
- 科学基金(156791)
- 社会(135583)
- 社会科(128731)
- 社会科学(128698)
- 基金项目(110340)
- 省(107926)
- 自然(100828)
- 自然科(98559)
- 自然科学(98538)
- 自然科学基金(96833)
- 教育(95835)
- 划(90500)
- 资助(87037)
- 编号(84318)
- 成果(67120)
- 部(63966)
- 重点(62613)
- 创(60337)
- 发(59681)
- 课题(56819)
- 国家社会(56722)
- 创新(55824)
- 教育部(55762)
- 人文(54568)
- 期刊
- 济(194587)
- 经济(194587)
- 研究(124910)
- 中国(72354)
- 管理(66812)
- 财(66167)
- 学报(59485)
- 科学(58133)
- 农(57717)
- 大学(46915)
- 学学(44409)
- 农业(40254)
- 教育(40210)
- 技术(38330)
- 融(35976)
- 金融(35976)
- 财经(33933)
- 业经(31841)
- 经济研究(31556)
- 经(29197)
- 问题(25620)
- 业(23080)
- 技术经济(22972)
- 贸(21622)
- 统计(20121)
- 现代(19811)
- 世界(19527)
- 理论(19239)
- 商业(19171)
- 国际(18676)
共检索到612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陶攀 荆逢春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03-2007年中国企业层面数据,探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扩展边际,并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企业OFDI行为中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企业生产率越高,其所投资的东道国个数越多;一国市场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或者贸易成本越高,其生产率阈值越低,能够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对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素昆 袁然
在分析不同投资区位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机理的基础上,选取46个样本国家(地区),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GM(1,1)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对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在逐步减弱;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应逐步减少对周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并加快发展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建辉
本文基于2008年中国企业层面数据,使用多元回归模型经验研究生产率异质性、市场规模与生产率异质性交互变量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高的企业倾向于到市场规模大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个结论对于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高生产率的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到市场规模大的区位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可以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低生产率的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到市场规模小的区位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可以减少市场竞争。
关键词:
生产率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交互变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为付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深化,目前中国企业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和现实需要,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综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东道国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进行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洪联英 唐寅 彭媛
论文以Melitz(2003)的生产率异质性方法为基础,以湖南省87家"走出去"企业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从生产率总体水平看,没有1家企业4项指标都达标准分值,无优势企业特征明显;投资主体的企业性质和组织方式直接制约企业"走出去"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在投资决策和经营战略层面都存在异质企业行为趋同现象,严重影响投资后的整合竞合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无优势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出现Melitz(2003)提出的产业内演进效应,面临典型的进入-退出轨迹。为此,论文从中国国际生产网络及其组织机制的构建进行策略设计,提出依托国际生产组织、促成企业与政府合力是推进当前我国无优势企业对外投资的有效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冠宏
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和对外投资决策的相互关系。除验证了企业生产率越高越有可能对外投资的传统理论外,本文还发现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企业生产率不一定高;第二,越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进行市场寻求型投资,但越有可能进行技术研发类投资;第三,对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可能不比其它类型的对外投资企业生产率更高;第四,如果目的国是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目的国越多企业生产率不一定越高。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解。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周府 李茹 吴方卫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商品出口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异质性视角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①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②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③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影响均不确定;④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抑制了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异质性 出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铁军 刘传哲
本文从23个国家在经济、制度和政策三方面选取了11个变量,通过对截面数据的逐步回归,筛选出了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合理的区位选择路径。结论为: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GDP、外资政策、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中国能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应首先考虑与我国贸易联系紧密的东道国;其次,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减轻企业获取能源开采经营权的阻力;最后加强与东道国沟通,争取有利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
能源企业 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庄序莹 唐煌 林海波
近年来税收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日益显示。本文将东道国税收环境概括为总体税负、税制合理性、税收管理效率与税收透明度四个维度。本文收集了2012-2017年沪深A股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170家上市公司在77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方法从微观企业行为出发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东道国税收环境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在总体税负低、税收效率高且签订税收协定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对东道国税收透明度的敏感程度不高;不同的行业对东道国税收环境敏感度也不同,批发和零售行业对东道国税收管理效率、税收透明度更为敏感,而制造业则对东道国税制复杂程度更为敏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阎大颖
本文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跨国公司不同价值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基于截至2012年148家年销售收入大于1000万美元的中国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600余个分支,本研究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若干主要决定因素:其一,在区位优势方面,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战略资产禀赋均对于吸引外资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其二,在制度因素方面,东道国的经济制度质量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决策的作用最明显;此外东道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讯能力和外资开放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还表明,处于不同价值链投资的区位分布,既有共性决定因素,也各有差异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平 徐登峰
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关于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问题。首先建立中国企业FDI投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获得132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12.O软件分析得到关于FDI投资方式选择的LOGISTIC模型。模型显示,技术优势、公司国际化程度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有负向显著影响,东道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有正向显著影响,文化距离、产业壁垒对投资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股权结构选择与绩效间的关系,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中国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贾妮莎 申晨 雷宏振 兰娟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创造"还是"转移"了母国就业?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5-2007年52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数据,设定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两个指标,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OFDI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OFDI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母国的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在本国就业的绝对量,但对就业相对量并未有明显促进,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的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投资于发达国家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母国的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则仅促进了就业相对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官胜
国内金融发展落后导致的资金供给不足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国金融发展将构成有效的补充,本文基于此研究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不同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东道国规模层面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而结构层面金融发展并未产生直接影响;更为深入地,东道国规模层面金融发展对于吸引我国横向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结构层面只有金融发展程度较高时才能促进我国纵向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较低的结构层面金融发展会阻碍我国企业对东道国的纵向动机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地,本文使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设项目数进行研究,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其静 谭曼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同时存在“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风险规避”两种对立观点,造成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困扰。文章从专用性投资与比较制度优势的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规律。基于fDi Markets数据库中2006—2017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行业投资倾向于制度环境良好的国家,而专用性投资强度低的行业投资倾向于资源丰富但制度环境欠佳的国家;(2)相较于契约制度,那些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更看重东道国良好的产权制度。这些结论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单纯的制度偏好,而是根据投资行业的专用性投资强度特征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特征做出彼此匹配的理性抉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保东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迅猛增长,中国已成为新兴国家中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国。文章在总结传统文献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分别重点介绍和评述了西方学者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区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给出了后续深入研究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动因 区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生产率和所有权视角的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生产率悖论”吗——基于上市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异质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决定因素——基于投资规模的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异质性检验——以服装、纺织和鞋帽类企业为例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广东省企业层面数据的考察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不确定条件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设立模式选择——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逻辑与实证检验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贸易效应——基于面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生产率异质性、东道国市场条件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